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件|《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7》重磅发布

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朱曼璐,王文,王拥军,吴兆苏,李惠君,顾东风,杨跃进,郑哲,蒋立新,胡盛寿,代表中国心血管病报告编写组


摘要:

        我国心血管病(CVD)防治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面临严峻挑战。总体上看,中国CVD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推算CVD现患人数2.9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00万,肺原性心脏病500万,心力衰竭450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高血压2.7亿。CVD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近几年来农村CVD死亡率持续高于城市水平。2004年至今,心脑血管病住院费用年均增速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中国CVD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防治CVD刻不容缓。

关键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患病率;死亡率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我国居民心血管病(CVD)危险因素普遍暴露,呈现在低龄化、低收入群体中快速增长及个体聚集趋势。今后10年CVD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目前,CVD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5.01%,城市为42.61%。CVD负担日渐加重,尤其是农村居民的CVD死亡大幅增加,加强政府主导下的CVD防治工作刻不容缓。2017年2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为以CVD为代表的慢性病防治提供了指导性意见,我们应当积极贯彻执行。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自2005年以来每年组织心内科、心外科、神经内科、肾脏科、糖尿病科、流行病学、人群防治、卫生经济学和卫生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专家编撰《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旨在为CVD防治研究提供技术指导与权威评价;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与策略提供技术决策依据;为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信息交流平台。


1 CVD患病与死亡情况

1.1 CVD患病情况

         中国CVD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CVD现患人数2.9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00万,肺原性心脏病500万,心力衰竭450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高血压2.7亿。

1.2 CVD死亡情况[1,2]

        2015年CVD死亡率仍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图1、图2)。从2009年起,农村CVD死亡率超过并持续高于城市水平(图3)。2015年农村居民CVD死亡率为298.42/10万,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144.79/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53.63/10万;城市居民CVD死亡率为264.84/10万,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136.61/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28.23/10万。

        2015年农村、城市居民CVD死亡占全部死因的比例分别为45.01%和42.61%(图4)。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CVD。

1.jpg

2.jpg

3.jpg

4.jpg


2 CVD危险因素

2.1 高血压

        高血压患病率:中国在1958~1959年、1979~1980年、1991年和2002年进行过4次全国范围高血压抽样调查,≥15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图5)。《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2012年中国≥18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2%,中国高血压患病人数为2.7亿;患病率城市高于农村(26.8%vs23.5%),男性高于女性,并且随年龄增加而显著增高[3]。

5.jpg

        正常高值血压:1991~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在中国9个省市(2011年增至12个省市)对≥18岁成年人进行了8次横断面调查,血压正常高值年龄标化检出率从1991年的23.9%增加到2011年的33.6%,2006年前呈明显上升趋势,2006年至2011年间变化无统计学差异[4]。

        血压水平的季节性波动:2013~2014年中国慢性疾病和危险因素监测调查(CCDRFS)对中国31个省174621名≥18岁成年人血压水平调查,人群收缩压(SBP)平均水平为128.5mmHg(加权后为124.5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DBP)为77.0mmHg(加权后75.5mmHg);人群SBP水平受季节变化明显,冬季SBP平均水平比夏季高约5mmHg[5]。       

        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3],2012年≥18岁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高于1991年和2002年的全国调查结果(图6),尤其是控制率水平提高明显。

6.jpg

        儿童高血压:2010年,中国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为14.5%,且男生高于女生(16.1%vs12.9%),儿童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1993~2011年CHNS显示,少年儿童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年均增加0.16%[6]。

2.2 吸烟

        自1984年以来,中国男性一直属于世界上吸烟率最高的人群之一。男性吸烟率1984年为63%;1996~2010年均超过50%。1996年以后,≥15岁男性现在吸烟率呈下降趋势。2002~2010年标化现在吸烟率年均下降幅度为0.08%。

