张钲专访:推广应用四极电极导线 提高甘肃地区CRT植入水平
编者按:
  近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成功植入了甘肃首台MPP左室多部位起搏CRT-D,严道医声网有幸采访到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张钲教授,就CRT植入相关话题与各位同道分享经验。
 
严道医声网:
  近年来,心律失常电生理介入治疗发展较为迅速。多项研究证实了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在心衰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能否请您谈谈:目前我国心衰患者临床器械治疗现状如何?未来有何发展方向与趋势?
 
张钲教授: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CRT治疗已成为心衰患者治疗的革命性进展。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植入CRT,可以达到心脏电同步和机械同步,使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心功能得到改善,延长患者寿命,改善远期愈后。
  常规CRT治疗面临一个问题: 近1/3患者虽然植入了CRT,但是植入后反应并不好,心衰症状改善不明显。植入方法的改进以及新器械的应用使CRT治疗不反应产生了革命性变化。从2014年10月份开始,我们中心开始应用圣犹达左室四极电极导线,在冠状窦静脉分支植入四极电极导线,可以明显减少膈刺激,同时大大提高了植入手术成功率,改善了电极脱位的情况。最关键的是四极电极导线的起搏位点在术后可以进行多方调整,这样的话明显提高了CRT反应率。
 
严道医声网:
  据了解,近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成功植入了甘肃首台MPP左室多部位起搏CRT-D。与传统的CRT相比,MPP左室双部位起搏有哪些改变和优化?
张钲教授: 
  本周我们为一位患者植入了甘肃省第一例MPP(左室多部位起搏CRT-D),本次植入采用双部位起搏。这位患者临床诊断为缺血性心脏病,回旋支90%严重狭窄,两次严重心梗发作,有明显的心功能不全,LVEDV(左室舒张末容积)达66mmHg,EF值(心脏射血分数)26%,术前QRS波宽度接近176ms。
  患者植入左室双部位起搏CRT-D,进行参数优化调整后,QRS波宽度达到110ms,心电图左束支完全消失,V1~V2导联出现了小的R波。从电重构来看,MPP左室双部位起搏治疗起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从国外研究来看:MPP对真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100%有反应。这项技术大大提高了CRT心衰治疗的效果。
 
严道医声网:
  近年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发展迅速,中心介入手术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心脏起搏治疗也达到领先水平。其中,CRT植入量增长迅速。作为中心主任,能否请您就上述技术进步谈谈中心的发展理念?另外,中心是如何开展青年医师的带教和培训工作的? 
 
张钲教授: 
  目前我国CRT植入量相对不足,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有非常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植入数量不足和患者治愈率不足。经济条件限制是其中一个原因。另外,植入医生的数量特别是青年CRT植入医生数量非常少,也是限制CRT植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甘肃省人口达2600万,CRT植入医生不足10位,这对广大的心衰患者的治疗需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在这种情况下,甘肃省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学会积极响应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的号召,多次举办CRT植入医师培训活动,通过对CRT适应证和技术的解析,希望让更多的年轻医生加入到CRT植入工作中,提高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
 
严道医声网:
  对于符合CRT适应证的心衰患者,选择适合的器械成功植入CRT只是第一步,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管理。能否请您结合相关病例就如何更好地进行心衰患者CRT术后管理分享自己的临床经验?
 
张钲教授: 
  对心衰患者的管理,CRT植入当然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最基础的还是药物治疗和患者慢病管理,包括基础疾病的控制、心衰治疗药物调整、患者加重心衰因素的控制等,比如:预防感冒、注意饮食以提高患者对抗心衰药物的依从性。
  CRT术后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我们中心从今年1月份到现在植入了近40台CRT,相比往年有非常大的提高。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从技术角度来说,左室四极电极导线的临床应用给我们增加了非常大的信心,原因主要是: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反应良好,给术者以信心,从而大大加强了心衰治疗工作的推进。
  第二,通过心衰CRT治疗适应证宣教工作的开展,让更多的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和患者了解到CRT植入的适应证。同时,医生看到患者CRT治疗后的效果,也增加了对CRT植入的信心。目前来讲圣犹达等公司的四极电极导线在国内临床的推广应用,也会进一步提高CRT治疗的临床效果。
  我个人觉得,CRT治疗中四极电极导线的应用应该成为标准配置,不再使用单、双极导线。因为单、双极导线不仅大大增加手术时间,而且患者反应性不同,术后调整确实非常困难。四极电极导线成为CRT植入的标配,才能更好地节省手术时间,让临床医生获益,最终实现患者获益。
 
阅读数: 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