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PRC2017|陈灏珠:健康人群血脂水平的变化趋势——上海地区1973—2009

1.jpg

编者按:

        2017年12月1-3日,由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杭州市医学会、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主办的第八届中国控烟与心血管疾病预防学术大会暨第二届中国心脏康复与预防大会(CCPRC)、2017国际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会议(ICPRC)、2017杭州心血管病西湖论坛、杭州市心电生理与起搏高峰论坛在杭州隆重召开。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灏珠院士为我们介绍了其关于上海地区健康人群的近五十年的血脂变化水平的研究,为我国的高脂血症的治疗与预防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jpg

陈灏珠院士精彩授课

        高胆固醇血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据统计每年约有200万人死于高脂血症,有研究显示血脂异常是包括冠心病、卒中、周围血管病以及死亡、伤残等众多不良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数十年前发表于《JAMA》杂志的MRFIT研究纳入了356222名35-57岁的男性,发现总血清胆固醇水平与6年冠心病累积死亡率存在明显相关性。

        我们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究上海地区人群血脂水平的变化趋势,研究针对的是上海市户籍的人群,排除了已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严重肝肾疾病、甲状腺疾病和正在服用激素者。我们采用了统一标准和规范分别于四个时间段内进行独立的健康人群血脂抽样调查,并按照男女两性、10岁一个年龄组进行分层随机抽取样本。每次独立调查研究人群的性别年龄构成无显著性差异。

        就女性来说,总的来说随着年龄增加,总胆固醇水平不断升高,但在60岁以上的女性中不同年代的总胆固醇水平随年龄升高的变化趋势不一致:1990s-2000s持续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1980s-1990s显著降低,1990s-2000s则显著升高。在HDL-c方面,则在各个年代都女性普遍高于男性。男性LDL-c的水平大致也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的。

        总体而言,胆固醇、LDL-c以及HDL-c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呈现显著增长,但是这样的增长趋势在1990年代至2000年代趋于缓和,维持相对稳定。HDL-c在1990年代到1990年代显著下降,而在1990年代至2000年代男女都有显著的增高。在1973你那至2009年间,血清胆固醇水平呈线性上升趋势,该趋势在所有年龄组和不同性别组中都不一致。

        监测血脂的变化趋势重要,血清胆固醇水平在1980s至1990s增加,但在1990s至2000s有所下降,可能得益于有效的预防措施。人群肥胖患病率的增加可能与与平均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升高有关。该研究强调需要针对脂质,特别是对总胆固醇进行干预,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减轻冠心病相关的疾病负担。

        目前,美国和中国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差异在2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约为20mg/g。1977年的《美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六项核心要点之一就是控制每日的胆固醇摄入量<300mg,但在2015年的新版指南中就去除了关于胆固醇摄入量的限制标准的建议。这项改动并非说明胆固醇完全无害,指南仍然强调过量饱和脂肪会对50岁以上的人群构成严重危害。胆固醇仍然是心血管健康的潜在危险之一,但对于膳食中的胆固醇,具体每日摄入多少才能不产生额外的健康风险还尚无定论。

阅读数: 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