        2015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显示,中国男性吸烟率仍处于高水平,≥15岁人群的标化现在吸烟率为27.7%(男性52.1%,女性2.7%),与2010年比较,现在吸烟者人数增加了1500万;2015年现在吸烟者日平均吸烟15.2支,较2010年增加了1支[7]。

        中国青少年吸烟状况:2014年完成的中国青少年烟草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的现在烟草使用率为6.9%;男生(11.2%)高于女生(2.2%),农村(7.8%)高于城市(4.8%);在现在吸烟者中,尝试过戒烟的比例为71.8%。

        2010年“全球成人烟草调查(GATS)-中国”项目调查,2010年在所有非吸烟者中二手烟的暴露比例为72.4%,估计有7.38亿不吸烟的中国人遭受二手烟的危害。但与2010年相比,2015年在室内工作场所、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及家中看到有人吸烟的比例均有所下降,表明人群二手烟暴露情况有所改善。

        1996年以来,中国≥15岁人群的戒烟率略有上升,从1996年的9.42%上升至2010年的16.9%。2015年时,在所有曾经和现在吸烟者中,18.7%的吸烟者处于不吸烟状态[7]。

2.3 血脂异常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2012年中国≥18岁人群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均较2002年明显增高,分别为:TC4.50mmol/Lvs3.81mmol/L,TG:1.38mmol/Lvs1.10mmol/L[3]。2002年CHNS[8]、2010年中国慢性肾病工作组调查[9]和《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调查(2015年)》[3]

        显示,中国≥18岁人群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分别为18.6%、34.0%和40.4%,10年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大幅上升。总体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2012年全国调查血脂异常患病率农村超过城市,城市和农村分别为39.9%和40.8%,男性和女性分别为47.0%和33.5%。

        2010年全国慢性肾病调查(CNSCKD)项目对中国13省市43468名城乡居民的横断面研究显示,≥18岁人群血脂异常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1.0%、19.5%和8.9%;男性均低于女性,知晓率30.12%vs31.84%、治疗率18.9%vs20.01%和控制率7.27%vs9.67%[10]。

2.4 糖尿病

        糖尿病患病率:2013年对中国31个省170287名城乡居民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成人糖尿病标化患病率为10.9%,男性高于女性(11.7%vs10.2%);老年人、城市居民、经济发达地区、超重和肥胖者糖尿病患病率较高;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35.7%,老年人、超重/肥胖人群以及农村居民的糖尿病前期检出率较高。糖尿病知晓率为36.5%,治疗率32.2%,治疗控制率49.2%;老年人、女性和城市居民知晓率和治疗率较高,相对年轻的患者和城市居民治疗控制率较高[11]。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是一项持续7年的前瞻性全国性队列研究[12],对中国10个地区30~79岁的512869人进行调查后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显著高于无糖尿病者,糖尿病增加了缺血性心脏病(RR=2.40,95%CI:2.19~2.63)和脑卒中(RR=1.98,95%CI:1.81~2.17)风险,也增加了慢性肝病、感染、肝癌、胰腺癌、女性乳腺癌和生殖系统癌症死亡风险。CVD死亡风险增加尤为突出,且农村高于城市。除糖尿病治疗率和控制率低以外,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增加还与心血管保护药物(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和降压药)的使用率低有关。估算50岁前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平均寿命缩短9年(农村10年,城市8年)。

2.5 超重/肥胖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2012年≥18岁居民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0.1%和11.9%,较2002年相比分别上升了7.3%和4.8%;2012年农村居民的超重率和肥胖率虽低于城市居民,但上升幅度要大于城市居民。调查还显示,成人中心性肥胖患病率也呈增加趋势,平均腰围水平明显上升,且农村人群增加幅度大于城市人群,城乡差异减小。

        青少年的超重率、肥胖率也明显增加。2012年中国≤6岁及7~17岁城乡儿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较2002年明显升高(图7)。1985~2014年6次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抽样调查结果显示[13],中国7~17岁在校青少年的超重、肥胖呈明显增加趋势,2014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是1985年的11倍和73倍。

