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CCV 2021|陈茂:初心不改 同心共筑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
图片

“要用不变的初心、与时俱进的方式和内容,传达最前沿的知识和经验,这是成都瓣膜会不变的办会理念。”

与时偕行,不负初心。2022年1月4-9日,备受国内外关注的2021年成都国际心脏瓣膜介入治疗会议将在成都举行。会议召开前夕,大会执行主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茂教授深入分析了会议的主题设置,以及如何在变与不变中坚守办会初衷,呈现高质量、国际化的瓣膜病介入治疗交流分享平台。

微信截图_20220104162740.png

01

在变与不变中矢志前行

成都瓣膜会自2015年诞生以来直到现在,发展七年来,国内瓣膜病介入领域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我国瓣膜介入领域的品牌学术会议,见证、伴随并推动了我国瓣膜介入发展的一路高歌猛进。

而成都瓣膜会也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领域的发展,不断发生着变化。据陈茂教授介绍,受疫情影响,今年成都瓣膜会的形式和内容都有相应调整。

内容在变,形式在变

变的是与时俱进的内容和方式。其实,成都瓣膜会每届会议都会根据TAVI和其它经导管瓣膜病治疗发展的不同阶段,加入更有提升性和更具时代感的内容,这是重要的变化。

此次会议主题依然围绕经导管的瓣膜治疗,继续夯实TAVI在中国的规范化推广和标准化流程应用的工作。同时,随着经导管主动脉瓣治疗技术的发展成熟,此次会议内容也将向二尖瓣、三尖瓣治疗技术逐渐转移。

提出TAVI Beyond理念。陈茂教授介绍道,此次会议不仅限于TAVI技术的内容,还会涉及更多其他类型的经导管瓣膜病治疗方面的进展,并强调中国制造、中国技术在这里面所起到的学术性作用。

办会形式也在疫情防控的要求下改为线下结合线上。

“变化在于不再以人数的多少作为衡量会议是否成功的标准,而在于有多少人投入到会议学习、有多少人在会议结束的时候觉得自己真正增长了知识,并且期待下次会议。”陈茂教授特别强调。

不变的,是办会的初心

强调技术之间的分享。会议仍然秉持相互分享的办会初衷,加强技术、理念、经验的分享,打造学术分享平台。

“我希望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分享平台,是一个高水平的线下交流平台,这是永远不变的初心。”

这不仅是陈茂教授团队坚守的初心,也是他顶住压力,坚持要举办线下会议的重要原因。此次会议于1月4-6日在线上举行,1月7-9日则会转战线下。

同时,基础知识仍然作为比较重要的部分保留下来。

今年的成都瓣膜依然为大家搭建了一个国际性的技术分享的平台,展示国际上的新技术和新理念,同时,也彰显国内近几年在整个经导管瓣膜病治疗中的贡献。

用不变的初心、与时俱进的手段和方法,让大家得到及时地更新的知识和经验,这是成都瓣膜会在变与不变中寻找到的办会的最佳答案。

02

覆盖全面

满足不同层次术者需求

从整体设计来说,此次会议希望向大家展示经导管瓣膜病诊疗技术的全貌。

“无论是谁,只要是对瓣膜病诊疗有热情的术者,当他跨入这个会议的时候,就能了解经导管瓣膜病治疗技术,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内容层级覆盖全面

“不同层级的学习者有不同层级的需求,而我们的好处在于,我们就是一个大的‘百货商店’,可以满足不同层级人群的需要。这个我认为是成都瓣膜会做到现在非常成功的很重要的原因。”

陈茂教授提到,此次会议内容涵盖瓣膜病介入诊疗初级、中级、高级等不同层级的术者和团队需求的各种内容及问题,覆盖范围广泛而全面。

广发英雄帖,欢迎有志之士。成都瓣膜会的初衷是为了让更多医生不仅能够了解到领域内的最新进展,也能够学习到实用的临床经验。所以,会议广发英雄帖,无论是有经验的专家,还是初学者,甚至还没有入门的人,只要具有学习欲望,都是会议邀请的对象。同时也会邀请国内外资深专家作为讨论嘉宾,参与到病例讨论中,更加深入了解国内外的技术经验,对于未来的成长和国际化道路的进程,非常有帮助。

精挑细选特色病例。从日程设置上可以看出,最佳病例大赛是会议的重要组成部分。谈到这方面的考虑,陈茂教授表示,经导管瓣膜病治疗的核心是技术,必然要从病人中来到病人中去。但如何用共识性的技术,针对具体病人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值得考虑的问题。现在国内已经有两百多家医院在开展TAVI技术,实际工作中肯定有一些心得体会或困惑,所以病例讨论至关重要。

最佳病例大赛就是通过征集病例的方式,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病例,进行线上线下的分享,让大家能够从实战中体会TAVI技术的魅力以及TAVI技术本身的一些固有特性,保证手术安全性,提高手术有效性。

在病例筛选上也是秉承“英雄莫问出处”的原则,以病例本身的特色作为切入点,让不同经验层级的医生共同参与到病例诊治的整体讨论和分析中,不仅能够听到当事医生是怎样诊治的,可以听到有丰富经验的医生对诊疗方面的一些补充,同时也能够聆听到初学者对病例的疑问。  

