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中国冠脉腔内影像与生理学学院高阶培训课程圆满举办:倾囊相授论新知,授人予渔传技能

图片

顺应时代,焕新启航。

2021年12月10-11日,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病内科与新视野学院联合打造的第十三届中国冠脉腔内影像与生理学学院高阶培训课程通过云端会议的形式圆满举办。

“中国冠脉腔内影像与生理学学院”的前身为“中国血管内超声学院”,依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这一国内领先的专业培训基地,中国血管内超声学院在新视野学院的运作下,邀请腔内影像领域国际知名专家与先驱Gary Mintz教授以及美国CRF(Cardiovascular Research Foundation)进修学成的冠脉腔内影像和生理学教学专家郭宁教授、董樑教授,李晨光教授,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钱菊英教授、葛雷教授、张峰教授、戴宇翔教授一同,已经举办了12届提高班。

图片

2021年,中国超声学院正式升级为中国冠脉腔内影像与生理学学院,以全新的国际化视野,继续聚焦冠脉腔内影像和生理学的最新临床进展,关注冠脉腔内影像和生理学指导下的复杂PCI手术,邀请领域内知名专家通过专题讲课、病例精析等方式为广大学员带来第十三届中国冠脉腔内影像与生理学学院高阶培训课程。 

8年协作情谊深,云端共叙友情长

▼▼▼


葛均波:12届精彩课程,有成长再出发

图片

课程举办伊始,学院发起人葛均波院士在致辞中与各位参会嘉宾带来了亲切的问候。他谈到从提高班到高阶培训课程,在全国众多同道的共同支持下,大家携手举办了12届精彩课程,跟随着心血管影像学的进步不断突破,矢志探索。培训班的内容和形式日趋丰富,课程品质不断升级。本次大会依旧得到了Gary Mintz教授和国内多位资深冠脉术者的支持,相信通过大家的智慧分享、经验交流,必将带来多维、立体、全新的视角和观念,为腔内影像学在临床中的深入应用提供指引。


臧晶:底蕴深厚,桃李芬芳,波科一路相伴


图片

“8年历程,12届培训班。时间真的过得很快,一下从2013年3月16日来到了今天。”

回顾波士顿科学与中国血管内超声学院一同走过的8年时光,臧晶女士动情的说道,过往的8年是中国冠脉腔内影像飞速发展的8年,中国血管内超声学院也在这8年中稳步成长,培养了我国300位冠脉介入术者。这300位术者也在我国腔内影像学技术不断成熟的今天,成为了技术普及与发展的中流砥柱。在大会升级换代的新契机下,本届课程又迎来了37位来自全国各地新学员,其中不乏多位来自地市级的心血管病医生。

2021年度,纵使受到了疫情反复的影响,我国冠脉介入手术增长率仍达到了19%,腔内影像在我国各医院渗透率由去年的不到6%增长至17%,一系列数据均表明“产、学、研”三者是同为一体,密不可分的。企业前届在技术的迭代、专家对学术的追求、产品的日臻完善形成了推动我国腔内影像学发展的合力。

这期间,波士顿科学从未止步,一直在致力于为中国医生及患者提供更创新的精准PCI解决方案,明年波士顿科学也将在上海重磅推出国产血管内超声设备,希望波科能为中国冠脉腔内影像学的发展提供一份绵薄之力,为临床医生赋能。

三大专场层层递进,理论与实践环环相扣

全角度解析腔内影像及生理学创新发展

▼▼▼

众所周知,腔内影像和功能生理学融合成像指导复杂病变PCI手术是近几年的冠脉介入治疗领域的发展热点。此外,还有多模态分子影像、腔内影像生理学联合成像等多种新兴手段正在改变临床医生观察、理解病变和决策手术的整个流程,助力精准PCI。聚焦腔内影像及生理学前沿理论与临床实践,本届培训课程特设三大版块,邀请参会讲者通过专题讲座与实战病例分享CASE BY CASE,STEP BY STEP以及Q&A环节,共同汇就了本次培训班的精彩内容。

运筹帷幄-腔内影像及生理学理论结合实战

▼▼▼

图片

从国际视野出发,Gary Mintz教授首先以“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functional and intravascular imaging approaches guiding PCI”为题,从最新的技术和临床研究两个层面,详细阐述了国际领域腔内影像学及冠脉生理学的最新发展和前沿进展,以用循证医学证据说话,细致回答了临床医生所关心的如OCT和HD-IVUS之间的差别是否完全一样、IVUS是否会因测量范围太大,导致结果不够精准、IVUS-Derived Virtual FFR和OCT-Derived Virtual FFR临床效果,OCT-TCFA相比FFR在高危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等。值得一提的是,Gary Mintz教授讲课中分析的众多临床研究均尚未产生临床结果,极具启发性。

图片
图片

国内外指南均有推荐,MLA介于6~7.5mm²的左主干病变需要行功能学检查,其中FFR可作为评估左主干临界病变严重程度的首选检查手段,其评价指标与非左主干病变相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钱菊英教授戴宇翔教授即分别围绕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着重介绍了腔内影像学最新进展及在左主干分叉病变手术中如何解读腔内影像学数据。

两位教授总结时不约而同的展示了一张流程图。

钱菊英教授就FFR指导左主干病变PCI间隙值的参考标准,给出了一张流程图:

图片

戴宇翔教授则通过对临床实战经验的总结,分享了IVUS及FFR指导下LM PCI操作流程图:

