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PE 2018|推广EPCI专家共识 提高血运重建后SCD防治水平

1.jpg

2018年9月14日

中国·南京

严道医声网讯:

  2018年9月14日,EPCI心梗患者血运重建后心脏性猝死预防专场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十三次全国学术双年会期间,于南京成功召开。

2.jpg

会议现场

  此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前任主任委员黄从新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张澍教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任委员黄德嘉教授共同担任此次专场的主席。特别邀请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汤宝鹏教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张钲教授主持会议。

3.jpg

黄从新教授致辞

4.jpg

张澍教授致辞

5.png

汤宝鹏教授,张钲教授主持


黄德嘉:EPCI中国进展及未来期望

6.jpg

黄德嘉教授作学术报告

  黄德嘉教授作题为《EPCI中国进展及未来期望》的精彩学术报告,从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EPCI中国专家共识以及临床应用的现状和未来。

  关于EPCI临床研究:EPCI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中国严格意义上的EPCI研究是在七年前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共同牵头下所完成的EPCI-STEMI临床研究,该研究旨在对ST段抬高心梗病人远期预后即长期死亡率进行探究。研究表明,在1208例STEMI患者中,直接PCI占到患者总数的45.7%,择期PCI或CABG30.9%,但出院后有54%(546例)的患者未接受LVEF评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ICD植入情况远远落后。

  关于EPCI专家共识:专家共识的要点是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脏性猝死风险的评估和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脏病猝死的预防。要通过这两点,向医生传达怎样共同管理好病人,以预防心脏性猝死。直接PCI能降低STEMI患者SCD风险,再灌注治疗时间越短,以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事件越少。但STEMI患者直接PCI出院后SCD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医生要格外关注患者发生SCD的风险。

  关于EPCI临床实践的未来和现状:以北京为例,2007-2009年25岁以上居民ACS 68390例(发病率166.4/10万),据此推算全国每年发生ACS 100万例以上,其中STEMI约50万例。但仅5%-7.8%的患者接受直接PCI,我国接受PCI植入的人群远远低于发达国家。黄德嘉教授提出,在提高PCI植入率的同时,要积极进行EPCI的全国推广(如在全国各级大会进行共识宣讲;多家试点医院进行医生教育和建立转诊流程;对患者进行教育等多种方式),规范和改善心梗患者PCI术后心脏性猝死的预防,造福更多患者。

  报告结尾,黄德嘉教授透漏针对EPCI的前瞻性临床试验——改善心梗患者PCI术后心脏性猝死预防的多中心研究即将启动,将通过该研究指导改善应对目前血运重建后发生SCD风险的现状。


EPCI实践经验及案例分享

蔡彬妮:起搏和电生理+冠脉医生联合管理  使PCI患者得到最佳治疗

7.jpg

蔡彬妮教授经验分享

  来自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医院的蔡彬妮教授介绍和分享了厦门市心脏中心作为全国首批胸痛中心及示范中心、首批心衰中心,在EPCI临床实践方面的经验探索。提出血运重建后仍有众多患者LVEF得不到改善,但起搏和心电生理医生与冠脉介入医生联合管理可使PCI术后患者得到最佳治疗。并强调,ICD置入后管理至关重要,参数的设置既要兼顾安全有效,又要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及危害,应尽可能使用ATP以减少不必要的电击,更要联合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随访中应及时调整参数。


许轶洲:EPCI有效降低冠脉血运重建后SCD风险

8.jpg

许轶洲教授经验分享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许轶洲教授用什么是EPCI?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怎么做这个事?三个问题阐述了冠脉血运重建后LVEF低下患者心脏性猝死的预防。许教授指出,心梗后合并心衰的患者,SCD风险明显增高。直接PCI可以显著降低STEMI患者住院死亡率,使不少大面积心梗或病情严重的心梗患者能够存活出院,但这部分病人存在以后发生心衰的潜在风险。因此,随着以直接PCI为中心的早期最佳治疗措施的普及和推广,STEMI患者住院死亡率明显降低,但以后这部分人群心衰的发生率却增加,及早的血运重建可降低心脏性猝死风险。许轶洲教授详细介绍了杭州市一医院EPCI转诊流程。


李若谷:有效的转诊流程可降低猝死风险

9.jpg

李若谷教授经验分享

  上海市胸科医院李若谷教授表示,血运重建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技术,可降低冠心病患者死亡率。并分享了两例病例。病例一,患者女性,78岁。ACS患者PCI术后72小时出现VT/VF事件,进行二级预防,根据ICD指南和EPCI专家共识为一类适应证植入ICD,术后1天发生VT/VF事件,经除颤转复。病例二,患者男性,62岁。陈旧心梗患者心超查出低LVEF,为猝死高风险,进行一级预防,根据ICD指南和EPCI专家共识为一类适应证植入ICD,术后发生VT/VF事件,经除颤转复,ATP治疗无效重新修改参数。李若谷教授最后总结:“建立有效转诊流程可以帮助心梗后患者降低猝死风险。”

       EPCI项目旨在联合起搏和心电生理医生与冠脉介入医师共同携手推进中国缺血性心脏病诊治进一步规范化,加强对中国缺血性心脏病的预防。希望随着EPCI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中心有临床经验可循,可以真正促使我国血运重建见后的心脏性猝死得到有效的遏制和预防。

阅读数: 1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