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link大咖谈 | 刘兵:提倡随身便携设备,以获取远程信息

编者按:

        CareLink™是由美敦力公司研发的远程随访系统,该系统在未来或将成为植入器械患者术后监测的重要手段。2017年11月24日-26日第十届国际心血管病论坛(CVF2017)举办期间,严道医声网就CareLink™的发展及应用价值对刘兵教授进行了采访。

微信图片_20180202113546.jpg

刘兵教授接受严道医声网采访

严道医声网:

        ICD误放电及不放电均会造成严重后果,加强植入后随访显得尤为重要,但随着ICD植入数量的不断增加,患者术后管理问题日趋严峻。请您结合临床实践简述传统的随访管理模式面临着哪些挑战?

刘兵教授:

        起搏器的植入只是病人的起搏疗法的开始而已,更重要的在于其术后的管理。植入ICD的患者大多是高危患者,包括为了进行二级预防的已经发生过晕倒或者是恶性室性心率失常的患者,以及为了进行以及预防的有高猝死风险的患者,还有一部分是心梗后心功能减低或是患有遗传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这些患者属于高危人群,如果不注意对这部分患者进行管理,或许我们的治疗手段就无法为患者带来获益。

        那么传统的随访手段和我们CareLink™远程随访系统有什么不同之处?我举一个例子或许有助于我们理解。我在外地出差时,当地医生请我帮忙一起查看一位ICD植入患者,我需要程控仪查看ICD工作状态,但当时手头没有程控仪,该患者ICD无远程随访功能,无法立刻远程传输资料传给我。我们只能将这个病人带回诊室,随后证实该患者发生了反复的室性心律失常事件,ATP治疗终止,ICD导线、电池状态良好,参数设置合理,调整药物治疗方案。这位患者究竟有没有必要跟我回大诊室呢?实际上当时若能把远程的信息传输到我的随身携带的手机或者IPAD等设备上,可以避免该患者这次旅途的辛苦,我在现场帮其分析并制定药物治疗方案。

        再举一个例子,如果携带远程监测的患者出现了反复的心慌,就可以打电话给我,我可以立刻调出他的资料,将他的信息远程传输过来,为他量身定制最佳的治疗方案。所以在远程随访方面,我们可预知一些风险从而提前进行治疗预防,对病人的预后有非常大的帮助,尤其是对于起搏高危的患者。


严道医声网:

        CareLink™远程监测系统提供的远程数据主要包括哪些?

刘兵教授:

        CareLink™远程随访系统提供的数据可以达到完全与我们通过起搏器看到的资料一样的水平,所有我们需要的数据,包括起搏参数、 ICD的设置参数、心衰管理的参数,与我们在诊室看到的界面几乎是一样的,与诊室随访提供的资料完全相同,因此完全可以打消我们的疑虑。


严道医声网:

        与传统门诊随访相比其安全性如何?

刘兵教授:

        我认为与传统门诊相比,CareLink™远程随访系统效果只好不差,因为远程随访包括两部分:一是我们可以按照提前设定的日期定期进行传输,二是可以在病人有不适的时候,由病人主动传输。在诊室随访方面,并非所有的患者都有很好的依从性,能够做到定期随访。但通过远程随访,不管患者是否出现症状,我们的随访都是在定期进行的,因此随访更加严密可靠。


严道医声网:

        贵中心在ICD植入患者的远程随访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请您结合CareLink™远程随访系统具有的独特优势,阐述CareLink™临床应用为ICD植入患者带来的临床获益。

刘兵教授:

        正如我们之前提到过的,首先,CareLink™远程随访系统提高了安全性。若患者出现了不良事件,包括心衰事件、电极参数有问题等,医生立马就能获取这些患者的参数资料。大多数医生会觉得患者管理起来难度较大,因此需要更加专业的团队,每个部分都有专门负责的人。随访团队除了负责诊室随访,还一定要负责我们的远程随访,定期搜集患者的远程资料进行回访。同时也建议,医生可以随身携带的一些便携系统,可以随时随地将患者的信息传输给医生,若该患者只是一个常规的随访,没有事件、心衰报警,导线、电池状态正常,那么我们建议定期随访;但是对于有上述情况的患者,需要紧急处理,此时信息的传输就十分重要。

        因此我们希望CareLink™远程随访系统的网络覆盖面能够更加广泛,这就是远程随访的意义所在。远程随访的覆盖面扩大之后,能将所有的信息都汇总到一家会诊中心,会诊中心会有一些相对经验丰富的医生来帮大家解决问题,给出治疗方案,为我们的病人带来更大的利益。

阅读数: 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