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听大咖谈 | 汤宝鹏:ICM在实时监测猝死高危人群上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编者按:

        ICM(植入式心电事件监测器)是一种用于记录皮下心电图,可自动激活或由患者激活的植入系统,由于其诊断能力强、检出率高、精准,在临床上逐渐普及。2017年11月24日-26日,第十届国际心血管论坛(CVF2017)举办期间,严道医声网就ICM的临床应用价值和限制ICM推广的因素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汤宝鹏教授进行了采访。微信图片_20171220210350.jpg

汤宝鹏教授接受严道医声网采访


严道医声网:

        目前来看您和您的团队在ICM临床实践中处于领先地位,您认为长程心电监测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最核心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哪些?

汤宝鹏教授:

        我认为ICM的应用价值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用于晕厥的筛查,ICM可监测包括心律失常在内的导致晕厥的原因。第二,对于有猝死风险但不适合植入除颤器的人群,Reveal LINQ可随时监测这类患者的心电状况,若有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的风险,医生可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实施治疗。第三,有助于房颤的复律监测。房颤手术完成后,存在复发的可能性,而利用动态心电图等常规手段常常无法实时检测到心脏是否保持完整的窦性节律,长程监测为这种房颤术后可能复发的患者和隐匿性卒中患者的筛查提供可靠数据,为后期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严道医声网:

        看到您的很多学术发言中,对于有猝死风险高危患者非常关注,您认为ICM将为这些患者带来哪些临床获益?

汤宝鹏教授:

        一方面如遵循指南,患者拒绝植入ICD预防心脏猝死,植入ICM则可实时监测指南明确界定的猝死高危人群的状况,使高危人群得到及时治疗。另一方面,射血分数介于35%至50%之间的心衰患者,无法断定他们是否有猝死风险,若植入ICM,通过三年或更长时间的观察,倘若在此期间监测到有猝死风险的恶性心律失常出现,则可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


严道医声网:

        近年来,ICM疗法推进不断深入,您认为该疗法有何优势,对未来该疗法的进一步发展有怎样的期待?

汤宝鹏教授:

        我希望ICM疗法能在国内进行大面积推广。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手术植入的操作非常方便,可采用注射方式植入,医生容易学习和掌握;第二,对手术环境的要求低,仅要求空间洁净;第三,ICM体积小,造成的手术创伤小,患者顺应性好;第四,ICM对MRI兼容,不影响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十分便利。


严道医声网:

        您认为目前植入式心电监测临床应用面临哪些主要困境?对于突破瓶颈,您有哪些方面的建议?

汤宝鹏教授:

        我认为ICM在临床技术层面没有瓶颈,限制ICM在临床上应用推广的主要原因是ICM未完全纳入医保及作为一台监测器械而非治疗器械,ICM价格昂贵。在这两大问题未解决的情况下,解决ICM的临床推广问题,我认为需要医生对ICM的关注与重视及医生与病人间的沟通。患者对ICM的顺应性和对其价格的接受程度直接决定了ICM的推广,所以,我希望国家尽快实现全面医保,使百姓使用ICM的费用可报销;其次,希望公司将ICM价格进一步下调至医生和病人的可承受心理范围内,同时医生若能对患者进行沟通和心理疏导,那么ICM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指日可待。

阅读数: 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