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CCHC | 心血管生物标志物临床应用论坛圆满落幕:临床检验携手 共筑胸痛诊疗新规范
图片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防治体系不断完善,胸痛中心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在全国范围内构建了高效、快速、广覆盖的心血管疾病重症救治网络。由于心血管生物标志物检测在筛查诊断、危险分层、治疗预后及随访评估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日益凸显,也被广泛应用于各医疗机构的胸痛中心。临床和检验对于主要生物标志物,特别是肌钙蛋白检测方法,性能评价、规范应用以及质量保障的挑战日趋凸显。

循胸痛中心模式,利心血管病防治

▼▼▼

12月19日,2021中国心血管健康大会特设心血管生物标志物临床应用论坛,搭建临床与检验多学科协作平台,与会国内外专家聚焦生物标志物在院前急救、院中救治和院后随访中的规范化应用,结合现状,最新研究进展和国外实践经验,共同探讨了心血管生物标志物在胸痛人群分诊和风险预测中的临床价值,碰撞胸痛中心主要心血管生物标志物规范化应用的观点和思路,并于论坛期间分享了即将发布的《胸痛中心规范化应用主要生物标志物专家共识(2021)》主要内容。
图片

论坛伊始,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中国科学院葛均波院士进行了精彩的开场致辞,葛院士首先感谢了国内外嘉宾的参与,随后指出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中国的心血管病患病人数超过3.3亿,患病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强调在心血管病诊疗中,检验、临床等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生物标志物在心血管病诊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应充分予以重视,当前中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多,医疗负担重。通过生物标志物在胸痛中心模式下合理选择和规范应用,提升中国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和早期诊断能力,是提升胸痛中心服务水平与质量,完善医疗体系标准化和系统化构建的重要环节。本论坛的意义即是凝聚临床与检验的力量,共同探讨胸痛中心标志物的规范化应用,使其临床价值最大化,以进一步提升胸痛中心的服务水平与质量。

图片

进入论坛正式内容,来自旧金山总医院、梅奥诊所和IFCC的Alan Wu博士,Allan S. Jaffe博士和Fred Apple博士三位专家从国际视角分享了心血管生物标志物临床应用现状和最新理念与实践经验。Alan Wu博士结合新冠病例心血管事件,介绍了包括肌钙蛋白、D-二聚体、白介素6等多指标的病例生理机制,以及在患者分诊,救治中的经验。Dr. Fred Apple介绍了高敏肌钙蛋白在急诊分诊中带来的患者获益和资源节约。分享其所在中心实施的不同于ESC指南0/1h hs-cTn检测策略的0,2,4,6小时检测时间点的方案,以避免早期cTn未升高的ACS患者漏诊。报告中,Apple博士结合研究结果介绍了hs-cTnI可作为风险预测因子,其检测结果越高,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越高,提示了在风险预测以及在治疗随访中的应用。
图片
基于上述分享内容,葛均波院士,霍勇主任等临床专家,与周洲主任,张真路主任,蔺亚辉博士等国内检验专家,与三位国外专家在线展开了热烈探讨,并不约而同地将视角聚焦在hs-cTn序贯监测及快速诊断路径的实施上,充分探讨了胸痛中心hs-cTn 0h/1h、0h/2h流程、质量控制以及hsTnI在风险人群预防体系中的共性和差异。对于适合中国国情,在特定情况下以CK-MB作为肌钙蛋白检测替代,也充分进行了论证。并且一致认可临床与检验科充分交流协作,共同推动心血管标志物检测规范化的重要意义。

创中国规范,举“防、治”并进

▼▼▼

图片

关于《胸痛中心规范化应用主要生物标志物专家共识(2021)》的核心内容,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大会主席霍勇教授首先在致辞中,表达了未来胸痛中心建设的着力点在于:强化胸痛中心模式,进一步规范急性胸痛的诊疗流程,减少漏诊及误诊,合理利用hs-cTn辅助胸痛中心患者分诊,实现hs-cTn和POCT普通肌钙蛋白的配合使用,提升生物标志物的质量控制。并且,中国胸痛中心已经着手建立了标准化的随访体系,完善和规范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建立院前急救、院中救治、院外随访康复的全流程管理模式。