7.jpg

2.6 身体活动不足

        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显示,1991~2011年18~60岁居民身体活动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职业活动下降最为明显,男性职业活动从1991年的382代谢当量-小时(MET-h)/周降至2011年的264MET-h/周(下降31%),女性则从420MET-h/周降至243MET-h/周(下降42%);体育锻炼水平仍很低,2011年男性不足7MET-h/周,女性不足3MET-h/周。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表明,中国20~59岁人群休闲时间身体活动达标率(每周中等强度锻炼150min或高强度锻炼75min)与前几次调查相比有小幅增加,但静态心率、最大肺活量、坐位体前屈、握力和单腿站立时间等身体体质指标呈下降趋势。

        2014年中国经常参加身体活动的人为33.9%(含儿童青少年),比2007年增加了5.7%。20~49岁青壮年人群的锻炼率仍然偏低。

        2014年中国进行了第六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对22万余名9~22岁学生调查结果显示,每天身体活动不足1h的男生占73.3%,女生更高(79.1%),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男女生身体活动不足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14]。

2.7 不合理膳食

        1992~2012年中国居民膳食脂肪供能比呈明显上升趋势,2012年全国平均水平为32.9%,已超过膳食指南推荐的上线水平(膳食指南推荐范围:20%~30%);而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呈明显下降趋势,2012年全国平均水平为55%,已降至膳食指南推荐的低限(膳食指南推荐范围:55%~65%)。城市居民能量来源不平衡的状况要严重于农村居民。

        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显示,近30年来居民总能量摄入呈下降趋势,但一些膳食特点明显不利于CVD的预防,如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减少,脂肪供能比过高,膳食胆固醇的摄入量呈明显增加趋势,与1991年相比,2011年膳食胆固醇的摄入量增加了77%(189.8mg/dvs253.9mg/d)。

        水果、蔬菜的摄入量仍然较低。膳食钠摄入量呈下降趋势,但2012年膳食钠的摄入量仍然很高,折合成食盐量为14.5g/d,高于推荐的摄入量(中国:<6g/d,世界卫生组织:<5g/d)一倍以上;膳食钾摄入量有增加趋势,但仍低于指南推荐的2g/d的水平。

2.8 代谢综合征

        2002年CHNS表明,依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和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ATPⅢ)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中国≥18岁成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为6.6%和13.8%。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报告,31省市98658名≥18岁成年人依据NCEP-ATPⅢ代谢综合征的定义,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33.9%,较2002年患病率明显上升;有代谢综合征的人患CVD的风险增加3倍[15]。

2.9 大气污染

        近年来研究显示,颗粒物(PM)大气污染是CVD的危险因素,尤其是细颗粒物(PM2.5)被认为是PM中最主要的致病成分,与CVD的关联更为密切。分析多个城市大气日均PM2.5、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浓度、总悬浮颗粒浓度数据和当地疾病及死因监测数据的相关性,PM2.5、SO2、NOx浓度、总悬浮颗粒浓度与CVD发病、死亡正关联。北京市2010~2012年日平均PM2.5浓度为96.2µg/m3,该浓度每增加10µg/m3,当日的缺血性心脏病发病增加0.27%。PM2.5浓度对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的作用还存在滞后效应,表现为暴露于高水平PM2.5后的1~3天仍然会观察到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的升高。≥65岁老年人群对PM2.5更敏感。

        有研究显示,大气污染长期作用对CVD的影响更大。中国香港的一项队列研究对66820名老年人(≥65岁)的基线(1998~2001年)居住地大气颗粒物暴露量与随访10~13年(截至2011年)的CVD死亡队列进行分析后发现,老年人群居住地PM2.5浓度每增加10µg/m3,CVD死亡风险增加22%,缺血性心脏病死亡风险增加42%,缺血性卒中(IS)发病风险增加21%[16]。


