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心血管疾病介入等4个介入类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828号)的精神,医疗机构须按照手术分级管理目录将相关技术纳入手术分级管理。在既往培训工作的基础上,按照规范中临床技术手术分级管理的指导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对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普及和培训,中国医师协会决定开展2022-2023年度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基层普及培训项目,第四批次招生于3月27日正式开始。招生计划见文末。
根据安排,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冠脉介入可招生5人,电生理介入及植入器械可招生3人。
(一)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
(二)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心律失常介入(导管消融和植入器械)诊疗技术。
学员入选培训医院后,至少接受6个月培训。具体结束培训时间以完成培训课程时间为准。
学员需完成的培训包括网络课程学习、培训医院脱产学习和实践指导课程。
1、网络课程学习(理论知识的线上课程):学员根据选择的培训专业,需在提交报名申请前或脱产学习期间完成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或心律失常介入的相关课程网课学习,通过网课考试,取得网课结业证书,预计学习时长3个月。
2、培训医院脱产学习:根据培训医院的教学计划,完成核心理论课程、实际操作课程、培训日志填写和患者管理等相应学习任务。学员需通过阶段考核,学员需通过阶段考核,并在数量与质量上按照审核标准完成培训日志报告,学习时长至少为6个月。
3、实践指导课程:学员完成培训医院脱产学习回本单位后,可向培训医院申请继续实践指导,并按要求填写培训日志,继续实践学习需在结业考试前完成,预计时长为3个月,此部分学习情况可作为加分项纳入最终结业考试成绩。
4、结业考试:学员在取得网课结业证书、完成培训医院考核并通过培训日志报告审核后,获得结业考试资格,通过结业考试后获得培训证明。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是医院现为西南交通大学临床医学院和附属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成都第二临床学院和西南医科大学非直属教学医院,设有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9个,四川省专科医师培训基地4个。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创建于1979年,是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的主要构成部分,目前已成为集医、教、研为一体,技术力量雄厚、服务理念先进的特色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是首批成都市重点学科、四川省甲级重点学科;成都市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及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国家卫健委和中国医师协会冠脉介入心律失常介入培训基地,云贵川地区首家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级胸痛中心示范基地、全国首批国家级房颤中心、国家级房颤中心示范基地、首批国家级心力衰竭中心、国家标准化的心脏康复中心;是中国医师协会生物器械培训基地;成都市心血管疾病质控中心挂靠单位;编撰业内高影响力的杂志《心血管病学进展》。年手术量10000余例,其中冠脉介入手术1500余例、心律失常介入(导管消融)手术700多例、心律失常介入(植入器械)手术500多例。
培训基地特色
(一)冠脉介入诊治技术
成都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是我省最早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TCA)单位之一;在西南地区率先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复杂冠脉介入治疗,慢性闭塞病变的正向及逆向治疗,常规开展冠脉影像学检查(IVUS、OCT),功能学检测(FFR)和严重钙化病变旋磨治疗、ECOM支持下高危冠脉介入治疗,作为国家级胸痛中心示范基地,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方面省内领先。
(二)心律失常介入(导管消融)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于1992年开展了射频消融术在国内位于先进行列,由刘汉雄教授领衔的房颤中心团队2002年在全省率先开展房颤射频消融术,目前是“国家级房颤中心示范基地”,该中心设立房颤管理规范化病区、房颤消融专用导管室、房颤筛查及随访中心、远程心电监测中心,开展包括房颤射频消融、冷冻消融、左心耳封堵,脉冲场消融等多种治疗,且长期居于该领域的领先地位。截至目前,已为数千例房颤患者成功进行了导管消融治疗,数量居全国前列。
特色诊疗:采用多学科联合模式全力打造全麻下房颤射频消融术,在保障病人安全同时,满足各种人群需求,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保障病人术中全程最大舒适化体验;基于自身病变开展的手术方式可实现个体化的房颤射频消融术,该计算方式已申请多项发明专利,广受业界认可;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投用的“绿色导管室”,一举打破传统电生理治疗特殊患者“禁区”,让孕妇、儿童、造影剂过敏等特殊患者群体治疗不再陷入被动。
(三)心律失常介入(植入器械)
心脏起搏器是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传统优势亚专业,常规开展单/双腔起搏器、经静脉ICD、皮下ICD、CRTP/D植入术以及起搏器电极拔除术,每年植入起搏器总量达500多例。
2018年在省内率先开展希氏束起搏、左束支区域起搏等生理性起搏技术;2019年成为国内首批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医院;2022年完成全国首批、全省首例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的植入;2020年初正式获批成为省内CRT介入培训建设基地;2021年获批成为国家卫健委及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介入诊疗器械植入培训基地。
全省范围内率先设置起搏器随访门诊,现设有心脏起搏器随访中心,每年接诊全国多省市患者3000余例。于2020年在全球首次利用5G远程程控技术完成了起搏器植入术中射线“零接触”程控,并在国内率先开始起搏器远程程控技术的临床应用。在国内首先提出CRTP/D植入术后参数优化新方法,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6项,申请多项专利。
(一)网上报名
1、2022-2023年度第三批次培训各节点时间:
报名时间:2023年3月27日-2023年4月11日
审核时间:2023年3月27日-2023年4月12日
录取时间:2023年4月13日-2023年4月17日
报到时间:2023年4月18日-2023年4月23日
培训时间:2023年4月24日起至少6个月
2、报名流程:访问“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项目管理信息网”(http://cctp.cmda.net),通过页面右上角注册及登录区域“注册”进入“创建新账户”页面填写相应信息进行注册。注册成功后点击“立即登录”,即可进行申请培训。
(二)学员申报材料审核与录取
学员录取结果可于成功提交报名申请15个工作日后陆续登录报名网站进行查询。通过录取的学员,由培训医院负责发放录取通知。
(三)学员报到流程
学员接到录取通知后,应按照录取的培训医院相关要求报到。无故缺席报到或退培的学员,将被取消培训资格,并于两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培训。每期课程学习费用按照各培训医院培训收费标准,由学员所在单位直接支付给培训医院。学员需按照培训医院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提前做好相关准备。
(四)培训证明
对通过结业考核的培训学员,由中国医师协会颁发培训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