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交流会|第一届北京阜外LVAD学术讨论日要点提炼

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长,终末期心脏病患者不断增加。据数据统计,我国罹患心衰的人群占总人口数的1.3%,约有1370万心衰患者。在这些心衰患者中,每年有5%的患者会进展为重症心衰。对于重症心衰,药物治疗的效果不佳,5年生存率仅为20%。心脏移植和人工心脏成为治疗重症心衰患者最有力的手段。受供体和技术限制,全球心脏移植例数增长缓慢,每年全球心脏移植手术量约为5000台,中国心脏移植手术量不足1000台,因为供心有限,大量心脏病人在等待心脏移植中死亡。在此背景下,对那些等不到或用不了心脏供体的终末期心脏病患者而言,人工心脏成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目前全球每年LVAD植入量约5000台,国内商业化使用总量不足200台,中国LVAD治疗尚在起步期,需要国内各大MDT团队联合建设,多学术平台联合加强交流推动成长。


什么是人工心脏?

人工心脏是一种使用机械手段部分或完全替代自然心脏给人体供血的辅助装置。它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恢复心脏功能或者过渡到心脏移植阶段,还可作为长期性治疗;是延续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生命和改善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与有效手段。


什么是人工心脏?确切来说,人工心脏指的不是全人工心脏,而是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LVAD),通过搭建起患者心脏血液的辅助流道,达到辅助心脏泵血并维持全身血液有效循环的作用。


首届北京阜外LVAD学术讨论日


2月28日,由北京阜外主办的第一届《阜外交流会》北京阜外LVAD学术讨论日在线上隆重召开。本次学术讨论会由北京阜外医院王现强教授团队主办深圳核心医疗(Corheart 6)协办, 特别邀请来自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王春生教授团队共同参与学术话题讨论,本期主题为患者的术前筛选,会上由阜外医院卿平教授分享LVAD患者术前筛选要点。

如何定义终末期心衰?

卿平教授提到,终末期心衰患者至少满足以下任意一项:

1,LVEF≤30

2,孤立性右室衰竭

3,不能手术的严重瓣膜病

4,不能手术的严重先心病

5,持续高水平的NT-proBNP,合并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或结构异常

对于满足以上条件患者,若一年住院次数大于一次,应当予以重视


终末期心衰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是什么?


一、从指南看患者选择

终末期心衰患者需要更细化的分级

卿平教授提到,在2022年AHA/ACC HF指南中,INTERMACS 1-3级为ⅠA类推荐,INTERMACS 4级为ⅡB类推荐。其中INTERMACS 1级患者因病情极重,风险极高,大多数是被迫接受LVAD治疗。就算经过有效救治,这类患者死亡率依旧极高,院内死亡率高达到20%,两年存活率为50%。这个数据警示我们,若患者非急性心衰,提前干预治疗可以大大提高患者获益。对于INTERMACS 5-7级患者,LVAD治疗效果与药物治疗接近,不被纳入Ⅰ类推荐等级。但如果这类患者同步有一些高危风险因素,也可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再择机干预。


二、从患者长期效果看LVAD病人选择

由图可见,国际上LVAD患者1年、2年、3年长期生存率分别为87%、84%、80%,心脏移植患者1年、2年、3年长期生存率分别为85%、82%、80%,LVAD长期生存率高于心脏移植。阜外医院LVAD和心脏移植存活率均远远高于国际标准10个百分点,这充分印证阜外医院在胡盛寿院长带领下下,LVAD和心脏移植的水平早已遥遥领先。随着新一代国产三代全磁悬浮左心辅助泵的问世,阜外医院4年、3年、2年、1年LVAD生存率和心脏移植生存率逐年拉近,这不但证明中国LVAD治疗正在慢慢步入成熟,也印证了王现强教授团队,对病人的选择和护理经验愈发丰富完善。


三、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来看LVAD病人选择

LVAD和心脏移植,患者术后生活评分接近,随着Corheart 6等新一代全磁悬浮左心辅助泵问世,未来的左心辅助泵会朝着体积小(创伤更低),重量轻(异物感更低),功率低(体外配件更轻便,更换电池频率更低,可达到2天一换)等三个方向发展,相信未来LVAD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会更高!

复旦中山医院MDT团队参与本次会议:王春生教授、孙晓宁主任外科团队,心内科主任陈瑞珍,ICU主任罗哲,超声科主任董丽莉等学科专家团队孙晓宁教授代表复旦中山医院LVAD团队做了单中心经验分享。从目前15例LVAD术后随访的数据进行总结,患者总体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从心脏超声上看,患者左心功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孙晓宁教授同时分享两例典型病例,其一是大体重患者,因无法匹配合适的心脏进行移植,经王春生教授团队共同讨论决定,做人工心脏移植。Corheart 6在大体重患者使用上也有很好的优势,其体积小,质量轻的特点之外,依然能完全满足其对大体重患者全身血流的供应。同时手术的操作上也带来了更多的获益。术后三个月患者自诉其生活质量改善也非常明显;总结下来,肥胖对LVAD植入有一定影响,但Corheart 6的出现也为该类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同时孙教授给出了肥胖患者如何进行左心室辅助的方案;

第二例病例是关于LVAD术后主动脉根部血栓形成的问题,目前临床发现LVAD术后发生主动脉根部血栓概率为4.8%,且大多数在无冠窦,因人工心脏的卸载左室负荷,一部分患者主动脉瓣开放程度有所降低,导致该事件发生,加强术后的抗凝管理及介入手术处理都是可考虑方案。

最后复旦中山医院王春生教授也发表了关于左心室辅助的未来发展意见,随着产品技术的不断改进,临床技术的提升和经验的累积,在心脏移植受供体的限制的背景下,未来人工心脏将带来更多患者的获益,可提供终末期心衰患者新的手术方案的选择机会。

王现强教授总结:终末期心衰患者的治疗,需要综合评估,合理的适应症选择,严格的禁忌症排除均是必选项。中国LVAD治疗依然在起步阶段,举办《阜外交流会》这个活动,一方面是自我总结与反思,在LVAD起步阶段我们遇到哪些问题,另一方面是集百家之见解,共同发展中国LVAD学术方向。这样的会议以后每个月都会有,我们会邀请不同的中心,一起讨论。各位线上的专家教授,若有想分享的课题主题,也可以联系核心医疗,沟通线上日程,希望我们相沿成习、共聚云端。


下期会议预告:



专家简介

王现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向上滑动阅览

主任医师,硕士导师,现任外科五病区主任,特需中心副主任,成人外科中心副主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机械循环支持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微创心血管外科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 心血管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国际心胸外科微创协会会员。
2001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日语临床专业,之后一直在阜外医院心脏外科工作至今。2009年获得协和医学院心脏外科博士学位。2011年5月至11月在美国Cleveland Clinic和 Mayo Clinic心脏中心学习。临床上主攻方向为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的外科治疗、心脏外科手术的微创化治疗、退行性瓣膜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心脏外科围术期血液管理等。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作为第一作者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SCI论文7篇,其中一篇被2011年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及心血管麻醉医师协会血液保护临床应用指南所引用。

阅读数: 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