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2023丨李妍团队:虚拟护理新模式——IMPLEMENT-HF研究:中心医院与社区医院联通的心衰患者护理模式探索

郭晓岚 李妍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持续增高,推算心衰现患人数约890万。心衰患者中平均每4人就有1人在初次住院后30天内再次住院,而半年内再次住院治疗者近半数,因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减少心衰恶化和再入院十分重要。然而,目前全球数据均表明,指南指导下的药物治疗(guideline-directed medical therapy, GDMT)在临床实践中实施情况不理想。因此如何推进GDMT的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成为心衰护理中的关键问题。在理想情况下,成功的GDMT推进策略应该是有效、安全、高度可塑的。近期的STRONG-HF研究表明,通过结构化的定期、面对面随访方案和生物标记物指导下的治疗方案优化能够显著改善GDMT的临床应用和急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结局。然而,这一方法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在许多情况下也难以作出适应性变化。因此,临床上仍然需要更为迅速、高效、面对不同情景可塑性更好的策略。

IMPLEMENT-HF研究是一项有美国心脏协会AHA发起的患者管理质量改进的多中心协作项目,旨在比较虚拟护理团队与常规护理相比在改善新发或已诊HFrEF患者GDMT实施的效果。

研究结果


研究筛选了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美国3家中心(1家中心医院、2家社区医院)既往或新近诊断的198例心衰(LVEF≤40%)患者的252次临床访视。115例患者的145次访视被分配至常规护理组。83例患者的107次方式被分配至虚拟护理团队指导组,并由一名中心医院的医生、一名研究人员和一名当地社区医院药师组成的虚拟团队每日根据指南意见推出用药方案。方案的主要目标在于推动循证证据支持的β-受体阻滞剂、ACEi/ARB/ARNI、MRA、和SGLT2i四大类药物的使用,次要目标在于对合适人群将ACEi/ARB改为ARNI,并逐渐滴定上调药物剂量至目标剂量。虚拟团队还在患者出现并发症等情况时适时做出推荐用药方案调整。

研究的主要有效性终点为GDMT综合评分,定义为住院期间护理优化评分总和(启动GDMT治疗+2分,剂量滴定上调+1分;终止GDMT治疗-2分,剂量滴定下调-1分)。次要有效性终点包括启动GDMT的临床访视占比、GDMT加强净值(新启动GDMT或剂量上调)、个体化GDMT处方变化。主要安全性终点为包括低血压、高钾血症、急性肾损伤、心动过缓、住院期间死亡等在内的不良事件(图1)。

图1. 研究设计图

在主要有效性研究终点方面,虚拟护理团队组和常规护理组住院期间护理优化评分分别为1.1±2.6和0.4±2.3,p<0.001(图2)。在次要研究终点方面,虚拟护理团队指导下β-受体阻滞剂和MRA的循证规范用药比例均有明显提升(图3)。在GDMT治疗方案优化的访视比例中,虚拟护理团队组和常规护理组分别有50%和28%的访视中启动了GDMT或滴定上调药物剂量(p=0.001,图4)。

图2. 主要研究终点:住院期间护理优化评分

图3. 次要研究终点:各类药物循证规范用药比例情况

图4. 次要研究终点:GDMT治疗方案优化的访视比例

在主要安全性终点方面,两组患者各类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无差异(图5)。

图5. 安全性分析

专家点评


郭晓岚护士长:IMPLEMENT-HF研究对心衰患者护理模式做出了新的尝试。相比于传统护理模式,虚拟护理团队组由一名中心单位的医师把控用药的循证规范情况,配合当地医院药师根据患者情况不断调整方案。IMPLEMENT-HF研究的亮点在于通过住院期间GDMT治疗量化评分、用药优化的患者比例和访视比例等终点设计,将比较难以定量评估的GDMT情况进行了量化处理,并发现虚拟护理团队在提高临床实践的循证规范程度上有明显改善。研究的主要局限性在于其终点设计虽然反映了用药规范程度,却不能进一步探究规范化有没有转化成实际的临床获益以及获益的程度。另外,研究实施的范围比较局限,更偏向于试点性质,研究的主要结果能否推广仍有待进一步论证。

李妍教授:临床研究往往更关注如何获得循证证据,但临床实践中对循证证据进行规范的实施才能完成循证医学的闭环。IMPLEMENT-HF研究将目光聚焦在如何改善指南指导的心衰用药上,并探索出了一个中心医院与当地社区医院相结合的虚拟综合护理模式。这一模式对我国同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通过中心医院与社区医院组成的综合护理团队,有望改善社区和偏远地区患者心衰治疗的规范程度,使心衰的GDMT治疗推向基层医疗体系,从而大大提高心衰患者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减少了患者专程到中心医院就医过程的负担,也减轻了中心医院医务人员工作的负担,整体提高了医疗服务系统运行的效率。

专家简介


李妍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向上滑动阅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心血管内科主任。先后留学日本大阪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斯坦福医院。享受空军优秀人才岗位津贴,担任美国心脏学会委员(FACC),美国心血管造影及介入学会(FSCAI)专家委员,全军心血管分会常委,首批国家卫健委介入培训导师,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青委,陕西省心血管分会常委等任职。长期从事结构性心脏病、复杂冠心病介入治疗,临床经验丰富。获得全球ADR技术带教导师、左心耳封堵术带教导师,TAVR独立术者称号。开展多项临床新技术,荣获中华医学会首届中青年菁英奖(临床技术创新类)。主持国科金面上课题5项,军队及省部级课题及各类课题10余项,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2篇,最高影响因子14.739。荣获中华医学会医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荣获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陕西省青年科技奖。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获陕西省三八红旗手称号。


郭晓岚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向上滑动阅览

心内科总护士长,副主任护师,现任中华护理学会心血管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委员会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危重医学分会护理学组副组长,陕西省护理学会心血管病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保健学会急诊创伤重症委员会常务委员。第四军医大学校十佳护士,军队ICU专科护士,国家医院品管圈比赛评委,西安医学会医疗技术鉴定专家。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3项,亚洲医疗质量改进与创新案例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中国医院管理案例优秀奖1项,中国现代医院管理典型案例一等奖1项,中国医院品管圈大赛课题研究型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陕西省医院品管圈大赛一等奖2项,陕西省健康教育多媒体比赛一等奖1项,陕西省心血管护理科普视频比赛一等奖1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获批发明专利2项。主持参与科研项目10项,参编专著7部,参与编写专家共识1部。

阅读数: 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