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龙专访:冷冻球囊作为新消融能源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编者按
       随着冷冻球囊房颤消融术在国内的普及,更多的中心开始接触并尝试使用冷冻消融来治疗房颤。据了解,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已累计完成近100例冷冻消融,并于近期作为国内第一批中心开始使用二代可调弯冷冻球囊导管鞘,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为此,严道医声网有幸采访到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陈明龙教授,就冷冻消融谈一谈使用心得,以供业内老师参考,借鉴,促进国内冷冻消融快速,有序地发展。

       陈明龙教授表示:冷冻消融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融能源,主要用于治疗阵发性房颤。在我们中心使用已经将近两年了,完成例数在100例左右。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国内规模比较大、技术相对成熟的电生理中心,在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方面,不论从数量、技术上都比较先进。
 
1、“冰与火”为房颤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目前,冷冻消融较射频消融发展相对滞后,开展例数偏少。这和第一代冷冻球囊的设置有一定关系。第一代冷冻有效区域在球囊赤道附近,第二代鞘的可动性、到位率、支撑力以及导管、球囊的设计等都在第一代的基础上有了改进,相信在临床应用时会突破许多一代球囊应用时的限制。
       最近公布的冰与火的临床试验结果证明:对于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冷冻球囊消融(Arctic Front系列)在安全性及有效性上不劣于射频消融(ThermoCool系列)。当然,这是基于二代冷冻球囊的临床结果,一代球囊可能还达不到这个效果。国内二代球囊即将批准注册了,我们也非常希望二代球囊的到来和应用给房颤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2、双重干预 二代球囊突破更多限制

       二代球囊在应用时,是整个半球的冷冻,对于肺静脉的口部包括前庭组织本身,都有一定的损伤作用。这部分区域正是房颤驱动力维持最主要的基础,增加此区域的冷冻消融面积,成功率将明显提高。再加上新的可控鞘的配合,在可控度、到位率、支撑力方面都比原来的可控鞘要强,所以每根肺静脉的到达率、支撑力、贴靠力都有改进。所以它的冷冻、组织损伤,电位隔离效果更强。
       惯性思维可能普遍认为,冷冻球囊消融主要隔离肺静脉。事实上,在成熟的电生理医生看来,隔离肺静脉是其中一个方面,前庭的基质损伤和破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像触发与维持的机制,单纯只将触发去掉,维持机制还在,在启动触发灶基础上,还会发生新的心律失常。所以,Arctic球囊可以对触发和维持进行双重干预,单次成功率的结果可能会更令人满意。
       另外,冷冻球囊消融学习曲线比较短。电生理医生掌握穿刺技术以后,由于二代鞘的可控性好,冷冻损伤面积相对一代球囊大一些,所以在操作性、有效性、安全性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更适合于新手包括一些基层医院的医生来做这项手术。我也非常希望这样一项技术能推动我国房颤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
阅读数: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