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IT2019 | 陶凌:我们完全有可能走出一条复杂高危冠脉病变治疗的中国道路

2019年12月11日~14日,第十四届西京国际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演示及研讨会暨第十届CCIT青年医师论坛在西安成功举行。本届CCIT继续秉承实用、创新的传统理念,以CHIP专题为主,突出复杂高危冠脉病变介入治疗的策略、技术,为与会代表带来了一道丰盛的学术大餐。会议期间,大会主席、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陶凌教授接受严道医声网采访,对本次大会的亮点、特色及未来发展等话题进行了畅谈。

微信图片_20191216104715.jpg

▲陶凌教授接受严道医声网采访


谈CHIP:随着治疗水平的提高,我们会发现病人其实很多

“之前在筹备CHIP论坛的时候,我们还有点担心,因为真正能做CHIP的医生非常少,大家对CHIP理解也不太一样,会议会不会最后办得跟普通的会议一样,但事实上,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陶凌教授说,来的每位专家讲的内容都是在真正介入手术中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而且把复杂、高危的特点完完全全地体现了出来。

CCIT2019是一个以CHIP为中心的学术会议。CHIP是英文“complex higher-risk and indicated patients”的缩写,指的是复杂、高危且有介入治疗指征的患者。陶凌教授说,对复杂、高危的患者,国外以外科搭桥治疗为主,但在中国,患者对外科手术接受程度低,加之高龄、心功能差、血管钙化发生率高等因素,安全性也比较差。如果介入可以实现治疗,病人无论是预后的恢复,还是住院时间、手术创伤,都会优于国外。因此,我们完全有可能走出一条复杂、高危冠脉病变治疗的中国道路。

谈到CCIT2019的CHIP论坛,陶凌教授指出有这样几个特色让人感到欣喜:

一是报告了多个中国的原创性研究。“这标志着我们中国有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有了自己的声音,同时也能有自己的一些证据,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陶凌教授说,坚持去做CHIP,早期可能能够听懂的医生会比较少,但是将来能够听懂的医生会越来越多。

二是更加专注于CHIP的主题。“听一场有一场的收获,听每一次讲课都有收获。”陶凌教授指出,CHIP论坛刚刚举办时,更多是讲技术,现在已经演化为从评估、策略、技术、器械、随访在内的一个全面的学术平台,而且内容非常丰满,硬货干货非常多。

三是会议的讨论互动非常深入。“懂的人越来越多了,才能互动起来。”陶凌教授说,手术演示时,术者和主持人的互动,不断地把亮点、难点呈现出来,进一步加深了台下观众对手术的理解程度。

四是准备充分,手术成功率非常高。作为CHIP论坛,接受手术的都是高危复杂的患者,很多都是此前手术失败的病例。因此为了提高手术演示的成功率,西京医院为提高手术成功率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各种微导管、导丝、激光、旋磨等设备,国内外只要有的,我们都备齐了,就怕大家会因为器械而影响到手术的成功率。”陶凌教授说,这样来演示的专家就能够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水平,手术成功率非常高,而且都非常有教育意义。

五是讲者在整体上偏年轻化。本次论坛的讲者都是各个医院,在临床一线的中坚力量,这体现出越来越多的年轻医生正在加入CHIP治疗的行业。陶凌教授说,过去很多CHIP患者都是处于保守治疗的无奈状态,随着CHIP治疗水平的提高,随着越来越多年轻医生的成长,这些病人就会纷纷地来到医院,我们最后也会发现其实CHIP的病人比我们想象的要多,而且会越来越多。“所以我们要迎难而上,因为病人就是等着我们去拯救的,我们不能说因为我们自己水平不行,对这部分病人我就假装看不见。”

陶凌教授指出,对于CHIP论坛,自己并不期望办成一个规模很大的大会,而是希望办成一个专门的会议,让“懂”的人来参会,通过参会,他能是有收获的,这样才更有价值。“办小会、办专会、办精会,‘小专精’,就是我们的目标,今后我们还会这样坚持。”  


谈基础:现在就要着眼于去解决一些未来的问题

CCIT2019还专门安排了一天半的基础代谢论坛,作为基础代谢论坛的“坛主”,陶凌教授表示,虽然基础代谢论坛与CHIP论坛完全是两个主题,但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小专精的会议,而不是面向大众的会议。7月份举办的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是面对基层大众的会议,而这次的两个会议,都是代表我国学术水平的会议。听众都是杰青、优青、青年长江学者,或青年千人的年轻专家,代表的不仅仅是中国的水平,甚至有一部分人代表的是世界的水平。

