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外、心内科联合完成一例经皮心室辅助装置支持下的高危PCI手术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外科董念国教授团队与心内科曾秋棠教授团队联合应用自主研发的D-OmniHeart经皮左心辅助装置,成功实施了一例经皮心室辅助下的高危复杂经皮冠脉介入术(PCI)。

在术中,团队通过D-OmniHeart经皮心室辅助装置辅助患者心脏功能,稳定血流动力学,最终成功实现冠脉血运重构。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
D-OmniHeart经皮左心辅助装置植入手术现场
病例特点:高危冠脉介入

病史简介

69岁,男性,主诉胸闷、胸痛、呼吸困难。

本院心脏超声显示:左室收缩功能测值显著降低,左室舒张功能减低(II级),室间隔、左室前壁、左室侧壁基底段至心尖段运动幅度显著减低,心尖圆顿、室壁变薄。左室心尖部室壁瘤形成,可见矛盾运动。左室射血分数LVEF 27%,冠脉造影显示患者左前降支、回旋支等有多处严重狭窄,心肌缺血严重。

入院诊断:左室偏大、左室节段性室壁运动减低且左室心尖部室壁瘤形成,须进行冠脉治疗。

考虑冠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可能出现血流动力学异常的问题,导致患者血液循环崩溃。为了有效稳定术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拟使用经股动脉植入D-OmniHeart经皮心室辅助装置辅助治疗。

D-OmniHeart经皮心室辅助
降低高危PCI患者再血管化治疗风险
经双方团队充分研究评估后,协和医院心外科、心内科联合团队于冠脉介入术前经右侧股动脉预先植入经皮心室辅助装置。在术中,D-OmniHeart按预期方案实现1.6~2.0升/分钟的流量辅助,保证患者术中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各项生命特征稳定,增加了循环支持的冗余量,保证了全身重要器官的循环灌注。

术前

术后

整个手术过程共持续近3小时,手术过程顺利,术者操作阻断冠脉血流过程中患者平均动脉压稳定,较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围术期的安全性。术中、术后患者未诉不适,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安返病房。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各项生命特征、股穿刺点局部情况良好,已康复出院。
协和联合团队对D-OmniHeart经皮心室辅助装置评价道:“D-OminiHeart经皮心室辅助产品效果显著、操作安全,术中对病人体内循环支持稳定。”
D-OmniHeart经皮心室辅助装置
D-OmniHeart经皮心室辅助装置是由董念国教授团队牵头与上海心恒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通过可植入体内的微型电机直接驱动血泵运转,直接将血液从左心室经由血泵导管提速增压后进入升主动脉,可提供最大4.0L/min辅助流量,以增加心排量、改善器官灌注效果、降低心脏负荷,为临床医生更好地支持并且治疗心血管疾病。

随着复杂高危患者增多,经皮机械循环支持(pMCS)成为复杂高危患者(CHIP)诊治中发展最迅速的领域。对于高危PCI治疗,包括高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35%、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多支血管病变、ST 抬高的心肌梗死等因素所造成的复杂手术操作,经皮心室辅助装置D-OmniHeart将保证患者术中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成为手术成功及影响预后的关键技术。

专家简介

董念国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向上滑动阅览

武汉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科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终末期心衰外科治疗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重症医学委员会主任委员,美国胸心血管外科学会(AATS)及国际微创胸心外科学会(ISMICS)委员。《临床心血管病杂志》、《国际心血管病杂志》、《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Innovation》副主编。引领中国心脏移植的发展,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心脏移植技术规范。

近十年完成心脏移植500余例,手术规模连续四年排名全国第一,近中期生存率达国际先进水平。创造了最小年龄最低体重(3月、3.75kg)心脏移植、最高年龄(76岁)心脏移植、心肝联合移植等多项全国及亚洲记录。提出了武汉协和边缘供心标准,将国际公认的冷缺血安全时间由4小时延长至6-8小时,提高供心利用率。推动中国心脏瓣膜病临床与基础研究,促进我国瓣膜病防治水平的提高。阐述了我国心脏瓣膜病的流行情况,建立了瓣膜病规范化诊疗标准,发现了风心病相关遗传学标志物。针对临床生物瓣衰败缺陷,国际率先采用PEG交联改性去细胞瓣,制备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组织心脏瓣膜,获国家发明专利12项。主持承担国家级课题10余项,累计经费超过5000万元。发表论文291篇,SCI收录75篇。主编及主审专著6部,主译1部,总字数超过500万。以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先后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研究型医院杰出中青年人才奖”、“荆楚楷模”等多项荣誉。

曾秋棠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向上滑动阅览

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心导管室主任。学术兼职:现任欧洲心脏病学会Fellow( FESC),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Fellow(FSCAI),湖北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博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介入治疗培训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心律失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委员,武汉市心血管病学会常务委员;«中国介入心脏病杂志»、«临床心血管病杂志»、«中国心脏病杂志»、«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编委。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担任人卫版«心脏病学»第二版副主编,承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湖北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湖北省卫生厅重点项目、教育部博士重点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研究项目。科研成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临床专长为介入心脏病学,在导管室工作30余年,熟练掌握各类心脏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尤其擅长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起搏器治疗(包括ICD、CRT-D等)、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等。于2002年在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上获得中华医学会授予的“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杰出贡献奖”。出色的工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受邀担任多个介入心脏病学学术会议主席团成员及主持人。

阅读数: 6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