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C 2019丨CTO“老伙计”汇聚申城,论道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研究新进展

OCC 2019

 Shanghai, China

此次论坛邀请了全国各地的心血管领域权威专家代表,以病例分析、学术报告、现场讨论等方式,与CTO“老伙计”面对面交流探讨,使广大心血管领域专家、同道受益匪浅。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是目前冠脉介入治疗中最大的难点和挑战之一,被誉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最后堡垒”。5月31日上午,第十三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CTO老伙计论坛在在上海世博中心蓝厅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CTO老伙计代表、心血管专业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了论坛。

2.jpg

CTO老伙计核心成员、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胡涛教授首先发言,他以“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谈箜篌——TLC微导管的设想和实践”为题进行了演讲。

“近年来,中国介入治疗领域发展迅速,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整体治疗水平有非常大的提升,同时国内也培养了大批年轻兼具实力的医生专家。”胡涛从事CTO PCI介入近十年期间有很多个人体会和技术经验,也是国内知名CTO老伙计团队的创始人之一。

“正向技术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正向暴力造影以免造成血肿蔓延,一旦出现血肿压迫造成出口模糊时,不建议继续反复操作,应及时转换为逆向操作或器械辅助的ADR。”在具体实操中,胡涛指出,BP、TLC等系统辅助的ADR优势在于血肿控制,成功的基础任然在于第一根导丝的无限接近真腔;当没有逆向条件而正向有血肿蔓延趋势时,可选择器械辅助的ADR操作。

3.jpg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胡涛教授

接下来,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以“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为题,讲述了他的CTO-PCI之路。

在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中,医师的技术水平与器械的辅助作用相辅相成。近年来,随着技术与器械的不断创新,CTO治疗技术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国内CTO介入成功率却不是很高。

对此,葛均波认为,国内很多医生在进行CTO介入治疗时,缺乏清晰的策略。“主要表现为,部分医生对术前读片及侧冠脉造影的重视不够、术前冠脉CT和术中IVUS的使用比例不高,以及逆向介入治疗使用比例较低。”

“CTO-PCI技术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想要成长为一个高级CTO术者,首先要打好基础。”葛均波谈到,“现阶段,我们很注重创新,而创新的第一步就是对CTO-PCI 推荐路径流程的熟练掌握,并加以灵活运用与转换。”

4.jpg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葛均波院士

第三位发言者是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张宇晨教授,他的报告主题是“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BCTO评分在CTO介入治疗中的运用”。

张宇晨在现场重点介绍了BCTO评分在CTO介入治疗中的运用,“PROGRESS CTO的评分变量是统计出来的,不是根据实际读图和操作的难易程度进行定义的,不能忽视了CTO病变本身的观察。”他还进一步指出,“J-CTO评分和PROGRESS CTO评分侧重于观察病变本身,CL评分则同时融入了部分临床参数,实际上三者预测价值类似。”

5.jpg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张宇晨教授

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李长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马剑英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卜军等专家分别就CTO老伙计人工智能平台、特殊用途导丝的设计以及IVUS看当代CTO技术与思考等主题进行了现场分享。

CTO“老伙计”是在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指导下,由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志同道合的中青年专家,自发成立的学术队伍。经过发展壮大,现已汇聚两岸三地数十名心脏病介入诊疗权威专家。

6.jpg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李长岭

此次论坛通过病例分析、学术报告、现场讨论等方式,介绍了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新进展、新技术,为从事心血管介入治疗的专家和同道搭建了技术切磋和学术交流的平台,为助力心血管疾病患者康复、助力健康中国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7.jpg

现场学习气氛热烈

阅读数: 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