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报道|2017上海市高血压学术会议会议纪要

2017上海市高血压学术会议会议纪要

学习中交流·交流中创新


编者按:

        为了进一步强化上海市高血压防治意识,提高高血压领域研究者与医护人员的理论实践水平,由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高血压学组主办、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承办的2017上海市高血压学术会议于2017年12月17日在上海虹桥锦江大酒店大宴会厅举行,会议以“交流 • 创新”为主题,王继光、朱鼎良、李勇、高平进、戴秋艳、初少莉、崔兆强、李燕、施仲伟、余鹰、程旻娜、朱理敏、陈歆、段胜仲等众多从事高血压科学研究和临床工作的知名专家学者受邀出席,与参会的三百余名高血压相关专业人员共同研讨交流了领域内最新进展和创新性研究成果。

1.jpg

        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所长、上海高血压联盟主席王继光教授为会议致开幕辞,此次会议作为本年度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高血压学组的第四季度学术活动,王教授回顾了2017年前三个季度的学术活动,并简要介绍了本次会议内容。本次会议分为基础研究、人群研究与社区防治、指南共识与临床研究、病例讨论四个专题,王教授认为不论是从事基础研究的学者还是在临床工作的医生,都应能从每个专题中有所学习、有所借鉴。

2.jpg

        基础研究部分由高平进教授和崔兆强教授担任主持, 首先是天津医科大学的余鹰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段胜仲研究员带来的特邀报告环节。高血压虽然不是余鹰教授的专业领域,但他在前列腺素的研究中发现了其对高血压的调控作用。众所周知,前列腺素参与了机体的大量病理生理过程,临床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就通过抑制代谢酶COX、减少前列腺素合成起效,而COX-2的抑制可升高血压,引发盐敏感性高血压,并在动物实验中发现PGF2α受体(FP)缺失可降低血压,对RAS系统有调节作用。段胜仲研究员和我们分享的是盐皮质激素受体的免疫调控机制在血压调节中的作用,他认为调控T细胞以及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能是治疗高血压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新途径,对T细胞特异的盐皮质激素受体敲除(MRKO)小鼠的研究发现IFN-g表达增加, 进而调控了血压。随后进行的是学术交流环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时俊副研究员汇报了关于压力超负荷引起的心脏重构的分子机制研究,并展望了非编码RNA在心肌纤维化诊断和治疗中的前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的张治副主任医师为我们介绍了C 型脑钠肽(CNP)改善衰竭心脏的收缩舒张功能及细胞机制,阐述了CNP能够增加心肌收缩性、降低动脉弹性、改善心脏整体功能。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皮劲江博士报告了miRNA302-367通过CDC42/CCND1信号通路的多靶点作用,增加血管稳定性、抑制血管内皮增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张泽辈则带来了她的博士后研究成果,管周脂肪来源的PDGF-DD在主动脉瘤中的作用,表明PDGF-DD的抑制可以调控肥胖相关的动脉瘤。

3.jpg

4.png

        会议的第二个专题是人群研究与社区防治,由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社区防治中心主任朱鼎良教授和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血管检测中心副主任李燕教授主持。朱鼎良教授也作为特邀报告的嘉宾,分享了美国凯撒高血压管理经验,凯撒模式通过制定简单可行的高血压治疗流程、 推广单片复方制剂(SPC)等,将高血压控制率逐年稳步提升,WHO的HEARTS项目也即将在我国落实,朱教授认为借鉴凯撒经验能够帮助我们打通指南到社区临床实践的最后一公里,在我国基层医疗机构推广标准化高血压治疗方案。上海市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病与伤害防治所程旻娜主任带来了大量的流调数据,详细说明了上海市慢性病管理的工作进展、慢性病危险因素,以及目前正在编写中的本市慢病防治中长期规划情况。上海市的慢病管理情况虽然已走在国内前列,工作仍需要转变思路、持续深化完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北院的陈歆教授与我们探讨了嘉定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模式,建立了社区RH千人达标计划,以提高基层医生业务能力为重点,同时建立高血压管理的医疗技术平台。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郑亮副研究员汇报了上海市高行社区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调查分析情况,通过对社区人群5年的随访,分析了人群中高血压特征、危险因素等。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王亚娟副主任医师参与了上海闵行莘庄社区6-18岁在校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诊室血压测量、中心动脉压测量等方式,已取得了初步结果。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安德伟硕士报告了INCREASE研究情况,发现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与无症状颅内动脉狭窄相关,在男性、BMI正常、高血压已控制患者中这种关联更为显著。

