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逆向元宇宙,让CTO触手可及:第六届逆向介入治疗CTO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图片

1992年,尼尔·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说《雪崩》中描绘了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数字世界——“元界”。它讲述的是脱胎于现实世界的一代互联网人对两个平行世界的感知和认识。但是,不论是作者,还是当时的读者,都没有预见到在30年之后,此书提出的“元宇宙”(Metaverse)概念形成了一场冲击波。

2021年 12月11日,第六届逆向介入治疗CTO高峰论坛以手术演示、专题讲座和沉浸式3D现场解析为主导,全程网络直播的形式圆满举办。截止发稿前,近20000人通过网络在线观看或回看了本届会议。

作为一场“创新型”会议,第六届逆向会在全国疫情防控常态化无法正常举办线下会议的情况下,借助“元宇宙”的思维热潮,通过3D模型、沉浸式交流、头脑风暴等形式带来全新的参会体验,开启双线融合的数字化展会新模式,迸发出了新活力,为广大同道精诚奉献了一场“元宇宙”浓度极高的学术会议。

逆向元宇宙元年

一次多方位的体验突破

▼▼▼

大会开场词中这样写道:

如果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分享信息

如果挽救生命的距离不再受限于物理距离

如果我们身处繁华都市,却依然与地球的偏远之地保持连接

如果我们能让数据在瞬间得到共享与处理

……

很显然,所有的“如果”都得益于信息技术的飞跃式发展。

过去十多年里,移动互联网和数字科技使许多行业的驱动力,数字化、智能化成为各行各业演进发展的DNA。如今,“虚拟世界联结而成的元宇宙”,作为一项新兴概念,成了数字创新和产业链的新疆域。不仅如此,“元宇宙”为人类社会实现最终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路径,并与“后人类社会”发生全方位的交集,展现了一个可以与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时代、宇航时代具有同样历史意义的新时代。

由此,“元宇宙”也给予了“逆向介入治疗CTO高峰论坛”打破传统办会逻辑和模式,深度挖掘办会效果的关键点。

大会主席、广东省人民医院张斌教授在与基层医生交流时,常常问他们为什么不敢尝试用逆向PCI技术。基层医生给出的回复是:“我们真的不太懂。

大会负责人之一、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张瑶俊教授说:“在策划本次大会之前我们就在思考,逆向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了5届,受到了圈内医生的广泛欢迎。在促进CTO介入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影响力还是有些局限,部分地市级和基层医生对于逆向PCI技术的认知和理解仍存在差距。”

为什么?

以一名学习者的立场出发,张斌教授发现,会上可能专家们在台上津津乐道,畅谈如何通过逆向侧支。台下初学者眼中看到的确是单纯的二维平面,而逆向CTO恰恰需要三维操作的理解来辅助学习。同时由于疫情影响,线上会议风生水起并逐渐常态化。但与线下面对面交流相比,参会医生在整体上总是会给人一种 “走马观花”的感觉。

这就要求大会要顺应时代,创新教学方式、创新培训方式。

图片

结合当下“元宇宙”概念的兴起,张斌教授和办会团队想到将其融入逆向会中,旨在把教学、培训做到更接地气。化繁为简,用更加简单直观的方式让广大地级市医生、基层医生以及一些初学者能更加快速的去理解、体会专家们对于逆向PCI技术的感悟,通过一种沉浸式、拟真感的方式展开规范化培训。

因此,本届逆向CTO高峰论坛将主题及亮点设置为 “采用沉浸式、3D多模态破解CTO逆向介入之密码”。突破既往会议固有模式,借助信息多链接、三维空间展示的新概念、新技术,让各位专家同道感受到拟真感带来的直观、临境逼真的互动式参会体验。

寻找那座过河的桥

用创新书写CTO介入人文情怀

▼▼▼

 “从2008年9.5小时的努力诞生逆向技术,到2011年逆向技术与IVUS指导相结合,再到2018年的主动迎客技术(Active Greeting Technique,AGT)。我觉得通过各位专家的努力,我们在逐渐接近真相,那就是寻找那座过河的‘桥’。”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葛均波院士

这座桥,既是CTO PCI术者在开通CTO病变关键部位要想尽办法搭建的“桥”,也是广大CTO PCI术者在一次次手术中通过智慧和巧思执着求索为其添砖加瓦,贡献一己之力的“桥”。

图片

回顾整个CTO介入治疗从有到优的发展史,从最初的Parallel wire到Retrograde技术、Reverse CART技术、 ADR技术、Hybrid策略……随着器械的演进,CTO PCI介入技术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而这每一项技术的问世,都来源于临床。

葛均波院士就通过病例解析的方式同在场专家讲起了AGT的产生过程。

图片

就像我们请远方客人到家里来做客,客人不认识路,你告诉他下了高速往前走200米再右转,右转看到红绿灯再左转,客人走着走着就迷糊了;你不如干脆叫你儿子到门口或到高速公路出口的地方,别耽误时间主动去迎接一下。同样,在逆向导丝通过的过程中,我们希望逆向通过CTO病变,不如“派”一根导管前去接应逆向而来的导丝,避免逆向导丝“迷路”。

这就叫主动迎客技术

回看2000年葛均波院士刚回国时完成的一例“侧支中植入支架失败”的CTO介入手术,再到2018年主动迎客技术的诞生。葛均波院士感慨道,当时看起来十分复杂的CTO手术现在看来几乎不存在难度,CTO逆向治疗正是在执着求索中不断前行。

