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B会议报道|叶建平:能量过剩与线粒体功能失调

第四届血脂、血压、血糖、血栓(4B)防治高峰论坛暨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CCEP)2021暨第七届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病防治高峰论坛举办期间,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叶建平教授带来了关于能量过剩与线粒体功能失调的专题讲座。

线粒体是存在于胞浆内的细胞器,存在两层膜,其中内膜向内皱褶形成线粒体嵴,是体内重要的能量代谢过程——ATP合成的重要场所。ATP合成的能量来源于线粒体内膜两侧的跨膜电位,而这种电位差是由氢离子分布不均匀形成的。叶建平教授指出,人体内的ATP合成存在一个相对的稳态,ATP浓度调节着ATP合成,因此当我们运动的时候ATP消耗增多,ATP水平下降,促进了ATP的合成。

图片1.png

换言之,ATP生成过剩与代谢综合征是密切相关的。当人体内能量过剩时,葡萄糖、脂肪酸、氨基酸等参与能量代谢的底物也会过剩,ATP合成增加的同时还会通过多种机制导致治ATP体内堆积过多。肥胖的时候,底物过多,ATP合成增加,通过多种机制促进体内的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线粒体功能障碍,解释了能量过剩与内分泌代谢紊乱的潜在联系。

图片2.png

此外,叶建平教授还指出,线粒体自噬是受到能量不足这一状态调节的,能量过剩则会抑制线粒体自噬,造成体内丧失功能的线粒体堆积以及线粒体自噬功能丧失,这种恶性循环最终会导致β细胞失去产生胰岛素的能力,进一步加重代谢紊乱。

图片3.png

基于此,叶建平教授总结道,胰岛素作用的本质是促进能量储存,肥胖中的高胰岛素血症是人体对能量过剩的一个代偿反应。随着胰岛素在体内累及会逐渐进展至胰岛素抵抗,这也是胞缓解能量过剩的反馈机制;同时线粒体退化则是细胞层面上解决能量超载的一种方式,是线粒体过热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阅读数: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