5.jpg

6.png

        本次会议得到了辉瑞、拜耳、武田,国药分销等众多药企的大力支持,并为来宾准备了美味与学术并重的午餐卫星会。辉瑞卫星会邀请了朱鼎良教授主持,王继光教授介绍了高血压治疗使用足量药物的必要性和氨氯地平10mg应用的临床证据。拜耳卫星会由王继光教授主持,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施仲伟教授介绍了阿司匹林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有助于降低患者的心血管残余风险。

7.png

        午餐后,会议的指南共识与临床研究专题紧锣密鼓地展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李勇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戴秋艳教授同时担任了本专题的主持与特邀讲者。今年11月2017 年美国 ACC/AHA 高血压指南的重磅发布已引发了广泛讨论,李勇教授也借指南谈及了他对中国高血压防治策略的思考,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还在不断升高, 只有群体血压达标率越高,才有更大的心脑血管获益。戴秋艳教授为我们解读了2017欧洲高血压与心律失常共识,逐一梳理了高血压并房颤、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治流程与建议,强调在心脏病治疗中首先注意适当的血压调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朱理敏副主任医师受邀讲解了2017 AAP儿童和青少年高血压的筛查和管理临床实践指南,指出儿童青少年期血压升高与成年期高血压、CVD/CKD相关,需定期筛查血压,对血压升高者及时评估,排查继发性高血压。在学术交流部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高秀芳副主任医师介绍了门诊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脂等代谢异常现状调查(UPPDATE研究),旨在评估高血压患者中合并血脂代谢异常的比例、得到标准治疗的比例等,目前已调研了1500例患者,研究尚在进行中。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硕士卢慧娜也汇报了正在进行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合并难治性高血压(RH)患者药物/手术治疗后的转归研究结果,初步分析显示高BMI、吸烟、高基础血压和蛋白尿增高是RH的基础危险因素。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陈怡博士报告了上海65岁以上老年人房颤患病及管理情况(AF-CATCH研究),在房颤高危人群中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探讨采用智能心电图的加强筛查方案与一年一次常规筛查方案相比,是否可以显著提高房颤的检出率。

8.png

        会议最后是最为热烈的病例讨论专题,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北院高血压科执行主任初少莉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唐晓峰教授主持。唐晓峰教授分享了一例嗜铬细胞瘤合并心功能不全病例,嗜铬细胞瘤在临床并不常见、且大多数患者并没有经典症状三联征(阵发性头痛、发汗、心动过速),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避免漏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包丽雯主治医师带来了疑似难治性高血压病例,病例结合指南引发了大家对难治性高血压的思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亚妹主治医师的报告题为“姗姗来迟的诊断”,介绍了一例青年高血压患者探究继发性因素的诊断过程,提醒医生警惕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现象。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朱彦琪副主任医师分享了一个反复胸闷心悸的病例,从疑似心肌炎最终正确诊断为恶性嗜铬细胞瘤,提醒了嗜铬细胞瘤可不伴高血压。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北院胡哲主治医师的病例无库欣外貌,因高血压、低血钾、单侧肾上腺巨大占位入院,最终诊断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合并亚临床型库欣综合征,对于原醛症患者更需要临床全面筛查才能够正确诊治。讲者们分享的每一个病例都引人揣摩,让我们认识到诊治病例不仅仅是全面的辅助检查,而是在全面体格检查的基础上,结合辅助检查的结果,抽丝剥茧,逐步分析、推理和论证的过程,治疗时遵循指南和循证证据,才能真正使患者获益。

9.png

        大会接近尾声,朱鼎良教授做闭幕致辞,指出本次会议为一次成功的高血压盛会。此次学术会议对高血压及其相关疾病的基础理论和临床防治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和回顾,参会人数多,内容丰富,讨论热烈,时刻体现着大会“交流 • 创新”的主题,大会圆满落幕。

10.png

阅读数: 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