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境 · 瓣旅|吉林省心内科首台!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刘斌教授团队成功应用TaurusOne为重度AS患者完成极简式TAVR一例
图片

2021年12月28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刘斌教授团队成功为一例症状性Type0型二叶式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应用TaurusOne进行了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该例手术同时也是TaurusOne自上市以来吉林省心内科的首台植入。在多学科团队通力协作、相互配合下, 刘斌教授团队独立且顺利地为该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植入人工瓣膜一枚,术后即刻患者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无瓣周漏、心电传导异常、血管并发症等不良现象,超声提示平均跨瓣压差为8mmHg,手术效果理想,有助于患者的远期临床获益!

术前评估 

患者男,62岁,因“阵发性胸闷1个月,加重1天”入院。

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如下:

心脏超声示:

主动脉瓣狭窄(重度),有效瓣口面积为0.6cm²,Vmax 4.82m/s,MPG 60mmHg;二尖瓣返流(轻度),左室肥厚,左房增大(42 mm),升主动脉增宽(40mm),左室舒张功能减低, EF 67%。

诊断:

(一) 心脏瓣膜病 主动脉瓣狭窄(重度)

(二) 心功能Ⅰ级(NYHA分级)

(三) 慢性浅表性胃炎

(四) 冠状动脉肌桥

CT动态预览

图片

ct动态预览gif1 

图片

ct动态预览gif2

主动脉根部测量

图片
图片

CT特点:Type 0型二叶式主动脉瓣,左右冠不同窦,瓣叶中度钙化伴增厚,钙化分布相对均匀,主要分布于瓣叶边缘及其附着缘,瓦氏窦及窦管交界内径可,升主动脉内径扩张,最大径约43.6mm,左右冠脉开口高度可,无冗长瓣叶;非横位心,心室壁肥厚,心腔偏小,降主动脉及双侧髂总动脉分叉处可见多发钙化斑块。

瓣上测量

图片

瓣上测量:瓣叶中度钙化,钙化分布相对均匀,钙化主要分布在瓣叶边缘及瓣叶附着缘,锚定力量主要来源于瓣上6-10mm。

弓部及入路评估

图片

入路血管:外周入路走行可,血管内膜不光滑,降主动脉及双侧髂总动脉分叉处可见多发钙化斑块,血管内径可。

手术策略:

1. 采取局麻+镇静,经胸超声的手术方式;

2. 右侧股动脉为主入路,右侧桡动脉为辅助入路;

3. 依据瓣环及瓣上测量结果,给予20mm球囊进行预扩张,预装AV26瓣膜;术中结合球囊扩张情况进一步明确瓣膜尺寸选择

4. 释放:双窦展开,较高位释放,瓣环下0-2mm,结合正交体位进一步明确瓣膜植入深度

5. 患者心室壁肥厚,心腔偏小,术前适当补液,术中密切关注血流动力学变化,警惕循环崩溃风险

6. 术后经胸超声进一步评估瓣膜植入深度、跨瓣压差、有无瓣周漏等相关参数;常规生命体征监测,密观病情变化

术中影像

图片

主动脉根部造影

微信图片_20220104160042.gif

20mm球囊充分扩张

图片

瓣膜初始定位

1.gif

瓣膜逐步释放至工作位

图片

TaurusOne AV26mm瓣膜

瓣下2mm 工作位造影

图片

瓣膜形态良好 位置理想

无瓣周漏

刘斌教授寄语

微信图片_20220104155716_副本.jpg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近年来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其对于治疗重度AS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已经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认可和推荐。流行病学数据表明,未经治疗干预的有症状性重度AS患者2年内死亡率高达50%,TAVR作为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新手段,为广大瓣膜病患者带来“心”的希望。2021年12月28日,我院采用TaurusOne经导管主动脉瓣系统成功进行高风险TAVR手术一例,该患者因“阵发性胸闷1个月,加重1天”入院,超声结果示:平均跨瓣压差60mmHg,最大流速4.82m/s,主动脉瓣有效瓣口面积仅为0.6cm²,诊断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明确符合TAVR治疗的适应症,在我院TAVR团队的精准治疗下,术后第二天下地活动,已顺利出院。TAVR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立竿见影,已在国内展开了广泛地应用。我院自2019年开展TAVR术式疗法起,已熟练掌握该项技术,目前可完全独立开展TAVR手术,此次手术在我中心首次使用了TaurusOne瓣膜,丰富了我们在TAVR手术中的选择,其令人满意的疗效也标志着吉林大学第二医院TAVR团队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精进。

专家简介

微信图片_20220104155414.jpg

刘斌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刘斌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腔内影像和生理学学组组长、吉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吉林省医师协会心脏病介入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欧洲心脏病学会会员(FESC)、美国心脏病学院院士(FACC)、美国心血管造影与介入协会会员(FSCAI)、APHA亚太心脏协会成员、亚太地区冠心病介入治疗专家组主席团成员,《ESC Cardiovascular中文版》副主编等多个学术职务。内科学统编教材编委,曾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留学加拿大。荣获“中国医师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18年被聘为韩国全南大学客座教授。2019年荣获“吉林省医德标兵”荣誉称号。

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40余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前向技术治疗CTO》等著作8部,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十三五重大科研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得研究专利9项。

从事心血管专业30余年,在专业领域里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的介入治疗技术和敏锐的科研能力。独立完成心脏病介入治疗一万余例,其中包括CTO病变2000余例。多次受邀长城国际心脏病学大会等学术会议上进行现场手术演示转播,多次应邀赴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地进行学术交流,担任大会主席并做学术报告。多次应邀赴马来西亚进行手术指导,同时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多家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多年来为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学术发展及冠心病介入诊断与治疗的推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阅读数: 626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