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均波专访:我希望CTOCC能遍地开花造福更多患者
  编者按:慢性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被称为冠脉介入领域“最后的堡垒”。为了攻克这一堡垒,葛均波院士于2005年成立了中国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俱乐部(CTOCC),讨论改进CTO介入技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十多年来,对中国的CTO水平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也贡献了许多国际经验。CTOCC2016今日即将拉开序幕,针对CTOCC的发展规划和CTO介入最新的器械发展情况,严道医声网对葛均波院士进行了专访。
 
严道医声网:
  中国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俱乐部(CTOCC)自2005年成立以来,对提高我国慢性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CTOCC的组织发起者,能否请您就CTOCC成立以来的工作情况进行一个回顾总结?
葛均波院士:
  慢性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由于病变复杂,对器械和技术要求都非常高。但是,过去受器械和技术限制,成功率相对比较低,只有一半左右的病例能够成功。更重要一点就是并发症太多,如造成冠状动脉穿孔、血管撕裂、血栓形成等等。所以,在2005年时,为了联合攻关,我们就召集我国介入治疗领域最有经验的专家,成立了中国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俱乐部叫CTOCC即CTO CLUB CHINA。
  在过去12年中,俱乐部对推动中国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的发展,应该说起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交流、病例演示、互相讨论,使手术的成功率大大的提高。尤其是在2005年,我们首创了逆向导丝技术以后,使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从原来的百分之五六十,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以上。一些经验丰富的术者,可能成功率更高。还有就是,并发症得到了大大的降低。
  为了使这个技术为更多的术者接受,让更多的介入治疗医生能够少走弯路,我们又成立了慢性闭塞病变的培训中心,希望通过培训,使进入这个行列的年轻医生,能够更多地学习借鉴过去术者的成功经验,少走弯路,降低并发症、提成功率。
 
严道医声网:
   对CTOCC未来的发展,您有什么规划和定位?
葛均波院士:
  今年CTOCC成立刚好是12年。可以说是一个轮回。在总结成功与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将努力使这个平台做得更好。同时,我也想,将来这个平台应该向国内更多地方延伸,能够在各地建立一些分俱乐部,遍地开花,使更多的病人能够得到一个很好的治疗。
  此外,慢性闭塞病变成功率的增加,也与这些年器械的改进有很大的关系。如新型导丝和新型微导管的出现,使得手术过程能够越来越简化,成功率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也希望通过CTOCC这个平台,把新的技术、新的器械交流给国内的同行。
 
严道医声网:
  近年来,正向内膜下重回真腔技术备受欧美专家推崇,新近研制成功的BridgePoint系统将这一术式标准化和程序化,国内部分中心对该器械的临床应用进行了尝试,您如何评价和看待BridgePoint系统的临床疗效及其在国内的临床应用前景?
葛均波院士:
  最近,在美国和欧洲,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就是通过假腔再找真腔的手段,即BridgePoint,或以波科为代表的Stingray。对于这个技术,我们知道,做介入治疗的目的就是血运重建,为近端到远端缺血的心肌建立通道。那么,假如这个通道建立起来,就可以改善病人的血管功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一旦内皮化以后,就形成了一个新的血管,像Collateral一样。我觉得,这应该是可以接受的一个概念。但是,至于它长期的效果如何,还要等过几年通过临床病人观察以后,才能得出一个比较好的结论。
阅读数: 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