“针对不同层级术者,有疑问、有系统规范做法、还有实际做法,这就是我们所期待的对于病例学习的完整态度和方法。”陈茂教授说道。

03

重视差异

研发适合中国人的器械和技术

结构性心脏病是近年来心血管介入领域发展最快速的方向,我国已进入结构性心脏病发展快车道。但与国外相比,我国瓣膜病的诊疗无论是从器械研发还是学术研究仍存在差距。同时,近两年来,国内外疫情走势的不同,也带来了经导管瓣膜病治疗工作国内外发展的影响差异。

据陈茂教授介绍,疫情对经导管瓣膜病治疗的工作在国际国内的影响有很大差别。总体来说,我国在国家的统一布局下,抗疫能力和抗疫效果非常明显,整体TAVI数量受疫情影响程度偏小,仍然在正常发展中。但国际上尤其是欧美国家,防疫问题比较严峻,导致整个技术发展受缓。

从器械研发上来说。虽然中国经导管瓣膜病治疗器械的研究和优化近几年突飞猛进,不仅仅是TAVI,还有经导管的二尖瓣、三尖瓣的修复和置换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早期成果,进一步缩短了和国际的差距。但不可否认的是,西方国家在器械研发上具有更悠久的历史、更扎实的基础,同时有更好、更成熟的创新模式,有更多原创性的器械出现,所以在创造力方面跟国外还有一些差距,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陈茂教授特别提到,中国病人和西方的大部分病人,从解剖结构和临床情况来看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在器械和技术的研发中,需要根据中国人的解剖特点,研发适合中国人的原创的瓣膜和技术。

“不仅要能够去学习或者舶来一些东西,更重要的还是要去创造一些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新的东西,做更多中国特色的器械和技术。”这也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04

同心、同向、同行,谓之团队

“要打造有共同理想、共同志愿、共同目标,能够同甘共苦的团队。” 陈茂教授强调,TAVI是一项需要多学科协作的技术,团队建设非常重要。

陈茂教授所带领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内科心脏瓣膜病多学科团队,作为我国经验最丰富的瓣膜病诊疗团队之一,在该领域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从2012年4月16日完成第一例TAVI病例到现在,经历了9年多的成长进步,至今共完成1300余例TAVI,仅2021年一年就完成了380余例TAVI。

陈茂教授对团队成员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在强调标准化、规范化问题的同时,给予强有力的成长保障和发展空间。遵循这样的培养理念,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内科心脏瓣膜病多学科团队目前已经拥有包括陈茂教授在内的五位成熟术者,这在国内的TAVI中心非常少见。

但即便如此,陈茂教授依然认为TAVI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治疗技术,会不断地遇到各种挑战。

首先从个人来说,作为医生第一个挑战就来自于病人的变化和特色性。

“病人本身所具备的差异点,给医生提出了很多难度上的问题,这是伴随着工作随时存在的挑战,也是应该正确去面对的挑战,不能以统而化之的方式来解决。”

其次从团队建设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做好团队的文化建设和团队的整体创新。

团队建设最重要的就是思想文化建设。团队成员之间互相帮衬的前提是要有共同的理想, “所以,如何让团队保持共同理想、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至关重要。”影像科、麻醉科、心脏外科等相关学科在整个TAVI治疗中是不可或缺的,要通过交流和讨论,形成共同的话语体系,才能够更好地进行交流。这也是陈茂教授团队能够发展到现在还在不断进步的很重要的基础。

同时,没有挑战就没有创新,只有在不断做好基础性工作的同时,才能去找寻可能的创新点和方向,并且在做出实实在在的创新工作之后,才能让创新成为一个可以被团队大力发展的非常重要的方向。

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只有这样形成的团结联合才能牢不可破、历久弥坚。

陈茂教授最后表示,其实所有医生的共同目标、共同理想就是成为一个好医生。只有心怀敬畏,永远把好医生作为自己的一个奋斗目标,才能够在成为无限接近一个真正好医生的路上。

希望通过成都瓣膜会,大家都能在“成为好医生”的成长路上快速前行。

05

保持热情,保持初心,保持期待

过去一年,面对疫情引发的诸多不稳定因素,陈茂教授带领团队依然坚持走在技术培训和推广的第一线。

“无论风雨交加、电闪雷鸣,哪怕只有一个学生来到教室,作为老师还是会付出最大的热情传输知识。”陈茂教授以传道授业解惑的师心比作自己举办瓣膜会的心态。

“疫情随时在变化,我也做好了思想准备,无论多少人参会,我们都会保持办会初衷、保持高质量的一贯水准,保持热情积极投入,让这个会议能成为在这个特殊时间段的一个让人永远铭记的、难以忘记的、有价值的、有回味的会议。”陈茂教授如是说。

专家简介

微信图片_20220104162747_副本.jpg

陈茂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四川省卫生健康首席专家、四川省卫生计生领军人才、四川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卫生厅“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以及首届“国之名医”荣誉称号获得者。FCSC,FACC,FESC,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结构心脏病学组组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健康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国际医学促进会副会长,四川省医学会心血管病专委会前任及候任主任委员,长城国际心脏病学组委员会县域心血管医师联盟副理事长。PCR—CIT China Chengdu Valves会议、中国中西部心血管病会议执行主席,London Valves会议、Tokyo Valves会议联合国际主席,ESC、PCR、TCT、CSI等会议的专家会员。

研究方向:经导管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相关基础、应用基础及临床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Nature Review of Cardiology、Radiology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现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48篇。主持国家十三五、十二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四川省医学科技一等奖、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主刀完成我国西部地区第一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TAVR完成例数居全国领先水平。在全国率先开展经导管二尖瓣、三尖瓣及肺动脉瓣介入治疗,完成例数居全国前列。

阅读数: 2933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