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医院潘湘斌教授团队成功完成科凯生命科学KoKaValve®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全国首例注册试验!

勇做先锋,首战告捷

近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医院潘湘斌教授领衔的多学科心脏团队,应用科凯生命科学自主研发的KoKaValve® 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顺利为一位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实施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目前患者恢复良好,无传导阻滞等相关并发症。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78岁老年女性,体重65kg,身高163cm,乏力气促1月余入院,超声提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并关闭不全,经外科团队讨论提示传统外科高风险,经过多学科讨论拟行TAVR手术。术前CTA评价提示三叶式主动脉瓣(图1),Area 422.0mm²,Perimeter 76.2mm,Area折算瓣环直径23.2mm,左侧冠脉开口高度13.9mm,右侧冠脉开口高度19.0mm,瓣叶显著增厚,瓣膜重度钙化,主要分布于瓣叶游离缘,以左无交界为著,左窦及无窦重于右窦,累及左窦窦底,STJ及LOVT无特殊,升主动脉可见扩张,近横位心57°(图2),患者外周血管尚可右侧髂外动脉可见大弯,腹主动脉略迂曲,腹主动脉远端及双侧髂总动脉可见片状钙化分布,胸主动脉及弓部亦可见少量散在钙化(图3)。

主动脉瓣三叶式,瓣膜增厚存在重度钙化,以左无交界为著

升主动脉扩张,横位心角度57°

外周血管CT提示右侧股动脉入路右侧髂外动脉可见大弯,腹主动脉远端及双侧髂总动脉可见片状钙化分布

手术过程

手术采用科凯生命科学自主研发的KoKaValve®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其瓣膜特点为短支架球囊扩张瓣膜设计,采用14F可扩张鞘管,从而适应更细的外周血管结构,此次手术采用23mm球囊扩张瓣膜,选择左侧股动脉为辅入路,右侧股动脉为主入路,颈内静脉植入临时起搏器,右侧股动脉植入14F可扩张鞘管,建立通路,跨瓣膜并置入Amplaz Super Stiff支撑导丝,采用配套20mm扩张球囊预扩张。

预扩张

经过14F可扩张鞘输送23mm瓣膜至降主动脉,回撤瓣膜至输送器球囊部,采用可调弯输送系统过弓并精确定位于主动脉瓣膜。

定位

在快心室率起搏下平稳释放瓣膜,瓣膜释放过程稳定,瓣膜准确铆定于主动脉瓣环。

瓣膜释放

停止起搏并撤回输送系统,撤出引导钢丝,关闭血管入路,术后瓣膜功能良好,无明显瓣周漏。

术后造影

整个手术过程流畅,患者目前恢复良好。此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以中国科学院阜外医院为主要研究者单位的科凯生命科学KoKaValve®球囊扩张瓣膜瓣注册临床研究正式启动,为KoKaValve®全国临床试验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全国主动脉狭窄患者带来了希望。

器械优势

1.主动脉瓣膜:采用科凯Intra-Cobonding抗钙化技术,分子内交联抗钙化,瓣叶更耐久;

2.瓣膜输送系统:输送系统双调弯设计,增加远端调弯部分辅助通过复杂的解剖结构;在瓣膜定位过程中控制共轴性;手柄上的刻度指示窗可显示输送系统的调弯程度。

3.可扩张导管鞘组件:动态扩张机制通过以下方式减少血管创伤;允许在输送系统通过期间短暂扩张鞘管,缩短入路血管扩张的时间;目前国产少数用于临床的可扩张导管鞘组件,更加符合中国患者股动脉解剖条件。


专家简介


潘湘斌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向上滑动阅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结构性心脏病中心主任,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执行院长,华中阜外医院总院长助理,国家卫健委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控中心主任。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复合型心血管病专家,发明16项世界首创技术,获得41项国内外专利,多项产品在国内外上市,以中国技术、中国产品构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方案。其发明成果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美国胸外科医生协会(STS)、心血管介入协会(SCAI)及美国心脏病学院(ACC)外籍资深专家,多次受邀赴法国、英国、俄罗斯、加拿大、土耳其、肯尼亚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场演示手术,多次出色完成国家医疗外交任务,其主编的教材被欧美专家翻译成英文,培养了来自美国、德国、日本、土耳其等三十余个国家的学员,成规模、成体系地向世界输出中国方案。

阅读数: 2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