3 心血管病

3.1 脑血管病

        2003~2015年中国脑血管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农村地区脑血管病死亡率高于城市地区(图8)。

8.jpg

        一项由Ness-China协作研究组主持的中国卒中疾病负担横断面调查[17]于2013年对中国大陆31个省155个城市和农村进行了入户调查,在480687名参与者中,脑卒中发病粗率为345.1/10万人年。年龄校正的脑卒中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分别为246.8/10万人年、1114.8/10万人、114.8/10万人年。农村居民脑卒中发病率(298.2/10万人年)显著高于城市居民(203.6/10万人年)。在患病病例中,IS占69.6%,出血性卒中(ICH)占23.8%,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占4.4%,不明原因卒中(UND)占2.1%;发病病例中,IS占77.8%,ICH占15.8%,SAH占4.4%,UND占2.0%。卒中幸存者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88%)、吸烟(48%)和饮酒(44%)。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是东北地区(365/10万人年和159/10万人年)和中部地区(326/10万人年和154/10万人年);卒中发病率最低的是西南地区(154/10万人年);中国南方地区卒中死亡率最低(65/10万人

年)。

3.2 冠心病

        根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6)》,2015年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冠心病死亡率继续2012年以来的上升趋势,农村地区冠心病死亡率明显上升,到2015年已略高于城市水平(图9)。

9.jpg

        2002~2015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率总体呈上升态势,农村地区AMI死亡率不仅于2007年、2009年、2011年数次超过城市地区,而且于2012年开始农村地区AMI死亡率明显超过城市地区(图10)。

10.jpg

        1999~2013年天津市居民AMI粗发病率为80.5/10万~81.3/10万,标化发病率为64.9/10万~44.6/10万,有逐年下降趋势,其中45岁以下人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45岁人群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男性AMI标化发病率(78.5/10万~56.6/10万)高于女性(50.3/10万~31.8/10万)。城市AMI发病率高于农村,城市地区下降趋势明显(标化发病率为99.8/10万~50.1/10万),农村地区呈上升趋势(标化发病率为32.7/10万~43.5/10万)[18]。

        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网络申报数据,2016年全国介入治疗病例增长较快,大陆地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总例数为666495例(包括网络直报数据及军队医院数据)。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PCI的比例近年来明显提升,直接PCI共55833例,比例达38.9%。手术指征及器械使用较为合理,介入治疗的死亡率稳定在较低水平,2016年为0.21%。

3.3 心律失常

        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上注册资料统计,2016年植入起搏器例数比2015年增长11.1%(73080例vs65785例);起搏器适应证与2015年比较无明显变化,仍以心动过缓为主: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比例为48.9%,房室传导阻滞的比例为38.3%,非心动过缓适应证起搏器植入患者占12.8%左右;双腔起搏器占比近69%。

        近年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量呈持续增长趋势,年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2014年、2015年、2016年增长率分别为10.4%、22.2%和16.3%。2016年植入ICD单腔和双腔的比例与2015年比较变化不大,单腔ICD占34.2%,双腔ICD占65.8%;ICD用于二级预防占51.0%,一级预防占49.0%,一级预防的比例与2013年的45.0%和2015年的42.0%相比有小幅度提升。

        2016年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3560例,较2015年和2014年分别增长15.1%和29.3%。心脏再同步化并心脏复律除颤器(CRT-D)的植入比例在逐年增长。

        2010~2016年导管消融手术持续快速增长,年增长率为13.2%~17.5%。

        2004年中国10个不同地区(4个城镇和6个农村地区)的调查显示,35~59岁人群房颤患病率为0.42%,≥60岁人群为1.83%,年龄性别校正后患病率为0.77%(男性0.78%,女性0.76%)[19]。

3.4 心力衰竭

        针对中国10省20个城市和农村的15518人的一项调查显示,2000年中国35~74岁人群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男性0.7%,女性1.0%);北方(1.4%)高于南方(0.5%),城市(1.1%)高于农村(0.8%)。心力衰竭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显著上升。

