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妙计·心尖一站式方案|新桥医院肖颖彬、蹇朝教授团队应用J-Valve完成1例TAVR

3月17日,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肖颖彬、蹇朝教授团队成功应用J-Valve,为一名重度狭窄中度反流的高龄患者实施经心尖入路TAVR手术。

得益于团队前期的个性化评估和精准化治疗诊疗手段,整个手术用时不到1个小时,术后3小时左右,患者即能拔除气管插管,第二日转出重症监护室,正常下地活动,心电监护未发现传导组织发生。目前,患者已经顺利康复出院。

病史简介

患者为80岁男性,主诉劳累性心悸、气促伴胸闷头晕2年。入院后超声提示患者左房增大,主动脉窦部及升部增宽;左室壁增厚;主动脉辦增厚并钙化,重度狭窄,中度反流;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室壁未见典型节段性运动异常。诊断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反流;室间隔增厚、左室肥厚,伴有室性早搏和高脂血症。

CT分析

患者主动脉瓣三叶式,瓣叶基本等大,瓣叶不规则增厚、黏连,瓣叶游离缘中-重度钙化至窦底可见。主动脉瓣环周长折算直径约28.1mm:

双侧冠脉开口高度为LCA:13.5mm,RCA:14.7mm,双侧瓣叶冗长、增厚,长度均大于冠脉开口高度:

升主动脉增宽,最大径44.2mm:

术中建议造影角度LAO:16°,CRA:2°(其它参考角度如下图):

横位心59度:

左室流出道凸出:

瓣叶轻中度钙化:

29mm模拟效果:

主动脉弓散在钙化,腹主动脉及双侧髂总动脉局部多发钙化,局部管壁增厚:

三套手术方案

“患者是三叶式主动脉瓣,瓣环径28mm,窦管交界直径仅27mm,但患者自身主动脉瓣瓣叶长度远超过窦管交界的高度,如果瓣膜充分展开,必然导致自身瓣叶将窦管交界处完全封闭,常规方法无法避免冠脉梗阻的风险。”

结合患者病例,蹇朝教授在术后采访中介绍了本例手术的难点所在,并补充了本例手术背后更多细节。

他谈到,在新桥医院,对于主动脉瓣狭窄或者关闭不全,需要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的患者,团队都会通过反复的术前讨论,确定患者最合适的治疗方式。

因此,为确保手术能顺利开展,术前新桥医院TAVR团队进行了反复研讨,最终制定了3套手术方案:

(1)采用经股动脉途径TAVR,同时双侧冠脉行支架保护;

(2)采用经心尖短支架瓣膜,同时行冠脉保护,预埋冠脉球囊扩张导管;

(3)采用经心尖短支架瓣膜,小球囊行预扩张,降型号植入小型号瓣膜。

首先,基于患者瓣膜整理解剖结构考虑,如果采用经股动脉途径行TAVR手术,则需要植入30mm的介入瓣膜,这样势必会完全封闭窦管交界,因为径向支撑力的关系,预埋的冠脉支架也不一定能推开支架瓣膜,这种途径导致的风险太高,团队放弃这种方案,并决定选择经心尖途径。

又因为经心尖介入瓣膜径向支撑力较长支架瓣膜相对更弱,同时在三个瓦氏窦的位置,瓣膜支架还有一定的凹陷和镂空,如果进行冠脉保护,也能有效的推开自身瓣叶组织,保留足够的血流通道,但是,如果行双侧冠脉预保护,对于经心尖瓣膜特殊的定位件入窦,可能增加操作的困难,可能让手术操作时间更长,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最终,团队经过仔细分析,发现患者3个瓣叶融合,尤其是左右瓣叶融合较重,如果采用小型号球囊进行预扩张,保留部分融合的瓣膜结构,再降型号经心尖植入瓣膜,利用瓣膜定位件的来固定瓣膜,即可防止瓣周漏的发生,降低瓣膜移位的风险,也可以发挥左右瓣叶融合的优势,为左右冠脉开口留下重要的通道。

经过反复讨论,团队决定采用经心尖途径,用23#球囊进行预扩张,植入25mm介入瓣膜。

一款瓣膜

君子善假于物,为患者选择合适的瓣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团队进行个性化诊疗的必经之事。

“TAVR手术的顺利完成依赖于适合的病例解剖条件,依赖于心脏团队的精诚合作,更依赖于优异的器械。”蹇朝教授指出,团队确定选择经心尖途径的J-valve,是在充分考虑J-Valve的设计特点后做出的选择。

因为J-Valve独特的定位件设计,能够不依赖于瓣环和钙化组织,利用自身瓣叶组织进行锚定,通过避免瓣周漏的发生。

“结合本例患者,我们在充分评估后发现,我们可以不用完全的扩开融合的瓣叶,降低4mm选择小型号瓣膜,成功的避开支架瓣膜对窦管交界的影响,避免冠脉梗阻的发生,同时实现满意的人工瓣膜功能。”蹇朝教授补充道。

