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S2019|汇智凝力,海内外专家共探CTO介入

1.jpg

2019年12月1日,为期4天的第十一届左主干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峰会(CBS2019)在南京落下帷幕。经过4天紧凑充实的学术洗礼,与会的专家与医学同道们都收获满满,意犹未尽。

CTO分论坛作为大会的压轴论坛之一,邀请海内外资深CTO术者,以丰富实用的课程内容和新颖多样的研讨形式吸引与会者驻足聆听。

2.jpg

会议现场

本次CTO分论坛共设置四个专场,包括CTO PCI技术要点、CTO技巧和陷阱、CTO手术直播、CTO挑战性病例竞赛,来自海内外的知名专家围绕CTO的热点话题,通过精彩的术式讲解、病例汇报、手术直播与病例竞赛等方式全面展现CTO PCI领域的新进展与新突破,为与会者带来一场丰盛的CTO知识盛宴。

以点到面,传授CTO PCI技术要点

CTO PCI可以有效的治疗血管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但是由于此项技术对于临床操作要求较高,难度较大,是很多年轻医生都望而止步的一种技术。成功开通CTO,需要术者术前充分阅读造影资料,做好临床评估,选择合适的血管入路,制定合理的策略,选对特定的器械等。

南京市第一医院叶飞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李成祥教授、台湾高雄长庚纪念医院吴炯仁教授和来自浙江的黄建龙教授从实际病例出发,分享了CTO PCI的临床经验,其内容涵盖CTO病变前向入路的适应症和技巧、ADR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逆向开通CTO的技巧、TAVI术后介入处理CTO。

3.jpg

叶飞教授精彩汇报

叶飞教授将正向与逆向入路进行比较,详细介绍前向方法的步骤、优点及局限性,提出可利用腔内影像技术IVUS指导PCI,单导丝转换至平行导丝技术,并用一例LAD闭塞为大家讲解了平行导丝技术。

4.jpg

李成祥教授精彩汇报

李成祥教授以一例ADR快速开通CTO引入话题,介绍了ADR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对术者的要求及常用的Knuckle导丝技术,他指出,ADR技术不适合隔膜严重钙化、真腔细小、血肿巨大和严重偏心病变。

5.jpg

吴炯仁教授精彩汇报

吴炯仁教授介绍了目前处理CTO的方法,其中包括前向导丝穿透、ADR、逆向穿透以及逆向内膜下重回真腔。他强调,腔内影像IVUS/OCT对于逆向操作都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IVUS在药物洗脱支架的大小及长度的选择中可提升远期效果。

6.jpg

黄建龙教授精彩汇报

黄建龙教授带来了TAVI术后介入处理CTO的病例汇报。TAVI术后行PCI是新兴事物,尤其使用CoreValve瓣膜,PCI术的成功离不开好的导管的参与,使用Guideliner/Guidezilla导管可提升导管的支撑力,我们在TAVI术中选择瓣膜时应考虑后续PCI的可能性。

7.jpg

Gerald S.Werner教授手术直播

讲课间隙,Gerald S.Werner教授带来了一例复杂CTO患者介入治疗的手术直播演示,并与会场专家详细讨论手术的难点。Gerald S.Werner教授娴熟而精湛的手术演示赢得了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寻踪觅源,解密CTO技巧和陷阱

尽管随着CTO技术的不断突破,逆向技术和再穿入技术的成熟,大量新的器材出现,CTO手术成功率在逐渐增高,但在手术过程中,往往因为各种因素而影响手术的成功,如病变节段闭塞时间、闭塞段长度、闭塞段血管的形态、闭塞血管附近是否存在分支血管等,因此手术中要及时转变治疗策略,只有及时的策略转换,才是我们提高手术成功率。在“CTO技巧和陷阱”环节,来自比利时的Pierfrancesco Agostoni教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李妍教授、河南省人民医院李振南医生深入解析了CTO手术中,面对不同情况时的应对方法。

8.jpg

Pierfrancesco Agostoni教授精彩汇报

Pierfrancesco Agostoni教授介绍了CTO PCI的极简杂交方法,即结合多种方法包括但不局限于ADR、AWE、RWE和RDR等,他指出,极简杂交方法尤其适用于复杂CTO病变,使用最少的耗材达到了最好的效果,但是还需在术中视况而定,不必过分拘泥于一种方法,应尽量减小对患者的损伤,聚焦入路点和鞘管尺寸。

