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均波:百年历程 风雨同在 东方十一载 砥砺前行
严道医声网讯
        2017年5月26日上午,第十一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2017)在上海世博中心隆重开幕。大会主席葛均波院士在开幕式上以《百年历程 风雨同在 东方十一载 砥砺前行》为题,回顾了上海市医学会成立100年来在心血管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的发展历程。
 
葛均波:百年历程 风雨同在 东方十一载 砥砺前行
葛均波院士发言
 
风雨同在百年  上海创造多项心血管全国第一
        葛均波院士指出,今年正好是上海市医学会成立100年。1915年,中华医学会在上海成立,1917年中华医学会上海支会成立,1932年,改为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1991年,成立了独立的上海医学会。
        在心血管病方面,1979年成立了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历任主任委员有董承琅、陈灏珠、龚兰生、戚文航、葛均波、沈卫峰、吴宗贵、方唯一等8位教授。葛均波院士说,源梦百年,聚力同行,上海市医学会秉承上海精神,推动着中国心血管医疗事业不断前行。
        据介绍,100年来,上海的专家在心血管病科研诊疗方面创造了诸多的全国第一:
        1931年,董承琅教授在国际上最早提出甲减对心脏的影响;
        1953年,颜和昌教授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正式出版的心电图专著;
        1955年,上海第一医学院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心电图进修班;
        1962年,董承琅教授、陶寿淇教授主编了我国第一本心脏病学专著——《实用心脏病学》;
        1962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霍銮锵、方作平和内科颜和昌、刘忠豫等完成了中国第一例起搏治疗;
        1973年,陈灏珠教授在国内首先成功开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1973年,黄伟民教授主编了我国第一部心律失常专著——《心律失常》;
        1974年,郑道声教授率先研发出国产按需型人工心脏起搏器并成功植入人体;
        1976年,戚文航教授在国内最早报道尖端扭转型室速并命名;
        1991年,黄定九、陈润芬教授报道了国内第一例射频消融治疗室上速;
        1994年,陈万春教授在上海率先开展了冠状动脉激光成形术。
       此后,葛均波院士带领的中山团队也取得了多个国内第一:1995年,冠状动脉内旋磨术;2005年,逆向技术开通冠状CTO;2010年,经皮主动脉瓣植入术;2012年,经导管Mitra Cilp二尖瓣成型术,2013年,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2015年,深低温冷冻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术等。

整合国内外资源 东方会十一载成绩喜人
        葛均波院士还回顾了东方会成立11年来的发展历程。他表示,东方会成立前,上海地区各大医院各自举办形式不同的心血管学术会议,内容重复,水平参差,造成学术资源浪费。2007年,在葛院士的倡议下,集中上海各大医院心内科力量,联合全国心血管领域专家,搭建了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开放、合作、创新“的高水平心血管学术交流平台,这就是东方会(OCC)。
        据介绍,首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举办时,只有9个论坛,参会人数不到1000人,经过10年的发展,在去年的第十届东方会时,论坛总数已增加到17个,分会场25个,学术专场218个,专题讲座838个,参会总人数达10852人。本届大会秉承“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八字方针,传承“开放、创新、合作“的会议主题,共设17个论坛,截至5月25日,参会注册代表已超过11300人。本次会议将突出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CHI)首次发布等6大亮点(详细报道见本文延伸阅读)。

砥砺前行 做好心血管病防治仍任重而道远
        葛均波院士指出,虽然我们做了很多努力,但中国心血管病的发病仍在逐年上升,危险因素明显增长,心血管病年轻化,造成了医疗系统不堪重负。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患者人数达2.9亿人,5个成年人就有一个人有心血管疾病,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平均10秒就有一人死于心血管病,心血管病的防治任重而道远。葛均波院士强调,虽然我们有1万多名专家参加这次大会,但我们的肩上的担子仍然非常重,我们需要继续努力,为推动中国心血管领域的进步共同行动。
 
葛均波:百年历程 风雨同在 东方十一载 砥砺前行
会议现场
 
阅读数: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