与此同时,在大瓣环主动脉瓣的处理上,J-Valve瓣膜也具有独特的优势。

类似本例以狭窄为主的患者,团队可以不用考虑瓣环的锚定,而主要以瓣上结构作为主要参考,选择适当型号的瓣膜。其次,对于单纯主动脉瓣反流的患者,J-Valve可以常规完成瓣环径小于29mm的大瓣环患者的治疗而不需要增大瓣膜型号。

而在部分瓣环径超过29mm的患者,甚至到直径到31mm左右的大瓣环患者身上,蹇朝教授与团队所创新的瓣膜改装技术,也顺利完成TAVR手术,而避免瓣周漏的发生。

七个关键步骤

有了合适瓣膜器械的加持,再加上之术前三套精细化手术方案的周详预估,手术成功率可想而知。

3月17日,肖颖彬、蹇朝教授带领医院多学科团队按照既定计方案有序开展手术,手术关键步骤分为以下几步:

术前食道超声显示主动脉瓣开放受限并反流:

将猪尾放置于无冠窦行根部造影,可见明显造影剂反流:

23#球囊进行预扩张时可以看到左右瓣叶有轻微的腰征,左右冠脉显影清晰。此时,团队已经可以确定,植入25mm的介入瓣膜是安全的:

定位件入窦,瓣膜件下落到瓣环平面,造影确认位置:

采取适当高位释放的原则,充分利用自身瓣叶、介入瓣膜的定位件和支架瓣膜,既实现了支架瓣膜不依赖于瓣环的稳定锚定,也避免了严重瓣周漏的发生,造影确认位置和深度,双侧冠脉显影良好:

球囊后扩张,确保支架完全展开:

术后造影和心脏彩超确认,瓣膜位置和功能良好,瓣周轻微反流,左右冠脉显影清晰,无冠脉梗阻发生,实现了预期目标:

彻底止血,逐层缝合心尖和闭合皮肤切口,手术完成。

出院前复查经胸心脏彩超提示人工瓣膜瓣架位置正常,回声增强,可见瓣叶摆动,余瓣膜形态动度正常,左房内未见典型附壁血栓;人工瓣膜瓣口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157cm/s,峰值压差10mmHg,平均压差5mmHg;瓣周及瓣口未见反流;余瓣膜区未见明显反流,与术前超声、术中DSA影像对比,反流完全消失,可见手术效果优异!

近500例成熟手术经验

在学科肖颖彬主任的带领下,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心血管外科是重庆市最早开展经心尖途径TAVR手术的中心。

从早期在国际上最先调整的心脏不停跳左心室血栓取出同期完成经心尖途径TAVR、到微创不停跳冠脉搭桥同期经心尖途径TAVR、再到体外循环辅助下TAVR、甚至到本例患者的决策和手术的顺利完成,团队迄今为止已常开展各种途径的TAVR手术近500例,手术经验丰富。

“我们团队从开展之初就成立了包括心脏外科专家、心血管内科专家、介入医师、超声医师和麻醉医师固定参与的心脏团队,严格规范的术前讨论和共同决策,为患者确定最优的治疗方式,是我们团队工作的特色。”

从接诊到确诊,再到制定手术方案,肖颖彬、蹇朝教授遵循患者为中心的原则,事无巨细对每一例TAVR手术对象都进行了个性化诊疗和精准化治疗,为患者带去高质量治疗体验的同时,也推动了团队诊疗能力的提升,使得团队紧跟环境发展,不断在处理复杂高危瓣膜病病例和新技术应用方面取得突破。

个性化评估+精准治疗的特色也让团队面对疾病永远保持着积极勇敢的心态,加深了每一位患者的手术印象。在谈及近500例TAVR手术中,蹇朝教授毫无保留的表示,每一例手术都让团队印象深刻。同时他也谈到:

“针对主动脉瓣病变患者的TAVR手术,每一例患者都需要通过精确评估、制定出详细手术方案,我们在做的是真正的个体化、精准化治疗的手术,未来也会始终坚持这项做法,不负患者生命所托。”

专家简介


肖颖彬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庆新桥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心血管外科技术带头人,全军心血管外科研究所所长,外科学和野战外科学教研室主任。是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全军胸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重庆市心脏大血管外科医疗质控中心主任,重庆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会长。


蹇朝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庆新桥医院)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在瓣膜成形重建和重症瓣膜疾病的综合治疗上有较深的造诣。融会外科瓣膜修复、瓣膜置换、微创和经导管介入技术,为不同瓣膜疾病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在微创冠脉搭桥、胸腔镜下房颤消融、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的外科治疗中具有丰富经验。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重庆市重点项目1项,发表论文30余篇。是陆军科技英才、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市中青年高端医学人才。任职中国医师协会心外科医师青年委员会委员,国家微创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阅读数: 2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