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生命线上的“拆弹部队”——葛均波院士团队完成TAVR手术

严道医声网讯:

  2018年11月18日,葛均波院士团队的周达新教授、潘文志副主任医师、李延林副主任医师、黄士轩、李伟主治医师等在上海德达医院成功完成一例TAVR手术。该例为德达医院成为上海政府批准的高水平社会办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后完成的首例TAVR手术,标志着这项国际上领先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尖端技术在德达正式启动。

1.jpg


生命急救,耄耋老人开胸风险大

每一场平稳的手术背后都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因为每一个手术台上的生命,都是以分秒为单位计算的。

此次手术的患者是一位82岁的高龄女性,体重较轻且有长期高血压病史,先天二叶式主动脉瓣继发重度狭窄并钙化,在被送入院前患者反复出现胸痛气急、心衰发作,情况十分危急。经过检查提示心肌标志物升高伴有右侧大量胸腔积液,STS评分提示开胸换瓣手术高危。

“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一旦出现症状,存活期一般为2-3年。而患者已经出现胸痛心衰的症状,如果不手术,随时可能死亡。”葛院士提道。葛院士在查房时回顾心脏超声及主动脉CT造影结果,考虑到患者年龄较大,身体基础条件较差,如果进行外科开胸手术换瓣风险极高,最终决定为患者行经皮(股动脉)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以抢救患者生命。

2.jpg


团队突破,各科室配合严谨默契

手术由周达新教授主刀,为确保手术成功,德达心外科手术团队同时在现场做好开胸准备。由于患者瓣膜钙化严重,术中主动脉瓣球囊扩张后出现血压不稳,手术团队在数分钟内迅速且准确定位释放人工主动脉瓣膜支架并行二次球囊扩张。复查主动脉根部造影及经食道心超均提示植入瓣膜开合良好,微量返流,测量跨瓣压差<10mmHg,手术最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手术全程自麻醉开始共90分钟,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德达再一次将患者拯救于危难之间。

主动脉瓣狭窄是一种常见的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疾病。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这类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达2%。但传统的外科手术面临创伤大、需心脏停跳、体外循环、术后并发症等多重风险,许多年龄较大或者合并其它疾病的患者因不能耐受手术而不得不放弃手术治疗。而TAVR手术就是一种治疗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新选择,也是当前介入医学发展最迅速的技术之一。不过,由于施展TAVR手术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并需要多学科的协作,高难度的手术,加上高标准的要求,所以在中国只有少数大的心脏中心可以独立开展。

“无论面对什么难题,德达的医疗团队始终秉持着不放弃,不拒绝,不让患者等待的理念,因为在德达,时间就是生命。同样德达的心脏团队有实力、有信心去接受每一场挑战。”李延林副主任医师回顾道。

此次手术,德达医院的多个部门之间有序操作,无缝衔接,密切配合,得以成功完成手术。术前,一切为了患者的安全,全力保障手术的成功,德达团队对每一个治疗步骤进行详尽的商榷和讨论,做好严格的病情评估和充分细致的准备工作。并且,同时拥有德达心外科手术团队在现场准备。因为有外科最为强力的后盾,内科才能放下包袱,放心大胆的挑战;术中,瓣膜定位准确,释放稳定,即刻治疗效果满意;术后,患者1小时内苏醒并且拔除气管插管,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平稳。现在,患者已经能够下床自由活动。


迎接挑战,上海德达医院走在前沿

TAVR手术虽在国外已开展许多年,但在中国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上海德达医院在开业两年里已经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可,创下多个业内奇迹,完成数例高难度的手术,帮助多位患者摆脱了疑难杂病的威胁。

周达新教授提到,葛均波院士于2010年10月3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完成了中国首例TAVR手术,并且建立了心脏瓣膜介入治疗的手术团队,将先进治疗技术推广至全国,抢救高危心脏瓣膜病患者,同时打破学科之间隔阂,促进内外科融合及心脏团队形成,创新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心脏医疗器械,促进我国经导管心脏瓣膜介入治疗技术迈入一个新阶段,跟上了国际步伐。

此次TAVR手术的成功开展,充分体现了德达精湛的医疗技术水平、精良的医疗设备以及专业团队的的高水准。葛均波院士指出上海德达医院作为哥伦比亚大学心脏中心与中国的一架桥梁,不但有益于中国心血管病医生与美国顶尖的心脏中心相互交流与合作,并且将共同推进心血管病诊疗技术的创新。

阅读数: 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