“不同之处,就是一个是朝着基础的学术方向在不断推进,另一个是在临床的学术方向上不断地推进。”陶凌教授说,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用我们的技术和实践,改变将来的一些方向。“我们现在就要着眼于去解决一些未来的问题,所以这是我们把这两个会放到一起的原因。”

陶凌教授指出,基础的范畴很广,但CCIT基础代谢论坛重点聚焦在基础代谢方面。因为只有更好理解基础代谢,才能够对心血管疾病有更深刻地理解。从目前的情况,心血管代谢在国外流行也是近几年的事情,而CCIT2019已经是第五届举办基础代谢论坛,应该说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国一点没有落后。

“但在现实里,我还有两个担忧,一是最怕研究生教育没跟上,二是临床医生现在分身乏术,不能对基础研究有一个很好的理解。”陶凌教授表示,只要这两个方面齐头并进,就不应该会再落后。

“所以,为什么我们一个心内科去做基础代谢论坛,就是要加强我们的研究生培养,然后为那些真正对科研感兴趣的人提供一个平台,这就是我们的初衷。”陶凌教授说。


谈青年:能够读懂并且亲自去临床研究,才是真正的精英

“十个讲课,各个都很优秀,我后半场我全部听了。前半场我没来听,我一出另一个会场的门,就有人跟我说,前半场讲的特别好,我当时就感觉看来这次是成功了。”

郑笑莲青年介入精英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九届,谈到本届青年介入精英论坛,陶凌教授用“大放异彩”四个字来形容。

陶凌教授认为,青年介入精英论坛的讲者既然是“精英”,就一定不能是只报告病例,更要体现自己的思考,以国内外最新研究为基础,从整体上进行通盘考虑,有什么解决方案,还有哪些没有做好;我们的研究现在做到什么程度,这些研究又为我提供了哪些解决手段。“在这中间,我发现他们真正是深入思考了。他们已经不是简单的一个医生了,能够读懂大量的临床研究,而且亲自去做,就是所谓的精英,我们就是要打造这样一批人。”

陶凌教授说,青年介入精英论坛就是要通过实际的演练,加强对年轻医生的培养,鼓励他们从临床走向科研,在经验积累的过程中,逐步与国际接轨。


谈创新:有些小的创新,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这一次,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还没有把创新论坛引进到CCIT。如果再增加一个论坛,一定会增加一个创新论坛。”陶凌教授说。

对于创新,陶凌教授也是情有独钟。她认为,创新也分大小,如果不能实现一个大的创新,如果能有些小的创新,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她举例说,在ADR刚刚引进国内的时候,无论是用什么技术,血肿都很大,对ADR技术的完成有一定的影响。于是西京医院就结合中国的导丝技术,与国外的器械相结合,采用导丝联合微导管的方式,将球囊送到指定位置后再进行穿刺,使血肿大大减小。并且,在采用这一技术后,无论是分叉,还是远端小血管的病变,都能做成功。因此不但扩大了ADR的适应证,还改进了ADR的操作流程。“这样一个小的创新,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成功率,现在我们科一共完成了169例的ADR手术,成功率也高于国外的报道。”

陶凌教授指出,随着中国制造水平的不断提升,器械创新也有了坚实的基础。

“以前咱们国家没有制造能力,你就是有想法,你也不知道谁帮你做出来。” 陶凌教授说,原来一些手术失败时,并没有想到是器械的原因,随着国内导丝产品的改进,多个规格的微导管的应用,使我们认识到其实国外的一些器械设计上是有缺陷的,而且是可以改进。在本次会议以及一周前的CBS会议上,大家都注意到了APT微导管的良好表现。大家看到,在国外器械过不去的情况下,使用中国的微导管可以过去,这就表明中国的有些器械已经优于国外了。

陶凌教授强调,基于临床问题,而不是闭门造车,中国的医学创新一定会得到快速发展。


谈未来:线上会议占的比例会越来越高

最后,我们请陶凌教授CCIT大会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她表示,随着医疗学术环境的改变,会议形式也在不断地改变,未来将进一步采用线上线下会议结合的形式,而且从会议所占的比例看,线上会越来越高。

“本次会议,我们前三天所做的这个手术直播,无论是术者还是讨论者,给大家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受,效果完全不比在现场差,而且可以在网上反复地看。”陶凌教授说,如果大家能够习惯接受这个方式,CCIT还会进一步把它做得更精。

“至于说线下的会议,未必我们需要多少人,但是和今年一样,我们会将绝大部分会议内容直播出去。”陶凌教授表示,将来还会邀请更多的讨论者进行互动。此外,会议还将进一步提高临床研究所占的比重,可能的话将设置一个关于临床研究和创新的专场,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也不管有没有发表,只要大家认为对临床有指导价值,都可以进行报告。

阅读数: 3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