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做先锋,首战告捷
近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医院潘湘斌教授领衔的多学科心脏团队,应用科凯生命科学自主研发的KoKaValve® 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顺利为一位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实施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目前患者恢复良好,无传导阻滞等相关并发症。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78岁老年女性,体重65kg,身高163cm,乏力气促1月余入院,超声提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并关闭不全,经外科团队讨论提示传统外科高风险,经过多学科讨论拟行TAVR手术。术前CTA评价提示三叶式主动脉瓣(图1),Area 422.0mm²,Perimeter 76.2mm,Area折算瓣环直径23.2mm,左侧冠脉开口高度13.9mm,右侧冠脉开口高度19.0mm,瓣叶显著增厚,瓣膜重度钙化,主要分布于瓣叶游离缘,以左无交界为著,左窦及无窦重于右窦,累及左窦窦底,STJ及LOVT无特殊,升主动脉可见扩张,近横位心57°(图2),患者外周血管尚可右侧髂外动脉可见大弯,腹主动脉略迂曲,腹主动脉远端及双侧髂总动脉可见片状钙化分布,胸主动脉及弓部亦可见少量散在钙化(图3)。




主动脉瓣三叶式,瓣膜增厚存在重度钙化,以左无交界为著


升主动脉扩张,横位心角度57°

外周血管CT提示右侧股动脉入路右侧髂外动脉可见大弯,腹主动脉远端及双侧髂总动脉可见片状钙化分布
手术过程

手术采用科凯生命科学自主研发的KoKaValve®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其瓣膜特点为短支架球囊扩张瓣膜设计,采用14F可扩张鞘管,从而适应更细的外周血管结构,此次手术采用23mm球囊扩张瓣膜,选择左侧股动脉为辅入路,右侧股动脉为主入路,颈内静脉植入临时起搏器,右侧股动脉植入14F可扩张鞘管,建立通路,跨瓣膜并置入Amplaz Super Stiff支撑导丝,采用配套20mm扩张球囊预扩张。

预扩张
经过14F可扩张鞘输送23mm瓣膜至降主动脉,回撤瓣膜至输送器球囊部,采用可调弯输送系统过弓并精确定位于主动脉瓣膜。

定位
在快心室率起搏下平稳释放瓣膜,瓣膜释放过程稳定,瓣膜准确铆定于主动脉瓣环。
瓣膜释放
停止起搏并撤回输送系统,撤出引导钢丝,关闭血管入路,术后瓣膜功能良好,无明显瓣周漏。

术后造影
整个手术过程流畅,患者目前恢复良好。此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以中国科学院阜外医院为主要研究者单位的科凯生命科学KoKaValve®球囊扩张瓣膜瓣注册临床研究正式启动,为KoKaValve®全国临床试验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全国主动脉狭窄患者带来了希望。
器械优势
1.主动脉瓣膜:采用科凯Intra-Cobonding抗钙化技术,分子内交联抗钙化,瓣叶更耐久;
2.瓣膜输送系统:输送系统双调弯设计,增加远端调弯部分辅助通过复杂的解剖结构;在瓣膜定位过程中控制共轴性;手柄上的刻度指示窗可显示输送系统的调弯程度。
3.可扩张导管鞘组件:动态扩张机制通过以下方式减少血管创伤;允许在输送系统通过期间短暂扩张鞘管,缩短入路血管扩张的时间;目前国产少数用于临床的可扩张导管鞘组件,更加符合中国患者股动脉解剖条件。
专家简介
潘湘斌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向上滑动阅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