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贤毕至,论道前沿热点:第三届北京安贞心律失常与起搏会议盛大开启
1.png

2020年11月27日-29日,第三届北京安贞心律失常与起搏会议以线上方式为主,如期盛大召开,大会执行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吴永全教授,以秉承分享心律失常领域创新技术和论点为核心,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众多知名专家,与参会者共同探讨和分享心血管临床科研思路、起搏电生理指南解读、前沿热点、基础理论及操作技术等话题。

群英荟萃,高新技术论坛峰会(1)

11月28日,在北京安贞医院吴永全教授主持下会议隆重召开。北京安贞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张宏家致开幕词,对大会的召开进行寄语并表示高度支持。此外,本次会议共分设10个论坛,28日电生理高新技术论坛,邀请到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Brigham Women’s Hospital Paul Zei,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刘兴鹏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朱文青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陈明龙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喻荣辉教授以及方冬平教授上线参与。

2.jpg

马长生教授演讲《房颤节律控制和室率控制之争》,分享的EAST-AFNET4研究中介绍节律控制组卒中少且优于室率控制;2020ESC房颤指南指出,优先节律控制人群包括初发房颤或者病史短、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心房重构有限以及室率控制效果不佳,建议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后,可以积极采用导管消融治疗,这具备较高康复率且可以改善预后。

3.png

Paul Zei教授针对《ICE指导复杂导管消融的最佳策略》 进行了详尽剖析,分享了目前国际公认、保障术中安全监测的ICE导管使用原则和ICE经典扇面,而ICE作为可实时监测任意心脏结构、可降低射线使用量的导管,最终为术者保驾护航。

4.png

吴永全教授对无射线房颤消融临床实践和ICE优势及操作经验进行了交流互动,安贞3A病房中心针对ICE+EAM指导房颤消融,进行了前瞻性队列研究,并且表示:使用ICE导管进行左房建壳后使用消融导管补充建壳,与PentaRay建壳相比,可减少假腔,ICE+三维标测指导房间隔穿刺,实现房颤消融安全、有效原则。

5.png

喻荣辉教授是T3D理念提出者,T3D是可以实现导管可视化、心腔可视化、电位定位术、器械可视化,建立低害、安全、高效的心律失常诊疗技术,可减少对X线的依赖。但是T3D不可为无线而无线,更应加强规范化培训。

6.png

刘兴鹏教授进行了《立体放射消融(STAR)在房颤中的应用》分享:STAR治疗房颤是以环肺静脉为主的解剖消融,但应考虑避免食管等邻近器官的损伤制定靶区,对于症状性房颤可能短时间内不能缓解症状。STAR治疗治疗房颤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的研究,但为严重心功能不全、先天性解剖异常、血管闭塞、血栓等左房入路禁忌的患者提供希望。


群英荟萃,高新技术论坛峰会(2)

11月29日,起搏器高新技术论坛与希浦系统起搏论坛云集国内心脏起搏领域各界专家,主要分享了心脏植入设备以及植入技术的最新进展。

7.png

起搏器高新技术论坛瞄准当前最新技术,北京安贞医院周玉杰教授简述了传统有导线起搏器的诞生与发展沿革,随后重点展示了最新技术——无导线起搏器的进展及其最新产品Micra AV的临床应用实例。

同时,北京安贞医院郭成军教授进一步阐述了Micra无导线起搏器在国内应用的进展。目前关于Micra无导线起搏的学术研究已成为热点,期待其研究成果的转化能够指导临床实践,设备的国产化也势在必行。
8.png

华西医科大学刘兴斌教授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及自身经验,阐述了Micra无导线起搏器患者选择的思路,并提出在目前无导线起搏器设备、技术发展阶段下仍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可能的解决方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范洁教授展示了他们团队成功进行的Micra无导线起搏植入手术过程,并结合手术流程分享了自身体会。

9.png

北京安贞医院任学军教授介绍了最新的抗核磁心脏植入设备,阐述了当前核磁等影像学检查日益先进、日益重要的背景下,对于心脏植入设备患者同样值得关注的问题。

10.png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学斌教授分享了皮下ICD(SICD)植入的国外新进展。

11.jpg

天津市胸科医院许静教授、北京安贞医院李海宴教授分别介绍了猝死预防器械治疗、心衰器械治疗的最新进展。北京医院邹彤教授阐述了植入式心电监测设备临床应用,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陈太波教授阐述了远程随访在心脏植入设备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12.png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伟剑教授首先在国内开展希氏束起搏,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左束支及左束支区域起搏。本次论坛上,他分享了最新国内外指南,阐述了希浦系统起搏的定位及发展状况,并结合自身中心研究结果,探讨了希浦系统起搏可能的发展趋势。

13.png

北京安贞医院吴永全教授结合团队开展的随机对照试验进展,阐述了心脏起搏器升级时机及选择,尤其是针对传统起搏引起的起搏器综合征、扩张性心肌病等器质性病变患者升级为CRT或希浦系统起搏进行了探讨。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刘书旺教授针对快心室率房颤,尤其是合并心衰患者的起搏治疗进行了阐释,提出房室结消融并左束支起搏的最佳方案,并结合自身经验,提出双心室起搏最为安全,还对术后程控、随访的要求提出了观点。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齐书英教授简要阐述了CRT无反应这一起搏领域的持续热点问题,并重点阐述希浦系统起搏产生后在解决传统CRT无反应上的诸多尝试以及研究结果。希浦系统起搏从起搏位点及方式上解决了传统CRT存在的很多问题,但也存在新的挑战。

14.png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蓝教授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从多个角度全面系统阐述了希浦系统解剖和电生理基础。

北京安贞医院王泽峰教授更是通过团队自身经验,提出简化的希氏束起搏手术操作技术,而清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俊蒙教授结合自身团队研究成果,阐述了简易“九分区法”左束支区域起搏方法,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总结经验,为左束支区域起搏向基层、向广大年轻起搏器植入医师推广创造了机会。

阅读数: 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