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张萍:入清华 共成长 四年初心不改 梦想依旧飞扬

编者按:

2018年11月2-4日,第四届清华心脏论坛暨清华-Mayo-Cilinic心血管进展研讨会将在北京召开。严道医声网对大会执行主席张萍教授进行专访,请她畅谈清华长庚医院心内科创业四年的心路历程。

1.jpg

清华长庚医院心内科学科带头人 张萍教授

“曾经有人问我,你去那儿干什么,那就是一个大社区医院,你早晚会后悔。我走到今天,可以重新来回答这个问题,真的不后悔。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特别高兴和幸福。”

——张萍教授这样评价自己的四年


2014年11月28日,清华长庚医院开业,张萍教授毅然决然从全国医疗领域的翘楚北医系统转战清华长庚医院,开启了执业道路的全新征程。

2.jpg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2015年3月,第一届清华心脏论坛的前身——清华长庚心血管高峰论坛向全心血管领域的专家发出邀请,正式向社会介绍这所心血管领域新兴诞生的“婴儿”。

“请柬一发出去,葛均波院士、霍勇教授、王伟民教授、杨杰孚教授……国内真正重量级的专家学者都鼎立支持,190人的会场出现了90多个重量级的专家大腕,没有办法到场的,也都通过录音等多种方式发来祝贺。”张萍教授至今提到当时的情景依然激动不已。

3.jpg

第一届清华长庚心血管高峰论坛


创业初期

力争开好心血管救治绿色通道

新的征程意味着新的挑战和新的收获。

作为清华长庚医院心内科学科带头人,带领团队从零出发,面对国内专家学者“雪中送炭”的大力支持,是鼓励也是压力。张萍教授既高兴又不安,每一位专家就像一双眼睛在后面看着自己,“能不能干好?”张萍教授食不安寝不安地反复问自己,每天都被这个声音督促着。

4.jpg

 2015年3月27日清华长庚心脏血管中心正式宣布开科

“满世界寻找人才,尤其是中青年医师”。人才是发展的基础,首先进行队伍建设,引进人才。清华大学本身就注重人才引进,心脏内科也必须要慎重选择,从教育背景、临床经验等方面全面考量,引进很多海内外著名专家。而且张萍教授认为一个学科的发展肯定要有规划性、全学科概念。所以,冠脉、电生理、心脏影像以及心衰,甚至心脏康复等全都提前打好伏笔。

针对患者,要开好心血管救治绿色通道。清华长庚医院从开院第一天起,就设好了一整套清晰明确的引导标识以及从医生、护士到技师的绿色通道系统,一切以病人的最佳体验最宗旨。同时以胸痛中心建设为核心,把冠脉、恶性心律失常以及其他重症心血管疾病的救治等一系列体系建设起来。更是迅速与周边急救体系和社区医院建立联系,急诊PCI第一年就达到100多台,今年已经突破了300台。最重要的是建设“零缴费通道”,病人来了可以先救治后缴费,所以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急诊期的救治死亡率非常低,这些都对清华长庚医院在早期建设时期为周边百姓更好服务奠定了良好基础。四年来更是陆续建设了心律失常中心、冠心病中心、心衰单元、心脏康复中心,同时还有医学影像、食道超声等,整套体系配置全面。


医教研三位一体全面发展

“既然来到了清华长庚,就要对别人负责到底”,张萍教授对引进来的青年医师都会进行细致的职业发展规划。

教育体系规范。“我来自教学医院,非常重视教学和科研”教学层面张萍教授引进了在北医、协和体系下工作过的医生,定制详细课程表。周一冠脉学习,周二超声影像学习,周三是开业以来从没间断过的心电图读图会,周四电生理学习等等学习课程,让整个心内科的教学做的有声有色。5.jpg

6.jpg

在张萍教授带领下,科室医生进行培训学习

重视人才培养。“只要参加了就有收获”,对于年轻医生,张萍教授鼓励参加竞赛,团队成员曾经分别获得过由美国华裔CNAHA协会举办的临床全能大赛冠军和季军,以及国内起搏新生代大赛季军等。对于中年骨干力量,则是不断推进各学会、各岗位。整个心内科呈现干劲十足、斗志昂扬的局面。

积极进行科学研究。“这是锻炼队伍,也是历练自己”,张萍教授要求心内科医师都要拿下GCP证书,积极参与国际大型多中心实验、国内重大临床研究、器械研发、新产品的评价。同时推进疾病数据库的建立,相继建立了胸痛数据库、房颤数据库、心衰数据库以及猝死高危人群数据库等。

“不能让后院着火”,除了对团队进行职业规划,张萍教授还会仔细关心每一位员工的生活问题。长庚体系毕竟和北医体系不同,从工作模式、思维方式上肯定会有差距,张萍教授兼顾来自于不同领域和学科的认知差异,关注每个人的精神、情绪、状况、家庭生活,通过协调达成一致,细致到年轻人有没有找对象,中年人的父母是否生病、孩子有没有上好幼儿园,去了哪个学校等。