当然,主动迎客远不是终点。“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正如世界上没有简单的CTO病变,只有不一样的CTO。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座桥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变得更容易通过。”

从2000年逆向技术初现端倪,到2018年主动迎客技术的革新,这座“桥”葛均波院士用了18年来搭建。

下一个18年这座“桥”上会有哪些新风景,我们拭目以待。

学术讲座+手术联播

逆向CTO不是深不可测,也不是难以复制

▼▼▼

“没有完美的技术,我们要做的是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做逆向的就要大胆去做逆向。我们就是希望通过这样会议,站在大咖的肩膀上,帮助大家通过每一个真实病例去感受逆向技术的魅力所在。”

为了更全面的让参会学员从不同角度增进对逆向介入技术的理解,本届大会延续传统,特邀国内外知名CTO介入医师前来助阵讲课、主持讨论以及进行手术直播。

学术讲课环节,广东省人民医院陈纪言教授同在场专家分析了CTO PCI临床路径图在CTO介入中的作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雷教授带来CTO 逆向治疗新器械、新思考;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缪绯教授聚焦前沿,围绕HBR患者支架选择及LEADERS FREE试验解读展开深度探讨;还有会议的老朋友欧洲CTO俱乐部主席Gerald Werner教授从国际视角出发,介绍了欧洲正逆向手术最前沿、最新的进展;日本最顶尖的CTO大师Masahiko Ochiai教授分享逆向经验……

其中,张斌教授带来的“CTO 逆向侧支选择及通过技巧”颇具启发意义。

图片

对于逆向技术,侧支通道(collateral channel, CC无疑是逆向路径中最重要的一环,发现并准确评估CC对提高CTO PCI的成功率至关重要。张斌教授结合临床实战经验,在大会上首次提出将室间隔支侧支循环分为可视性的,和非可视性的,并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导丝通过方案。

他强调,室间隔侧支循环,无论术者做或者不做超选择造影,它都存在。而室间隔侧支循环具体可分为可视性和不可视性,术中若能利用不可视性室间隔侧支循环,对逆向CTO手术大有裨益。两者的评估方法也各有不同,可以通过可视性室间隔支结构的学习,逐步掌握不可视性室间隔支走行规律,通过室间隔和后降至形态判断0级室间隔侧支循环走行,也可以结合冲浪技术,其中Sion Black在冲浪技术中占有独特优势。在充分掌握侧支循环的条件下,术者可以优先选择室间隔侧支来降低手术风险。

手术直播环节,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悦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窦克非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雷教授马剑英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李成祥教授、等多位国内资深术者均带来了精彩手术演示。

尤其是李悦教授的手术演示,在学院派注重规范的基础上,充分展示逆向介入技术的临床优异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李悦教授团队手术对象是一名52岁男性患者,主诉阵发性胸闷三月余,加重一周,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2021年7月5日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左主干前三叉,多支弥漫、钙化病变,RCA CTO病变,RCA SPM;2021年8月16日复查造影并行左冠PCI。本次手术计划开通右冠闭塞病变。

由于前期两次手术为提供了一支良好的侧支循环,本次手术中李悦教授团队直接采用逆向导丝技术,在左右冠状动脉之间架起一座“鹊桥”,随后的支撑导管从右冠状动脉开口沿逆行导丝顺利进入右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植入支架,完美的开通了闭塞的右冠状动脉。

“看似复杂,实则高效。逆向技术并不是深不可测,不可复制,我们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培训是技术变得简单化。”张瑶俊教授术后评价道。

当然,亮点不止一个。还有李成祥教授团队创新性采用“药球+支架”组合的方式,让CTO PCI介入治疗有了焕然一新的感觉。不同团队运用新技术、新策略、新设备、新方法带来不同的解决方案,也让本届大会看点频现。

新书预告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逆向介入治疗》第二版

▼▼▼

大会最后,张斌教授向同道们分享了由葛均波院士、韩雅玲院士、陈纪言教授等国内多位知名CTO介入术者共同编写、审校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逆向介入治疗》第二版即将问世的好消息。

图片

张斌教授表示,每年逆向介入治疗CTO高峰论坛的举办就是希望能为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平台的同时,也能给大家带来最新、最实用的临床技巧。虽然书本上的知识可能会落后于技术的发展,但也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广大青年医生或初学者带来一定的启发。

据悉,组会委也将采取线上抽奖的方式,抽取10名登录网站观看本届大会的学员免费赠送。

逐梦逆向元宇宙2.0

▼▼▼

12月11日晚,第六届逆向介入治疗CTO高峰论坛在多位坚守到最后一刻主持嘉宾们的依依惜别中走向尾声。

“我和张斌教授也在沟通,明年、后年,怎么样把元宇宙的理念尽量做到更好。”张瑶俊教授在会后对元宇宙概念下的逆向会进行了展望。他说,这是一个思维碰撞的时代,现阶段我们有些资深术者经验非常丰富,年轻一代同期也在不断探索,但他们的思考可能不如前辈们深刻。如何将两者链接起来,如何碰撞起来,这是他和张斌教授作为办会方常常在思考的事情。

因为,恰恰是这种思维的碰撞,往往能带来一些创新。

立足“元宇宙”的浪潮,未来张斌教授和张瑶俊教授等办会主体将借着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的浩荡东风,乘着信息化的航船,扬起奋进的风帆、聚起澎湃的动能,在逆向介入技术这篇浩瀚的海洋里,创新前行。

阅读数: 3814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