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CC 2017|霍勇:中国心血管介入规范化培训——从北医到全国

1.png

      2017年11月23日~26日,PUCC2017-北京大学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级课程暨冠脉钙化病变介入治疗高峰论坛成功举行。期间,举办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北京地区冠脉介入学员培训规范化教程』论坛。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对中国冠脉介入规范化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

2.png

霍勇教授精彩授课

三十年立于领域前沿 勤耕不辍

  在过去三十年,中国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特别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历程,展示了我们一步一步引进,学习、使用、普及,推广和提高介入技术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很多医生和专家们,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三十年来,北京大学医学部一直站在领域前沿。在八十年代后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经常规开展PCI,而且当时的例数占全国总例数的四分之一。北医在早期就已经成规模性开展介入治疗。

  更重要的是,在早期培训方面,北医包括现在北医学系在内的几家医院,培养了一大批介入治疗的医生。从2003年开始,北医开始倡导进行“规范化培训”——不仅要做,而且从适应证的选择、实际临床操作、病人的管理随访都要实现规范化。

十年规范化全国发展之路 源自北医

  在这个基础上,卫生部印发了《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我们开始建立了全国性的规范化培训、认证和质控体系,这个工作做了十年。这十年来,该工作对促进中国心血管介入诊疗的规范化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这些工作都是在北医工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北医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积淀与精神、人文力量,在我国医学领域学科发展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如何从“驾驶员”成为“赛车手”

  冠脉介入规范化培训的发展与源于北医的PUCC渊源颇深。在新的时期,新的时代,如何更进一步引领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发展、尤其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方向?这个问题我们一直在思考。

  PUCC延续了北医的引领作用,更加侧重于构建一个复杂疑难病例进一步治疗的平台。换句话说,如果把介入医生比喻成“驾驶员”,PUCC培养的不仅仅是“驾驶员”,如何培养出更多的“赛车手”——更高层次、更好、更具创新力地引领学科疑难复杂病例的治疗人才,才是PUCC的方向。


阅读数: 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