        回顾性研究显示,心力衰竭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中国心力衰竭患者注册登记研究(China-HF)对2012~2014年88家医院8516例心力衰竭患者的分析结果显示,住院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为5.3%[20]。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学者对该院2005~2011年共1198例在急诊因急性心力衰竭抢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急诊急性心力衰竭死亡率为9.6%(115例),其中63.5%(73例)在24小时内死亡,80.9%(93例)在48小时内死亡[21]。

3.5 肺血管病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2012年中国≥40岁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病率为9.9%。2013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2013年中国≥40岁人群中COPD患病率为7.3%,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渐升高。与1990年相比,2013年COPD标化死亡率有所下降,但仍相当于1990年的全球水平。

        中国肺栓塞防治项目对1997~2008年中国60多家三甲医院的肺栓塞患者进行登记注册,结果显示,在16972182例住院患者中,肺栓塞的发生率为0.1%[22]。

3.6 心血管外科

        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心血管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资料统计,中国大陆近8年来地方所属医院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数量为181926例,2016年达到26698例。

        2015~2016年中国大陆多个地区发表的先天性心脏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天津市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最高(6月龄以下市区人口中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20‰)。其中对筛查出的一半先天性心脏病患者(909/1817)平均间隔1.3年后复诊,结果发现34.4%自愈,3.5%接受手术治疗。广东省深圳市2009~2013年住院分娩的胎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为7.25‰,且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研究者认为可能和检查技术提高有关;动脉导管未闭位居该市先天性心脏病患病首位。

3.7 慢性肾脏病(CKD)

        中国CKD患病率调查显示,CKD的总患病率为10.8%。来自上海长宁地区一项针对社区老年人CKD患病率的调查显示,在24886名平均年龄(74.9±7.0)岁的老年人中,CKD的患病率为16.4%。推算中国有CKD患者近1.2亿。年龄、女性、高尿酸血症、CVD、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及吸烟是老年CKD的独立危险因素。

3.8 外周动脉疾病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LEA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LEAD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30%的脑血管病患者、25%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并存LEAD。LEAD患病率差别较大,北京万寿路地区老年居民的患病率约为16.4%,浙江舟山渔民患病率最低(2.1%)。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美协作研究队列和多省市队列横断面调查2681人的结果显示,43~81岁组颈动脉超声斑块的检出率为60.3%(男性66.7%,女性56.2%);颈动脉斑块主要分布在颈动脉膨大部;不同年龄组的检出率:<55岁组为53%、55~69岁组为64%~69%、70~74岁组为79%,而≥75岁组为80%[23]。

        肾动脉狭窄是中老年动脉粥样硬化常见的外周血管表现,阜外医院1999~2014年期间2047例患者的资料显示,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肾动脉狭窄占81.5%,其中≥40岁患者,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占所有病因的94.7%[24]。


4 CVD社区防治

        CVD社区防治工作概况:1969年阜外医院在首都钢铁公司开展的CVD人群防治是中国第一个社区人群防治工作的典范,控制高血压可降低50%的脑卒中发病风险。40多年来,中国CVD社区防治已逐步由点及面向政府主导的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综合防治方向发展。

        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胆固醇管理: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宣传司、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和中国记者协会共同组织开展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于2014年正式启动“胆固醇管理”项目,从2015年起在全国十个国家级慢病防控示范区开展胆固醇管理主题宣传活动等健康教育传播活动。通过45位专家联手打造胆固醇管理科普畅销书、知名专家进社区、依托名人效应放大传播效果、微信传播等形式开展国民胆固醇宣传教育。持续4年的“胆固醇管理”项目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从胆固醇关注人群的地域变化和胆固醇相关网络声量月度走势等得到综合反映。这种借助现代新的传播媒介开展国民胆固醇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值得借鉴。