图片

最后,戴宇翔教授强调,当前在左主干分叉病变中使用药球的临床证据相对较少,对于究竟是主支用支架,分支用药球,还是主支用药球,分支用支架这两种策略孰优孰劣,还需要通过更多临床证据的支持才能确定。

图片

通过对国内外临床研究的荟萃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李晨光教授围绕IVUS 和OCT的最佳使用场景展开了深度探讨。他认为,临床实践中,每种工具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应用场景,是否能有一种工具代替所有,答案是否定的。冠心病的成因是多种元素导致的,包括斑块、血流、流体力学等。因此,利用不同工具反映不同因素是必然的,未来通过多模态融合的工具来帮助医生判断病变性质及患者缺血状态,制定更加全面的手术或药物策略,这才是介入心脏病学的魅力所在。

沙场点兵-腔内影像理论结合实战

▼▼▼

图片

从2000年我国大连上市了首个IVUS产品后,波士顿科学在腔内影像及生理学领域已布局多年,借由本次培训课程举办之际,周晓亮经理分享了波士顿科学冠脉腔内影像及生理学整体解决方案——彗星遇见北极星。

着眼于临床医生对压力导丝使用性能的需求,波士顿科学将研发的COMET™ I(彗星)压力导丝与POLARIS(北极星)血管内超声进行整合,打造了FFR+IVUS一站式器械。该产品有三大卓越性能,即:卓越的操控性、出色的精准性和智能120。因COMET™ I压力导丝具备独特的光纤传感器,能实现更快信号的传递,同时通过1台设备将IVUS与FFR功能相融合,也实现功能学与腔内影像学的转化使用,其独特的压力导丝也能在连接FFR后,自动校零。

目前,COMET™ I压力导丝已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展了近50例上市前临床试验,证实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图片

随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雷教授理论先行,实战在后,针对IVUS在指导CTO病变中的应用,带来两场精彩讲课。他指出,IVUS在指导CTO病变中的独特作用不言而喻,即使是相同类型的CTO病变,通过IVUS指导也能获得不同的手术效果。IVUS既可以帮助术者识别导引钢丝在真假腔的位置,指导导引钢丝由假腔到真腔,也可以指导反向CART技术,优化最佳治疗策略和结果。

此外,葛雷教授分享的两例IVUS指导的复杂CTO病变手术也颇为精彩。两例手术各有难点,且手术过程也较为惊险,引起了在场专家的热烈讨论和高度推荐。

图片

图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姚康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郭宁教授则相继围绕IVUS在严重钙化病变中的使用,step by step,带来精彩讲课。

姚康教授总结指出,CAG对CAC病变检测的精准度较低,常规行PCI时,CAG检测到轻度CAC可能不需要IVI(IVUS/OCT)检查,但支架术前需要1:1 NC球囊预扩张。其次,IVI对CAC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显著提高,更精准的量化CAC(OCT更优),不仅可以指导病变的预处理,还可以精准判定支架植入前的标准,不仅可增加支架植入术的优化,而且可减少手术并发症。此外,虽然IVI可以更精准的判定最终PCI(支架植入)的效果,预测预后,但IVI使用的局限性也不能忽视。

图片
图片

最后,来自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的何峰教授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徐亚威教授分享了两例腔内影像学指导下的经典病例,展示了培训班学员在实践过程中的真实水准。

温故知新-腔内影像及生理学实战病例解读

▼▼▼

“温故知新”版块顾名思义,旨在通过对实践病例的复盘反思,发现新的知识点。

图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张峰教授通过5个病例集,为在场专家生动讲述了“那些年IVUS带我们跨过的坑”。在场专家在张峰教授讲课后也点评到,张峰教授的5份病例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最后两例病例,它们充分体现了IVUS评估或者说腔内影像学概念在帮助术者规避术中可能发生失误状况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相比单纯使用造影盲目的进行判断,IVUS以及其所代表的腔内影像学概念在PCI手术中带着术者的获益、对改善患者的远期获益已经不言而喻,广大术者也要引以为戒,切勿盲目进行手术操作,利用腔内影像学不仅能在术前、术中、术后及随访过程中给予术者造影不能明确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能实现更精准、更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微信图片_20211215100051.jpg

微信图片_20211215100100.jpg

微信图片_20211215100103.jpg

微信图片_20211215100107.jpg

最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轶喆教授、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王若蒙教授、上海东方医院王兴旭教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朱利杰教授随后相继分享了4例临床经验案例,共话实战总结中的所思所悟,为本届培训班画上圆满句号。

迢迢河山皆入眼,提笔丹青度寒冬,长沟流月,历历在目,是中国超声学院走过的12届;读罢昔我往矣,倏然回首,精彩犹记。

2021年,中国超声学院紧跟学术发展的步伐,以“第十三届中国冠脉腔内影像与生理学学院高阶培训课程”之名,历承经典再出发。突破疫情阻碍,通过线上途径,为全国各位同道提供了一个多角度,多策略,全面化腔内影像及生理学学习平台,为期两天的培训课程也在各参会讲者的倾囊相授和对实战病例的步步精析中取得圆满成功!除了新增的37位学员学有所成,线上更是有近11589人同步观看,并获得了好评。

忆往昔,12届历程砥砺“同心”;看今朝,腔内影像学发展催人奋进。赴未来,“中国冠脉腔内影像与生理学学院”也将继续接力,为我国心血管病事业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阅读数: 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