图片

随后,中国胸痛中心联盟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向定成教授对13条“共识”意见进行了详细解读。“共识”重点推荐了cTn、BNP/NT-proBNP、D-二聚体等在早期识别并精准治疗高危胸痛相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推荐hs-cTn快速决策流程用于ACS临床诊疗,首次强调胸痛随访过程中动态监测患者cTn和BNP/NT-proBNP。

图片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蔺亚晖教授从临床检验角度指出了国内肌钙蛋白方法学众多,结果相差甚远,且已有临床路径不清晰,POCT方法质控困难和急需提高的现状。因此,最新共识的原则是由临床与检验专家联合制订,符合中国国情,强调检测质量,确保实现落地。基于目前胸痛中心对检测速度和质量的双重需求,可以考虑将高敏肌钙蛋白和POCT肌钙蛋白联合应用的方案,并且强调连续动态监测以确保准确的诊断和评估预后。最后,蔺教授强调该共识的落地也离不开临床医生、检验科以及生产企业间的交流协作。

察临床现状,保检验质量 

▼▼▼

聆听过国际之声后,来自国内的众多专家,对目前国内及各机构心血管生物标志物临床应用的现状与进展展开了系列报告。

图片

图片

天津市胸科医院周伽教授分享了由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国胸痛中心联盟和胸痛中心总部联合发起的针对全国胸痛中心主要心血管生物标志物使用现状调研报告,提出了POCT在方法学、质控以及关键参数知晓情况等方面存在不足等问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蔺亚晖教授从临床检测角度也提出POCT方法质控实施困难的现状。基于目前胸痛中心对检测速度和质量的双重需求,建议采用高敏肌钙蛋白和POCT肌钙蛋白联合应用的方案,并且强调连续动态监测对于精准诊疗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性。

图片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王斌教授从临床角度解读了高敏肌钙蛋白在AMI阴性排除的重要价值,且高敏肌钙蛋白的连续检测可以给心肌损伤原因的鉴别提供信息。而目前国内POCT肌钙蛋白属于普通敏感性肌钙蛋白,高敏肌钙蛋白与POCT肌钙蛋白各有优势和适用场景,但无论是哪种肌钙蛋白,都需有良好的质控作为保障。

图片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梁岩教授分享了高敏肌钙蛋白I浓度及变化在非ST抬高ACS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并表示应推进符合标准、质量过硬的hs-cTn检测方法在我国的使用,并规范诊断流程,期待有更多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的出现,以帮助积累更多中国经验。

携中国数据,助快速分诊

▼▼▼

图片

图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贺晓楠教授分享了安贞医院开展建立中国人群疑似NSTE-MI患者确诊对Access hs-TnI 0/1h检测流程的科研数据,研究结果充分证明Access hs-TnI 0h/1h诊疗方案在中国人群中的有效性(PPV为80.26%,NPV高达99.44%),有利于急诊就诊患者的快速分诊和安全排除,同时获得了中国人群0h/1h流程的第一手研究数据,为胸痛中心合理利用hs-cTn进行分诊提供证据和经验。
图片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张真路教授分享了BNP作为“生命肽”的倡议, 提出在急诊使用BNP/NT-proBNP辅助诊断急性心衰可以节省时间,减少支出,保护生命。同时张真路教授强调临床和检验医生需要关注BNP/NT-proBNP临床检测中的影响因素,BNP由于具有较短的半衰期等,在HF早期诊断中具有反应快等优势。
图片
胡荣教授科研进展分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胡荣教授从心血管一级预防角度出发,分享安贞医院应用经验,提出了在风险评估模型中纳入hs-cTn对提升分层效能,预测未来心血管疾病事件,指导管理危险因素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并表示希望hs-TnI能够在体检科进行拓展应用,为早期筛查诊断心血管疾病助力。

本论坛得到国内多家顶级医疗单位心血管疾病领域临床与检验专家的积极响应和参与,贝克曼库尔特作为全球IVD领域的领先企业之一,秉承在中国为中国的理念,推进本土化和疾病管理策略,重点关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打造和落地。与联盟同怀愿景,希望未来可以协助搭建更多高水平的多学科交流平台,推动胸痛中心中国共识的快速落地,为推动心血管病防治工程和“健康中国2030”建设持续贡献力量!

阅读数: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