        家庭主妇-示范户-社区的高血压防治健康促进:重庆市荣昌区于2009年通过“世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项目”(卫生Ⅺ项目),开展了以家庭主妇为主要干预对象、多种干预措施相结合的针对高血压防治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方法探索,取得成效。家庭成员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34.4%提高到干预后52.9%;食盐消耗量由干预前人均食用量15.3g/d降到干预后13.1g/d;家庭成员定期测血压率由干预前75.5%提高到干预后89.0%。家庭成员及高血压患者的不良行为均出现不同程度改善,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57.2%提高到干预后78.2%;高血压患者食盐消耗量由干预前人均食用量12.8g/d降到干预后10.1g/d;高血压患者每月测血压率由干预前55.6%提高到干预后93.8%。可见以家庭主妇为主要干预对象开展家庭高血压防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经济而有效的健康传播与健康促进措施。


5 心脑血管病医疗与费用

        自1980年以来,中国医院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患者的出院人次数不断增加。尤其是2000年以后,呈现加速上升的趋势;相应地,心脑血管病住院总费用也在快速增加,2004年至今,年均增长速度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而这种增长主要来自住院服务需求的增长,以及不合理用药占比长期居高不下。

        2015年中国医院心脑血管病出院总人次数为1887.7万人次,占同期出院总人次数的12.9%;其中,CVD占6.6%,脑血管病占6.3%。心脑血管病出院人次数中,以缺血性心脏病和脑梗死为主,分别占36.2%和30.3%;其余依次为高血压、颅内出血、风湿性心脏病。

        1980~2015年,中国心脑血管病患者出院人次数年均增速为9.96%,快于同期出院总人次数的年均增速(6.3%)。心脑血管病中各病种年均增速排位为脑梗死(12.2%)、缺血性心脏病(11.5%)、AMI(10.4%)、颅内出血(9.6%)、高血压(7.9%)、高血压性心脏病和肾脏病(5.9%)、风湿性心脏病(1.4%)。1980~2015年,糖尿病出院人次数年均增速为13.9%。

        2015年心脑血管疾病的住院费用中,AMI为153.4亿元,颅内出血为232.0亿元,脑梗死为524.3亿元;扣除物价因素的影响,自2004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0.1%、18.1%和23.5%。AMI的次均住院费用为25454元,颅内出血为17128.3元,脑梗死为9174.2元。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编写组名单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陈伟伟、樊晓寒、高润霖、顾东风、何建国、胡盛寿、蒋立新、李光伟、李惠君、李琳、李卫、刘力生、罗新锦、马丽媛、王文、王增武、吴亚哲、杨跃进、张健、张澍、张宇辉、赵连成、郑哲、朱俊、朱曼璐);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杜万良、王伊龙、王拥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李小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玉);首都儿科研究所(米杰、董虹孛);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刘静、王锦纹、王薇、吴兆苏、杨晓辉、姚崇华、曾哲淳、赵冬、左慧娟);中国人民解放军306医院(许樟荣);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杨功焕);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陈育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胡大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常继乐、吴良有);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刘克军);中华医学会(饶克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赵文华);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唐新华);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王文志);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曾正陪)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2.

[2]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6[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

[3]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4]GuoJ,ZhuYC,ChenYP,etal.Thedynamicsofhypertensionprevalence,awareness,treatment,controlandassociatedfactorsinChineseadults:resultsfromCHNS1991-2011[J].JHypertens,2015,33(8):1688-1696.DOI:10.1097/HJH.0000000000000594.

[5]LiY,YangL,WangL,etal.BurdenofhypertensioninChina:anationallyrepresentativesurveyof174,621adults[J].IntJCardiol,2017,227:516-523.DOI:10.1016/j.ijcard.2016.10.110.

[6]李双双,马传伟,席波,等.中国7~17岁儿童青少年1993-2011年血压偏高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0):1449-1452.DOI:10.16835/j.cnki.1000-9817.2016.10.003.

[7]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8]张坚,满青青,王春荣,等.中国18岁以上人群血脂水平及分布特征[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5):302-305.DOI:10.3760/j:issn:0253-9624.2005.05.003.

