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世界各地的学者发现肾神经影响血压波动的风吹动高血压微创介入治疗技术起于青萍之末,当美敦力收购RDN先驱Ardian并启动系列临床研究,一条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坚实推动RDN技术走向临床的科学道路由此展开。
精彩纷呈的2022,RDN的声响愈发坚定有力。EuroPCR2022引入TTR作为降压效果评估新指标对GSR 3年随访结果进行解读,从全新维度看到射频消融RDN的临床获益;TCT2022,HTN-3研究3年长期随访结果公布,一扫当年的阴霾,再次证实射频消融RDN的长期有效安全性;AHA2022,SPYRAL HTN-ON MED全队列研究6个月随访数据正式揭晓,美敦力随后正式向FDA递交全证据链临床研究结果。(本文射频消融RDN临床研究结果均仅指美敦力射频消融RDN,并不适用于所有RDN技术)
致广大而尽精微,美敦力在RDN的世界里探寻所来何处,不断开拓新途。以新技术走向临床的所有循证需求为导向,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学研究,增强RDN疗法进入临床的说服力,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
2022年12月17日,亚洲心脏病学会年会期间,由美敦力发起的“射频消融RDN最新全证据链解读及临床应用交流会”成功召开。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及美国的十余位专家齐聚一堂,以2022年度美敦力RDN疗法临床研究和应用发展为指引,对今年业内关心的RDN关键问题及应用进展进行深度总结。

Topic 1
射频消融RDN带来更优的消融策略
美敦力高级科学家Stefan教授表示:从生理学角度看,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活跃导致肾素释放增加,引起RAAS系统激活,导致血压升高。RDN的治疗原理就是破坏大脑和肾脏的传入和传出通路,从而降低血压。美敦力通过创新智能的产品设计、对肾动脉解剖的深入认知及动物实验的有效论证,制定最优的消融策略,确保肾神经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有效性保障一:基于肾动脉解剖。肾动脉交感神经通常绕过肾主动脉并缠绕在肾动脉分支周围,提示肾主动脉分支需要消融;部分人体具有交感神经高度支配的副肾动脉,提示副肾动脉需要消融;美敦力射频消融RDN对符合条件的主支、分支及副肾动脉均进行消融,确保神经阻断完全。
•
有效性保障二:基于射频能量的工作原理。美敦力射频消融RDN通过特定的能量大小、电极材质、消融时间等设计,针对肾周脂肪组织内的交感神经进行特异性阻断,实现真正的选择性消融,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提升有效性。与心脏电生理不同,肾神经的分布和组成纷繁复杂,且目前对于人体肾脏副交感神经的存在尚无定论,同时,射频能量无法仅对“某一单根神经”进行选择性阻断,即无法实现“标测”的目标。
•
安全性保障:基于射频能量的智能调控模式。美敦力射频消融RDN特定大小的射频能量可使消融灶避开非目标组织的损伤,如淋巴结、肾脏等。射频发生器具备可实时监测电极处组织各项参数的功能,并及时调整能量的输出,确保手术的安全。
Topic 2
射频消融RDN全证据链版图已全,最大程度减弱药物干扰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怡教授回顾了美敦力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RF RDN)全证据研究结果,并从多维度证实该疗法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持久性,以及其为高血压患者带来除药物治疗之外的降压获益。

早期RDN临床研究中对于药物作用干扰的排除仅停留在研究方案中对于患者用药控制的设计,射频消融RDN和超声消融RDN的部分临床研究都曾受到药物作用对于实验结果的干扰(如SYMPLICITY HTN-3研究和REQUIRE研究)。在美敦力SPYRAL系列研究中,也发生了因药物影响导致假手术组患者高于预期的降压效果,包括药物负荷增加,即受试者与社区医生会在随访期间以血压控制为目的进行预期之外的药物调整(如SPYRAL HTN-ON MED全队列)和“霍桑效应”的影响,即受试者在短期随访期间表现出更优的药物依从性,但在长期随访中会逐渐消失(如SYMPLICITY HTN-3研究)。
药物控制是临床研究中非常难的一环。卢成志教授提出,为了减少药物作用的影响,美敦力开展了针对未服用药物患者的SPYRAL HTN-OFF MED研究,最大程度排除药物干扰。另外,还开展了针对服用1-3种降压药物的高血压患者的SPYRAL HTN-ON MED研究,并引入“药物负荷”与“胜率分析”两个概念。药物负荷是一个综合考虑患者服用药物的数量、剂量和类型的复合指数,RDN组与假手术组相似的药物负荷是评估两组间降压差异的基础条件。胜率是血压降低和/或药物负荷减少的复合终点,当药物负荷存在显著差异时,胜率分析可以较好的评估RDN的复合临床获益,在SPYRAL HTN-ON MED全队列研究中,RDN手术组患者的术后临床获益显著优于假手术对照组(win ratio=1.5)。
Topic 3
高血压患者RDN术后围手术期管理

来自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刘剑雄教授谈到,RDN的终极目标是提升血压控制率、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其临床获益可通过血压降幅、全天候降压效果、血压控制率提升以及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的时间比例提升四个维度进行评估。以美敦力射频消融RDN为代表的RDN技术已获得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应用推荐,包括:适用患者人群、患者预期管理、共同决策流程以及围手术期管理都有了明确标准。
在患者选择方面,目前RDN的临床研究已进一步扩大入组人群从难治性高血压到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此外,RDN还被推荐应用于合并心血管事件、药物不耐受、不依从的血压无法控制的患者。刘强教授补充谈到,对于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如果针对继发性因素治疗后血压控制效果仍旧不佳,可以选择RDN来达到稳定降压的目标。针对患者倾向性调查的结果显示,整体超过三成的患者愿意接受RDN治疗,其中年轻、男性、OSBP(诊室血压)≥ 160 mmHg、HSBP(自测血压)≥ 155 mmHg、伴随心衰、经历药物副作用、较差的药物依从性的高血压患者更倾向于RDN疗法。患者对于高血压的观点、倾向性,以及患者的高血压状态和并发症,都可以帮助患者和医生在共同决策流程中,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RDN)去实现个体化的高血压治疗策略。
RDN的共同决策流程中,患者的倾向性因素包括降压药物的副作用危害健康、高血压危害健康、经历过类似于高血压并发症或高血压引发的不良事件,而医生推荐的考量因素包括较高的血压范围和较多的高血压药物数量。医患的shared decision-making在决策流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Topic 4
RDN应用分享与前景展望
一项技术的真正落地实操,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只是其中一环。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RDN未来正式进入临床前后,还有诸多问题需要回答和验证。

来自中国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的王宗道教授随后也“现身说法”,带来了台湾地区RDN最新临床应用数据,并分享了美敦力Symplicity Spyral导管的临床应用感受。他介绍道,台湾地区从2013年开始RDN相关研究,真实世界的随访数据表明平均可带来20-30mmHg的血压降低,而且这种降压效果不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减弱。采用美敦力Symplicity Spyral导管治疗,超过85%的患者可以获得10mmHg以上的血压降低,60%的患者甚至能够达到15mmHg的下降幅度。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张毅教授总结到:经历十多年的临床研究探索,美敦力累积了丰富且有力的证据,证实了SYMPLICITY系列射频消融RDN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持久性。未来相信随着美敦力在临床中进一步应用和临床研究的持续开展,以此为代表的RDN技术一定会为高血压的治疗开辟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