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瓣膜会 2020 | 陈茂: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共书瓣膜美好明天

1.jpg


山川异域,大医精诚。在欧洲心血管介入会议(PCR)、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同支持下,2020年成都国际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会议(PCRCCV 2020)即将于11月22 -27日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举办。

大会召开之际,大会主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茂教授接受了严道医声网的专访,对大会主题和内容进行了深度解读。

微信图片_20201123185017.jpg

陈茂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微信截图_20201123184007.png

聚焦前沿科技,赋能医者创新

新时代,新起点,新使命。站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重要节点上,本届大会首次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举办,会议形式较往年相比有很大改变。“虽然COVID-19给我们造成了不少困难,但是我们通过形式上的变化,内容上的精心安排,以及一些单元的改变,努力做到不让疫情阻挡我们向上发展的势头。”陈茂教授说道,“医学是一个有温度的学科,它需要大家一起面对面交流看法,分享知识,这是促进医学发展至关重要的部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则可以轻松把目前困扰我们的距离与时间隔阂消除掉,为大家提供一个方便有效的交流平台。”

针对介入治疗领域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器械,本次大会在内容设置上也有所创新。“原来的会议主要聚焦在经导管的主动脉介入治疗,随着经导管瓣膜治疗取得诸多重大突破和进展,我们在这次会议当中更多的引入二尖瓣、三尖瓣新的治疗技术和新的治疗器械,有国外的顶级产品,也有国内团队带来的顶级产品,更进一步拉近了世界和中国的距离。”陈茂教授在采访中如是说。

此外,本次会议一改以前手术直播总量比较小的缺点,聚焦国内外先进的治疗措施,设计了将近三十台的来自于国内外的直播。“我们觉得中国的TAVR,包括我们经导管瓣膜病治疗发展到现在,大家已经有能力去向世界或者国内同行展示我们自己在实践中的所得和所想,所以我们特意搭建了一个让大家展示的平台,这将会是一个百花齐放的舞台。”    

据悉,大会还设有病例大赛专场,精选具有教育意义的真实病例近50例,旨在通过病例讨论,实现学术热点、最新诊疗技术、最新指南共识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加强国内心血管专业领域医生之间的交流,并拓展相关领域的学术知识。

微信截图_20201123184007.png

双会联动,多方共赢促发展

经过5年的积累沉淀,成都国际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会议已成为国内外瓣膜疾病领域的标志性会议。回顾会议成立的初衷和意义,陈茂教授介绍到,心脏瓣膜病介入技术是一项有风险、有难度,需要团队合作的技术,同时它还需要不断的引入先进理念和一些规范化的管理指导。举办这个会议的目的,旨在邀请国内外心血管领域专家齐聚一堂,分享他们的实战经验和前沿观点,为中国医师的规范化成长铺平道路,同时引进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规范化的模式,让中西方的交流变得无障碍。

“当我们把这样的想法与PCR的同行进行交流时候,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和中国医务人员一起成长,相互协助、交流提携的重要机会,我们一拍即合;当然,CIT本身就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介入专业大会,在徐波主任的领导下做的风起云涌,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我们顺势就整合了PCR 、CIT这两方非常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资源,以及华西医院在TAVR方面做出的工作成果,成立了PCR-CIT成都瓣膜会,一直发展到现在。”

微信截图_20201123184007.png展望新五年,实干以致远

心脏介入走过几十年的时间,很多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比如冠脉介入、起搏与电生理等,对大部分病人的治疗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同时,中国老百姓的生活、生命质量也因此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而未来的五到十年,经导管的瓣膜病治疗无疑将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热点和趋势。

随着这个大环境出现,结合学科的发展,陈茂教授对大会下一个五年的发展提出展望,他表示,首先,会议内容将会越来越新颖,大会原来主要以介绍国外的器械、经验为主,但随着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学术水准的提升,会议将会更多引入国内专家、团队的科研成果、新产品和新技术。同时,会议也将加强与西方学者的合作,邀请更多国外术者、学者积极的加入到我们的活动和会议当中,分享先进理念。

此外,会议还将持续创新,不仅仅是在经导管瓣膜病治疗技术和操作方面的创新,而是联动多学科的创新,比如材料学、工程学、计算机AI等这些相关领域的人才创新。努力为医务工作人员和厂家提供一个深度交流、互通有无的平台,为跨学科、多学科合作提供机会,共同促进中国原创内容的发展和创新。

举办会议如同搭建一个舞台,演员的水平决定舞台的发展。随着广大心血管医师手术技能的提升,病例的积累,学术研究的深入,这也会带来无论是病例展示、会场之间的交流还是经验分享等各个方面的提升,进而带动整体会议水平的提高。“相信未来五年,成都瓣膜病会将成为一个真正的更加高水准、国际化,更具有创新色彩的专业性会议。”陈茂教授坚定的说道。

微信截图_20201123184007.png八年磨一剑 砥砺梅花香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全国最早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治疗TAVR技术的中心之一,在瓣膜疾病治疗领域表现非常优秀。从2012年到现在的八年时间,通过团队合作,包括心脏内科、心脏外科、影像科、麻醉科等多学科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对此,陈茂教授表示,“在病例数量和病例质量方面,华西医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此外,医院也有一些原创的新理论、新技术出现,比如利用TAVR实现对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治疗,同时医院也在基础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成果都在逐步转化中,将会在未来几年以学术报告的形式呈现给大家。”

 对于陈茂教授来说,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团队的成长。“我所在的团队是一个跨学科团队,当中不仅有医务人员,同时还有精于材料、工程以及AI的朋友,他们在技术、器械以及创新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几年团队不断壮大,团队综合水平也在不断攀升,大家紧密协作,积极交流,很多新产品、新理论、新研究成果也因此不断涌现,这是很值得欣慰的。”陈茂教授如是说。

微信截图_20201123184007.png理论结合实际,奋斗以恒绘前程

采访最后,陈茂教授对正在起步、有志做瓣膜病介入的医生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建议。他强调,首先要打造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理想、共同目标,能够相互合作的团队,这是重中之重。团队成员还要能够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关键时刻能够站出来为团队做贡献。其次,术者个人也要注重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学习,纸上得来终觉浅,自己亲身实践之后才能发现其中的困难与挑战,包括对影像的解读、病人术前术后管理、技术的掌握、手术难点的评判和克服等,这些都需要术者打好基础理论知识,再不断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也只有这样,术者才能够有一个规范化的手术模板以及合理的目标。

最后,术者还需要经常总结和反思,要对做过的病例进行充分的学习,严格以及深度地剖析,这样才能发现问题和团队的不足,以寻求解决办法,从而促进整个团队的提升。同时,获得医院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科室的支持也很有必要,因为这是一项有难度、有风险的技术,需要得到大家的共同支持,才能做的很好。

扎信任之根,扬服务之帆,锻造新时代医学人才,开创新时代日趋完善和独树一帜的国际性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会议,进而实现服务健康中国的目标。陈茂教授将在这条道路上始终砥砺前行,匠心筑梦。

阅读数: 273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