9.jpg

李妍教授精彩汇报

李妍教授讲述了CTO PCI术中国ADR技术。中国式ADR技术融合了日本医生精细操控导丝的理念以及欧美医生高效进入的观点,在精细操控导丝最大可能接近远端着陆区启动ADR,创造性地拓展ADR适用病变类型,在实践中优化ADR操作细节,提高了成功率,不断拓展了ADR技术的适应症。李妍讲者进一步剖析了ADR技术的难点及解决方法,包括病变因素、器械操作因素及操作过程中的细节。

10.jpg

李振南医生精彩汇报

李振南医生带来了如何处理微导管不能通过侧支的精彩报告。最常用的方法是更换微导管,如将Consair与Finecross MG互换,有时需要换回之前失败的微导管。选择附带额外逆向支持的指引导管包括延长指引导管如Guidezilla和球囊锚定技术。另外一个方法是使用小球囊扩大间隔支(不适合内膜下侧支)。此外对吻导丝技术可能是合理的选择。当逆向导丝无法通过闭塞病变时,可使用改良微导管Rendezvous。

抽丝剥茧,论道CTO PCI

在“CTO手术直播”环节,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悦教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刘学波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陶凌教授分别分享了无残端CTO的再通技巧、CTO正/逆向治疗中IVUS的应用、左室辅助装置在高危CTO PCI中的应用。

11.jpg

李悦教授精彩汇报

李悦教授列举了很多技术如正向Blind方法、利用IVUS进入分支后回撤评估入口、导丝双折弯、偏转球囊、BASE技术、Scratch and Go技术、Carlino技术、准分子激光消逝技术等,借用病例逐一讲解,同时配有实体示意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12.jpg

刘学波教授精彩汇报

刘学波教授指出,IVUS可以帮助术者判定真假腔、在ADR技术中指引导丝重新进入真腔、决定远端支架位置等。刘教授通过实例讲解了IVUS对于真假腔的识别、指导齐头闭塞精准定位CTO起源,穿刺近端CTO的导丝选择和不同塑型需要术者结合近端血管大小和发出角度,IVUS指引平行导丝技术、Corsair交换和导丝降级技术,进一步强调了前向准备的重要性。

13.jpg

陶凌教授精彩汇报

陶凌教授讲道,在高危PCI术中,尤其是伴严重LV功能不全的患者,短暂的冠脉血流中断可以导致血流动力学消失,影响冠脉再血管化的完成,产生不良结局。近些年,许多提供血流支持的装置开始在高危PCI术中使用。陶教授比较了ECMO、IABP和Impella的优势和局限性,通过两例高危CTO PCI患者术中使用ECMO、ECMO+IABP的案例,提出术中使用左室辅助装置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需要血流动力学支持的高危患者特征。

14.png

15.png

除了精彩实用的专题汇报外,德国的Gerald S. Werner教授,吴炯仁教授,李成祥教授,荆全民教授和洪浪教授还分别带来了6场精彩绝伦的CTO介入手术演示,手术进行的一气呵成,除了一例因时间所限,5例高难度的手术都大获成功,会场的各位专家对此赞不绝口。

巅峰对决,CTO挑战性病例竞赛精彩呈现

16.jpg

评委专家为获奖者颁奖

CTO挑战性病例竞赛旨在加强冠脉介入医生在复杂分叉病变介入领域运用指南和先进技术、器械推广的操作技能。

参加此次竞赛的4名选手精选出自己在工作中收集、总结的典型临床病例,以病例汇报的形式,将病例中的诊断依据、治疗过程、最终效果等逐条总结,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最终来自南方医院的韩渊医生摘得桂冠,为当日CTO论坛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学习CTO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学好CTO理念和扎实的操作技术基础上,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本次CTO论坛通过国内外众多专家的经验分享和理论讲习,解决了临床实践中CTO的操作难点,有效提高了CTO的介入水平。虽然本届盛会已落下帷幕,但会议期间精彩的学术分享和实用的临床指导,将长远的体现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为更多的患者造福。

阅读数: 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