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王现强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马量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闫炀教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戴小福教授
(排名不分先后)
2023心衰重症高峰论坛暨永仁心医疗科技园成立仪式举办期间,四位在我国人工心脏领域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知名专家接受了现场媒体的采访,为您从不同角度解锁人工心脏。
只要心在跳动,就有血的潮汐。
心脏是生命的中枢,一旦衰竭,生命也将终止。千百年来,人们对心脏修复与置换有着无限遐想,从古代补心、修心的中外传说,到80年代后期,由Richard Wampler发明的Hemopump首次用于临床,开启了现代人工心脏的历史,再到去年年底脱口秀演员王十七因“没有心跳的人”火出圈……
想象变成了现实,传说成了真。
无独有偶,会上同期发布的《2023心衰行业白皮书》中同样指出:
患者植入人工心脏前后生活质量会有哪些变化?
医生在安装人工心脏时会考虑不同产品的哪些特点?
未来人工心脏还会怎样发展……
〖医生端〗
LVAD常用作重症心衰患者的最后方案
设备的长效性是关键
▼▼▼
问
心衰的治疗手段通常分为哪几种,及适用情况?
王现强教授
外科手术领域治疗心衰患者的两个最重要的方法:
马量教授
人工心脏植入后只需要进行抗凝治疗就可以了。它主要需要注意的问题正如两位专家所说,就是电池和导线的问题,患者始终需要背个小书包在身上,但这一点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大部分患者都是可以慢慢接受的。
问
在为患者植入人工心脏时,医生会比较关注人工心脏的哪些特性,您常用的人工心脏设备有哪些?
闫炀教授
对于很多心衰病人来说,大多数家庭都会因长期在医院进行治疗导致家庭经济水平的降低。
戴小福教授
除了闫炀教授说的这一点之外,永仁心的设备还有其它三个比较显著的优势:
首先,它是液力悬浮的,因此流道会比较宽,对血液的破坏比较少,也能避免电磁的影响。
其次,它具有脉动性,装置植入后能依据左室压力和主动脉压力产生脉压差,使得人体更加适应人工心脏的工作。
最后,其血液泵内部等血液接触面涂有仿生MPC涂层,这个涂层可模拟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具有良好的抗血栓功能,与水分子之间存在高亲和性特征,对血液的保护比较好。
而这些,比如说对血液的破坏、抗栓功能以及仿生理脉动性等都是我们在植入人工心脏时比较关注的点,也是我用永仁心比较多的原因。
问
现阶段人工心脏的推广,需要着重关注哪些问题?
戴小福教授
如重症心衰病人究竟是否到了必须要进行手术的时候了,如果是的话是选择做人工心脏还是心脏移植?无论什么手术,把握患者的适应证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为晚期心衰患者找到最适合的手术方式,这是首要的。
尤其是体外循环过度到人工心脏的时候,食道超声的使用、术中排气,间隔左右心平衡等。不过就单纯的缝合操作来说,我想只要经过规范化培训,难度都不是很大。
和其它心外科手术一样,心脏的康复是非常重要的,这其中包括设备的维护、管理,抗凝处理等一系列工作。
植入LVAD可回归正常生活
导线、电池可能会影响活动
▼▼▼
问
患者在选择是否进行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时,他们最关注哪些问题?
闫炀教授
一般来说,患者首先会希望了解人工心脏的使用寿命,它究竟能帮助患者存活多少年。其次,是装置的电池。这个问题他们会问得比较细,比如说电池的耗电量,多久充一次电,充电一次能用多久等。接下来会问我使用人工心脏后能不能回归到正常生活,设备的电线从患者的肚皮上穿出来,患者应该如何去护理,能不能洗澡等。
问
患者植入人工心脏后,一般改善效果如何?术后管理会很麻烦吗?
王现强教授
至于术后管理,则像闫炀教授刚才所提及的一样,主要是导线和电池问题。因为患者植入LVAD后会有一条线缆从皮肤内穿到皮肤外,连接控制器和1~2个电池,且电池像我们的手机一样,需要定期充电(如下图所示)。电池和控制器通常会放在一个书包里,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植入LVAD后的患者出行会背着一个书包,这样可能会限制患者的活动,比如说游泳。但一般日常生活和工作是不受影响的,除非重体力劳动。
未来
无线充电、更好的血液相容性是方向
▼▼▼
问
人工心脏技术在中国的前景如何?通过哪些方式方法可以加速人工心脏技术在中国的推广?
马量教授
在我国,人工心脏的起步确实相对较晚,但我们起点较高,研发的产品都比较新。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我们医院相对用了比较多的人工心脏产品,总体下来效果都是非常不错的。就像我前面所说的,我国心衰患者群体较为庞大,人工心脏的需求量肯定是比较高的,但现阶段有价格因素,还有前面几位专家都谈到的导线和电池问题的影响,制约了人工心脏的发展。
问
人工心脏在临床试验中还有哪些可以改进优化的地方?您觉得未来人工心脏会如何发展?
王现强教授
我觉得可以通过医工结合的途径改良人工心脏。因为医工结合的原理就是从病人身上发现问题,医生进而向企业提出问题,企业再帮忙让工程师解决问题,这是一个以患者为中心,从医生到企业两个方面为患者提供服务的过程,它最终的结果一定是让器械的改进方向更人性化、更符合患者需求的。在此我也呼吁更多有情怀的企业家、工程师们能多多和我们医生开展合作,不止是人工心脏,而是为千千万万的心衰患者做创新,挽救更多生命。
闫炀教授
▼▼▼
无论我们是否了解人工心脏,有一点毋庸置疑,即心脏病的治疗已经从复原发展到移植和辅助,以人工心脏、心脏移植手术为代表的技术必将带领心脏疾病的治疗驰向下一个里程碑。
如同诸多心血管病专家所言:“心衰是心血管疾病最后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