经过四年发展的清华长庚医院心内科,一年PCI量已经突破500例,整体呈现一种欣欣向荣的氛围。

7.jpg

不断成长中的心脏内科团队


集中而深层的基础知识论坛

清华心脏论坛多年来一直受到众多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秉承清华医学 “人本、济世、厚德、至善”的精神,面向基层医生、心血管的专科培训医生。今年的参会专家更是达到150多位,而且专家级别也保持了第一届的高水平,体现了大家对清华医学高涨的支持和热情。

深化心血管基础知识培训。“在这种支持下,肯定要把会议办好,为专家服务好,把平台搭建好,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了解和知晓清华心血管医学。”张萍教授对此次会议的召开抱有极大信心和期待。

(1)心电学领域,设置心电大师教程。邀请国际著名心电学大师Mayo-Cilinic的Hammill教授,现场会把所有幻灯全部翻译成中文,同步中英文播放,同时与国内心电大师同台搭档,每节课45分钟,讲述最基本的心电图知识,窦房结、电解质、房室结以及束支,这是今年首次尝试,意义重大。

(2)冠心病领域,侧重技术特征,主要进行冠心病介入新技术和新理念分享。比如基于指南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最新概念等内容。对于心血管危险因素,邀请了有经验的专家学者,分别探讨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一系列危险因素对冠心病发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3)心律失常方面,主要面对基层医生,所以侧重传授新理念,邀请吴林教授发表关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新的分类方法等创新内容。

(4)专设医学影像论坛。其目的是让更多人了解影像技术,包括核素、核磁、超声在心血管中的基本应用概念。另外邀请心外科专家,分别从瓣膜修护术、心外科进心外膜的TAVI、人工心脏以及肥厚型心肌病的外科手术治疗等角度谈论外科治疗理念。

(5)设置心血管创新论坛,主要介绍肾动脉消融术,还有比较有争议的干细胞和多能干细胞研究等新的科研思路和科研设计。

当然,还有接地气的心衰论坛和病例讨论。整个大会在集中而深层地传播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不断把最新理念、最新技术展现给大家。

8.jpg

第四届清华心脏论坛开幕在即


有理想 有情怀

“和一个医院从零点共同起步,这样的机会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的,这是创业的幸福和兴奋。来长庚医院不到一周的时候,我在医学论坛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叫《梦想伴我飞扬》,到今天我还是觉得梦想在伴我飞扬,为什么呢?自己亲手浇灌的这块土地,长出来的苗还都踏踏实实绿油油的,心里特别高兴。”

张萍教授是一个乐观主义者,跟随张萍教授的团队就是靠着一种精神信念,靠着一种理想走到了现在。

9.jpg

就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中国医学人文大会上,张萍教授荣获“白求恩式好医生”荣誉称号,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董家鸿院士与张萍教授在颁奖现场合影

在创业的路程中“没有让我辛酸的事,但有很多辛苦的事”,张萍教授这样说道,“辛苦是什么呢?是自己给自己的鞭策,是每一天都有干不完的事,每一天都有想不完的事。”虽然辛苦,但绝大多数的人依然还跟着我在走,最主要的是他们都和我一样是有理想,有情怀的人。在长庚的平台上,可以看到理想和情怀在一步步得到实现。所以,不断有新的人在前仆后继加盟,就像磨盘一样,转起来后留下的是更优秀、更有毅力、更有理想的人。走的人也带着在长庚培训这些年的烙印,把在长庚创业的精神传播出去。


患者的认可最重要

对于未来发展,张萍教授依然充满期待和热血,带领清华长庚医院心内科这一年轻科室进一步开拓和发展学科特色。张萍教授经常带着医生到处做义诊、做宣传、做推广,去帮助基层医生,其目的就是让大家看到清华长庚医院是一个高水平的团队,是有能力为患者生命保驾护航的,让更多人认可清华长庚医院,认可清华长庚医院心内科。

“把自己的医疗体系打好,让每一个从这儿看完病的患者,向家里去传播、向朋友去传播,用患者的声音来帮助我们扩大影响力,这个是最重要的。”虽然清华长庚医院在某种程度可以得到美国梅奥医学中心的大专家来诊治以及台湾长庚的支持,但张萍教授认为,还是扎扎实实做好清华长庚医院的医疗保障工作、拿出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质量,拿出良好服务体系,为广大心血管病人服务,让病人认可,提高自身能力最重要。

10.jpg

积极乐观的张萍教授,保持着阳光般的笑容 极具感染力

“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回首过去,让我不愉快的事好像都想不起来,想的都是高兴的事”,采访完张萍教授,笔者依然沉浸在张萍教授乐观向上的精神世界里。走出医院,抬头望天,心情大好,“世界始终美好,值得为之奋斗终生”!

11.jpg

“世界始终美好,值得为之奋斗终生”!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疑问,请联系严道医声网公众号作者)

阅读数: 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