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结合实战,共话CHIP优化治疗——中国-东盟2020冠心病介入高峰论坛CHIP优化专场成功举办
1.jpg

2020年12月20日,中国-东盟2020冠心病介入高峰论坛暨第十七届广西冠心病介入论坛期间,中国东盟介入心脏病学培训基地-Crossroads CHIP优化专场成功举办。

本次课程聚焦CHIP优化治疗,围绕CTO开通技术和OCT指导左主干分叉操作的两大主题。论坛主席——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浪教授,及论坛共同主席——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陈淮沁教授携手众多国内及东盟各国著名专家,通过专题讲座和实战病例分步解析,为大家分享了CHIP优化治疗的宝贵经验和前沿视角。
2.png

Part 1

CHIP中的CTO病变

CHIP中的CTO病变专场由广东省人民医院张斌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窦克非教授共同担任主席;来自新加坡的Aaron Wong教授、马来西亚的Dharmaraj Karthikesan教授、泰国的Wirash Kehasukcharoen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黄东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曹宇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勇教授、南昌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彭小平教授、中山市人民医院张励庭教授共同担任讨论嘉宾;来自香港屯门医院的林贺教授张斌教授先后带来精彩分享。
3.png
林贺教授:CHIP伴三支血管慢性闭塞病变如今存在的局限
4.png
林贺教授通过实战病例分享,回顾展示了不同时期三支病变处理策略及理念的演变进展:过去面对三支血管闭塞病变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介入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更换导丝、球囊、导管,并且会植入多枚支架,花费非常高;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左室辅助装置的使用,对于LVEF<30%的患者也可以平稳进行冠脉介入手术,但面临的花费更高了。林贺教授介绍随着国家集采政策的执行,冠脉支架的费用会逐步降低,相信费用问题可逐渐解决;林贺教授还通过实际病例提示我们,三支病变处理过程中,好的技术可以更好的开通CTO,左室辅助装置可以很好的提高心功能不好患者的耐受性和存活率,提高手术成功率,但再好的技术及设备,都需要更合理的临床决策。林贺教授在总结中指出,在三支病变CTO介入过程中需考虑血管再通是否可挽救心肌,明确手术的必要性;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辅助装置非常重要;需要选择更合理的完全血运重建策略,提高成功率的同时改善患者预后。
张斌教授:逆向开通CTO后冠脉穿孔一例手术录播演示
5.png
张斌教授分享了一例逆向开通CTO合并冠脉穿孔的病例:患者为65岁男性,心绞痛10月,LVEF 42%,因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院,冠脉造影提示LM30%,LAD-CTO,LCX 70%,RCA-CTO,2020年1月开通RCA-CTO病变。10月在外院尝试开通LAD-CTO失败,对LCX行介入治疗。此次入院后再次对LAD行介入治疗。冠脉造影可见LAD近段闭塞,LCX、RCA远端均有供应LAD的侧支循环。
手术策略:为避免双侧造影可能导致室速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张斌教授在固定角度下,分别进行左冠和右冠的单独造影,再考虑接下来CTO开通的策略。在场专家对该病例进行了讨论,支持在正向介入困难的情况下尽早启动逆向介入治疗。由于患者在其他医院已进行长时间正向开通的尝试,但导丝一直位于内膜下,所以此次张斌教授选择直接逆向介入治疗。
手术过程:经过RCA远端的侧支循环对LAD行逆向介入治疗。反复尝试后,经过RCA远端逆向侧支经间隔支进入LAD远端,逆向微导管跟进,并使用微导管造影证实微导管远端位于LAD真腔内,在近段使用UB3导丝利用reverse CART技术通过LAD近段闭塞病变,送逆向微导管至LAD开口,撤回逆向导丝后正向导丝经逆向微导管至LAD远端,撤回逆向微导管,使用球囊对LAD近段扩张,行IVUS检查确认导丝位置,根据IVUS选择了LAD及LM支架,左主干POT后对LAD、LCX行对吻扩张。本以为手术已顺利完成,但造影发现LAD开口冠脉穿孔。专家们讨论穿孔原因,考虑与LAD植入支架型号偏大有关,回顾IVUS提示LAD开口为偏心斑块伴钙化,所以选择支架时需十分小心。对于弥漫性病变,负性重构也可能是支架之后冠脉穿孔的原因。同时后扩张压力较大也容易引起冠脉穿孔。
并发症治疗:张斌教授尝试使用球囊压迫穿孔部位,但不能成功止血,所以决定植入覆膜支架。LAD植入覆膜支架后发现LCX血流受限,心电监护出现ST段压低,迅速将导丝再次送入LCX远端,于LCX植入支架,并与LAD进行对吻扩张,心电图较前改善。但造影发现已出现心包填塞,患者血压下降,多次心包穿刺后,成功抽出心包积液,病情逐渐稳定,术后第七天出院。
6.png
各位专家对LAD腹膜支架植入后LCX闭塞进行讨论,考虑是否与应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有关,但张斌教授指出,鱼精蛋白在回旋支再次植入支架后也有使用,但并未引起闭塞,所以认为鱼精蛋白的使用并不是导致回旋支闭塞的原因。回旋支再次植入支架的原因是回旋支闭塞后导丝再次进入回旋支时出现夹层,为避免夹层扩大,故回旋支再次植入支架。
这例精彩的病例,不仅演示了逆向介入治疗的过程,还对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处理进行了讲解及分析,具有非常好的教学指导意义。

