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 · 关心 | 张澍:战疫情,不忘关爱心脏

1.jpg

战“疫”尚未结束

今年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对我国乃至全球人民的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到目前为止已造成全球数十万人的感染和上万人的死亡,堪比上世纪初的欧洲流感大流行,可以说是全球的一场“瘟疫”。

疫情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带来灾难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认识疾病、战胜疾病的挑战。幸而我们有党和政府强有力的领导,有不顾生死奋战在一线的广大医务人员和全国各界同胞的团结和支持,也有海外华侨的声援和支援,我们武汉抗疫阻击战已经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但目前我们对传染和流行的认识还不足,世界各地疫情的状况还不容乐观,我们仍处于坚持抗疫,巩固中国抗疫成果,防止外来输入病例的传播的阶段,同时也面对疾病成为一个慢性的流行趋势等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2.jpg

COVID-19和心律失常患者

关于冠状COVID-19的认识,以及疾病对心血管疾病和心律失常的影响,我们对它的认识还不够,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鹤团队领衔代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心律失常的处理规范,近期已在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发表,文章提出: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合并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其转归情况尚不十分清楚。可以了解到的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部分患者合并出现心律失常或其心律失常的症状加重。有报告称新冠肺炎患者有 16.7%患有心律失常,7.2%的患者出现急性心脏损伤,19.6% 的患者出现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8.7%出现休克。从这个数据来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并不低。但是,也有学者报道了1767例新冠肺炎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仅为0.3%,发生率比较低。发生率低的原因可能有两点:首先,没有统计死亡患者发生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心室颤动(室颤);其次,认为窦性心动过速(窦速)是发热、低氧血症等因素导致的继发性改变,没有统计在内。有学者专门对重症患者的心率进行了研究,记录分析了17例患者的心率,其中3例患者发生了心动过速(重症组1例,危重症组2例)。危重症患者与轻症、中症患者的心率具有统计学差异;与重症患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由于发烧本身会导致心动过速,于是研究人员分析了不同组患者的体温。研究显示,新冠肺炎患者的心率升高,与体温升高不成比例。另外,研究者还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重症患者的SpO2较低,但心率与其他组别一致。危重症组有2例患者出现了心房颤动(房颤),峰值心率分别为123 bpm和160 bpm。1例82岁男性患者在感染前有持续性房颤;另一例65岁患者在之前被诊断为房颤或其他心脏问题,最终这两例患者均死亡。因此认为,重症及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易发生的心动过速,并不全是发热和低氧血症导致。

疫情下的思考与建议

疫情带来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给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规诊治带来了严重的困难。在这里我们特别要提到的是,植入心血管诊疗设备如起搏器的患者, 疫情期间因就诊困难而不能进行常规的随访和程控。患者如何管理好自己,如何通过网上的信息、教育和远程诊疗系统来帮助解决临床问题,在这个特殊时期尤为重要。

防疫·关心平台,通过十多位心律失常专家对在疫情下心律失常患者的管理和植入器械患者的随访等问题提出了线上临床指导意见,受到了非常好的反馈。一方面使大家在疫情期间能够及时了解到和疫情相关的患者处理的一些方案;另一方面也是一个契机,进一步学习和强化了心脏植入器械的患者管理以及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自我管理的一些方法;同时,通过远程在线的学习交流,也为今后建立和应用远程教学的模式提供借鉴和经验,从而开展更多有意义的学术活动。


给医生的建议

经历这次疫情和线上活动的举办,我想给医生们一些建议:

1、COVID-19 对心血管的影响产生的心律失常的情况,目前还不太清楚,有待于对临床信息的进一步了解和科学研究的结果。毫无疑问,COVID-19绝不是一个只影响呼吸系统的疾病,对心肌造成的损害只是轻重不同而已,心律失常在所难免。今后在处理这样患者的时候,一定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心律失常的情况, 做好预案;

2、据现有资料,COVID-19多发生在老年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身上,并且相比于普通患者病情要更重,合并心律失常的风险也更大。所以我们对这类心律失常疾病的处理应该要提出指导意见;

3、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接受心律失常植入器械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当感染COVID-19时,对这类患者的管理是面临的一个新的问题,是需要不断学习和总结的;

4、在疾病流行期间,普通患者的就诊和随访会受到影响。对这些患者的居家管理,以及用远程技术帮助指导患者和评估植入器械的状况及相应的处理方法,需要建立一套未来切实可行的临床指导方案。


给患者的建议

同时我也想给患者们一些建议:

1、COVID-19 是一个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全世界流行的传染性疾病,由于开始对它的认识不够,传染性又比较强,患者人群比较多,造成的医生负担比较重,也就出现了许多重症的患者,死亡率较高。随着对疫情的逐步认识以及临床很好的应对,这个疾病就类似于流感、SARS等由呼吸道为主要表现的传染病,只要注意好防护,可以避免感染,及时就诊和注意休息也会避免病情加重。所以免疫力很重要,也就是身体的体质。平时要加强锻炼,注意营养,控制好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易患病的季节或者周围有病例发生时注意防护,避免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可以避免感染。

2、如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一方面我们要规范治疗,控制好疾病,增强体质,以避免合并感染时疾病的加重;另一方面,在疾病流行期间仍然要通过自我管理,懂得和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识和用药方法,学会通过远程网络系统和医院、医生沟通,以避免因为疫情而耽误了本身心脑血管疾病的控制。

3、如果已植入了心脏器械,要根据植入器械的类型制定好计划,对植入器械进行管理和随访。①在易患疾病的季节,设定好去医院进行器械随访的计划,比如尽早去一次医院,了解器械的情况,询问医生对器械管理的意见;②要学会数脉搏或者学会使用一些穿戴式心律诊断装置;③就目前绝大多数器械所具备的自动化功能,使得起搏器在工作过程当中,保证患者的心跳在正常范围内并尽可能延长使用寿命。当前植入器械的使用寿命比以往延长了许多。(一般来说,起搏器8-10年,ICD 5-7年,CRT 4-6年)即便显示器械电量降低提示需要更换时, 一般还能再使用1-3个月。

4、植入器械只是治疗心律失常的一些问题,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和心律失常患者仍需要坚持长期用药,比如高血压、房颤等疾病,切不可因疫情未到医院而停用药物。


我们终将胜利

总之,人类社会就是一个与疾病做斗争,使自己不断发展壮大的进步过程,我们一定会面临各种疾病和灾害。但是,也只有人类会利用科学手段战胜疾病,克服困难,消除灾害。

病毒提醒我们,困难总会过去,然后就容易了。生活是周期性的,现在只是周期里的一个阶段。我们不必恐慌,疫情一定会过去。——比尔·盖茨

此次,COVID-19 在中国的爆发和流行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得到有效的扼制,已经充分彰显了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我们科学家和广大医务人员的聪明才智和不怕牺牲的精神。这些伟大和不平凡,终究会帮助我们取得这场战“疫”的最终胜利。

3.jpg

阅读数: 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