[9]李剑虹,米生权,李镒冲,等.2010年我国成年人血脂水平及分布特征[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7):607-612.DOI:10.3760/cma.j.issn.0253-9624.2012.07.007.

[10]PanL,YangZ,WuY,etal.Theprevalence,awareness,treatmentandcontrolofdyslipidemiaamongadultsinChina[J].Atherosclerosis,2016,248:2-9.DOI:10.1016/j.atherosclerosis.2016.02.006.

[11]XuY,WangL,HeJ,etal.PrevalenceandcontrolofdiabetesinChineseadults[J].JAMA,2013,310(9):948-958.DOI:10.1001/jama.2013.168118.

[12]BraggF,HolmesMV,IonaA,etal.Associationbetweendiabetesandcause-specificmortalityinruralandurbanareasofChina[J].JAMA,2017,317(3):280-289.DOI:10.1001/jama.2016.19720.

[13]王烁,董彦会,王政和,等.1985~2014年中国7~18岁学生超重与肥胖流行趋势[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7,51(4):300-305.DOI:10.3760/cma.j.issn.0253-9624.2017.04.005.

[14]王政和,董彦会,宋逸,等.中国2014年9~22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不足1小时的流行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7,38(3):341-345.DOI: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7.03.013.

[15]LuJ,WangL,LiM,etal.MetabolicsyndromeamongadultsinChina:the2010Chinanoncommunicablediseasesurveillance[J].JClinEndocrinolMetab,2017,102:507-515.DOI:10.1210/jc.2016-2477.

[16]WongCM,LaiHK,TsangH,etal.Satellite-basedestimatesoflongtermexposuretofineparticlesandassociationwithmortalityinelderlyHongKongresidents[J].EnvironHealthPerspect,2015,123(11):1167-1172.DOI:10.1289/ehp.1408264.

[17]WangW,JiangB,SunH,etal.Prevalence,incidenceandmortalityofstrokeinChina:resultsfromanationwidepopulation-basedsurveyof480,687adults[J].Circulation,2017,135(8):759-771.DOI:10.1161/CIRCULATIONAHA.116.025250.

[18]王德征,沈成凤,张颖,等.天津市15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变化趋势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7,45(2):154-159.DOI:10.3760/cma.j.issn.0253-3758.2017.02.016.

[19]LiY,WuYF,ChenKP,etal.PrevalenceofatrialfibrillationinChinaanditsriskfactors[J].BiomedEnvironSci,2013,26(9):709-716.DOI:10.3967/0895-3988.2013.09.001.

[20]张健,张宇辉,代表中国心力衰竭注册登记协作组.多中心、前瞻性中国心力衰竭注册登记研究——病因、临床特点和资料情况初步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5,30(5):413-416.DOI:10.3969/j.issn.1000-3614.2015.05.002.

[21]李小宇,秦俭,梁潇,等.119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诊抢救的回顾性分析[J].中华老年心血管病杂志,2012,14(10):1045-1047.DOI:10.3969/j.issn.1009-0126.2012.10.012.

[22]YangY,LiangL,ZhaiZ,etal.PulmonaryembolismincidenceandfatalitytrendsinChinesehospitalsfrom1997to2008:amulticenterregistrationstudy[J].PLoSOne,2011,6(11):e26861.DOI:10.1371/journal.pone.0026861.

[23]王薇,武阳丰,赵冬,等.中老年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6):553-557.DOI:10.3760/cma.j.issn.0253-3758.2010.06.016.

[24]PengM,JiangXJ,DongH,etal.Etiologyofrenalarterystenosisin2047patients:asingle-centerretrospectiveanalysisduringa15-yearperiodinChina[J].JHumHypertens,2016,30(2):124-128.DOI:10.1038/jhh.2015.40.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2018 年 1 月 第 33 卷 第 1 期(总第 235 期)】

阅读数: 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