Part 2

CHIP中的左主干分叉病变

CHIP中的左主干分叉病专场由陈淮沁教授李浪教授担任主席;讨论嘉宾包括来自马来西亚的Shaiful Azmi Yahaya教授、泰国的Damras Tresukosol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宋雷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怡教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李妍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邱福宇教授、昆明医科大学隶属延安病院薛强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候静波教授李浪教授分别带来精彩的主题演讲及手术录播演示。
7.png
候静波教授:腔内影像指导左主干及分叉病变的精准治疗
8.png
候静波教授指出,分叉病变的治疗难度大、风险高,如何优化分叉病变的治疗非常重要。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显示,腔内影像指导介入治疗不仅能改善MACE结局,还能降低死亡率。与此同时临床中要根据OCT评估斑块特征的结果,制定不同的预处理策略。对于钙化病变的识别,IVUS更敏感,而OCT信息量更大,可以同时评估钙化厚度。根据OCT钙化评分,4分需旋磨治疗。血管造影融合OCT显像可以提高分叉支架植入准确度,3D OCT还可帮助明确导丝rewire后的穿网眼位置。支架植入后OCT对于即刻效果的评估非常充分,可及时发现组织脱垂、夹层、支架贴壁不良膨胀不全、支架内血栓等。
李浪教授:LIVE-IN-A-BOX,OCT指导下左主干分叉的DK-Crush手术录播演示
9.png
李浪教授带来的是一例OCT指导下左主干前三叉的DK-CRUSH手术演示:患者74岁女性,因胸痛胸闷7天入院,LVEF 67%,冠脉造影提示LM狭窄30-50%,LAD弥漫性狭窄,LCX50-95%狭窄,RCA30-50%狭窄,Syntax评分35分。计划使用双支架术式进行介入治疗。现场专家对该病例特点进行讨论,该病变Medina分型为(0,1,1),适合选用mini-DK-CRUSH手术术式进行治疗。而OCT可以帮助更好的评估斑块形态,明确导丝通过支架网眼位置,所以全程使用OCT指导手术策略,优化操作流程。
10.jpg
术前OCT可见LAD中段存在明显较长的偏心斑块,伴钙化,斑块表面可见球囊扩张导致的小夹层,LAD中段至近端存在弥漫性的多发钙化小结,左主干存在大于180°钙化,提示需要在充分预扩张后,才能更加容易的输送支架。而LCX开口严重狭窄,根据OCT对于斑块性质(Morphology),长度(Length),直径(Diameter)的评估,LCX选择2.75×38mm Xience支架,并使用OCT证实第一次导丝rewire在LCX远端网眼位置。而LAD选择的是3.0×38mm Xience支架,同时应用OCT证实第二次rewire经中间网眼,进行第二次对吻扩张和最终POT后,再次使用OCT评估支架植入术后的情况,图像显示支架膨胀及贴壁良好,无夹层及贴壁不良等,LAD开口7mm²以上,LCX开口5.1mm²,LM 9-11mm²。

11.jpg

12.png

各位专家表示,李浪教授通过录播手术这一形式,详细展示了DK-CRUSH的手术流程及如何使用OCT全程指导左主干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大饱眼福且受益匪浅。腔内影像可以更好的评估分叉病变的特点从而指导制定手术决策,而OCT可以从主支观察到分支开口的形态及大小,较IVUS对分支的评估更具有优势。


此次Crossroads CHIP优化专场中,各位专家理论结合实践,为与会者分享了如何应用影像学工具及各种技术策略优化CHIP治疗的思考和技巧,相信各位专家所展示出来的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超的介入技术,让与会者在提高CHIP治疗水平的同时,也将激励着临床医生在CHIP治疗的道路上,探索不止,精益求精。

阅读数: 1119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