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需建立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机制,建设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化平台,以提升医疗服务同质化程度,随着胸痛中心建设质量不断改进,信息化建设需同步推进。胸痛中心通过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先进的、科学的医学模式,助力胸痛中心全流程、高质量管理,是未来智慧胸痛中心建设的重要任务。
为更好地加速推进智慧胸痛中心建设工作,2023年4月21日下午,第二十六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暨第十二届中国胸痛中心大会(CCIF & CCPCC 2023)举行之际,智慧胸痛中心建设论坛成功召开举办,会议围绕智慧胸痛中心建设进展、临床信息化建设内容与信息化安全管理、胸痛中心信息化发展必要性之数据应用价值、信息化技术创新发展及典型信息化解决方案经验分享等内容为全国的医疗机构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一、信息化系统
助力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实践
▼▼▼
武汉亚心总医院苏晞教授:智慧胸痛中心建设进展及未来工作规划
胸痛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就,智慧胸痛中心建设是现阶段胸痛中心体系深化的关键抓手,加速推进智慧胸痛中心建设是中国胸痛中心下一个十年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中国胸痛中心联盟已开展多项工作加速信息化建设,如认证与再认证标准更新、开放接口、开展会议培训、征集优秀解决方案、针对性需求调研等,从而目前有500+的信息化建设医院,主要分布在广东、河南、江苏、湖北及江西等。但信息化建设中也面临困难:胸痛中心信息化系统产品多、种类繁多,无规范标准,部分信息化系统存在问题影响医院使用体验;部分启动信息化单位未能实现与总部数据对接,影响认证、质控及再认证数据情况;全国范围覆盖面窄,不足10%,部分县域医院预算不足。对此,未来智慧胸痛中心信息化建设要点有:
1、规范标准:明确建设标准、流程及分级,确保规范化、同质化建设;
2、提升质量:通过广泛开展建设培训以及数据对接,提升建设质量;
3、提高覆盖:加强政府支持,为不同层级医院提供不同的信息化解决方案,针对性推进建设。
武汉亚心总医院张勇教授:数据库填报,信息化能帮助我们多少?
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医院胸痛中心建设质量的重要工具,胸痛中心数据上报包含胸痛时间节点的自动数据采集和患者基本信息与临床资料与院内电子病历系统的接口对接获取,时间节点自动采集要与胸痛患者救治相关设备对接,如手环、心电图机、POCT以及生命体征仪等;与院内电子病历系统的接口对接获取字段中标准化、结构化数据是基础,自然语言结构化、智能化处理助力数据字段的快速精准采集。通过胸痛中心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使用,在优化胸痛患者救治流程、提高救治效率的基础,可以提高胸痛中心数据上报的自动化处理比例,很大程度上减轻医务人员繁杂的工作负荷,通过各环节的质控与岗位化管理,助力胸痛中心认证与常态化高质量运行。
胸痛中心总部管小玉主任:智慧胸痛中心云平台助力胸痛中心高质量发展
智慧胸痛中心建设得以初步发展,在政府领导、行业推动以及医疗机构的广泛参与下,现阶段已进入快速发展期,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①信息化建设覆盖面不足,缺乏标准化建设要求;②数据填报、质控分析是医院信息化建设核心诉求;③影响信息化系统使用最关键原因是预算不足。为进一步全面推进智慧胸痛中心的广泛、高质量建设,需明确智慧胸痛中心建设推动的各方职责:
1、中国胸痛中心联盟制定标准、评估建设质量、推动政府支持、建立专家委员会、建设标杆医院、做好宣传工作推动建设普及;
2、各医疗机构需明确建设标准中各层级解决方案类型: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含硬件)一体化信息化解决方案、单院医院胸痛救治(含硬件)一体化信息化解决方案、软件版信息化填报解决方案以及中国胸痛中心联盟指导下的普惠型信息化解决方案(智慧胸痛中心云平台)。
3、各医疗机构根据不同层级信息化解决方案采用适合自身的建设内容,提升信息化系统使用率,通过与胸痛中心数据填报平台对接实现数据正常传输,从而进一步提升建设质量。
其中,普惠型信息化解决方案,即智慧胸痛中心云平台,有五大特性,即便捷性、科学性、智慧性、可管理性和安全性。也有六大功能:高效数据填报、认证及质控指标智能分析、救治单元管理、随访管理、智能化三会模板和胸痛学院,能够针对性解决医院建设痛点,助力智慧胸痛中心广泛建设推进。
徐州市中心医院娄明教授:数据库信息化安全管理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深入,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安全和稳定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近几年国家针对网络及数据信息安全相继发布保障性文件,如2016年11月7日《网络安全法》、2021年6月10日《数据安全法》、2021年8月20日《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同时,卫生部曾下发《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通知,明确三甲医院的核心业务系统应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第三级进行建设和保护。目前胸痛中心建设数量5500多家,为200多万急性心梗患者提供高效规范救治,胸痛中心数据安全及数据库稳定运行非常重要,影响着学科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对此,胸痛中心数据安全与管理有相应的规范措施,如提供数据安全基础环境、实时业务监控、数据中心安全措施(如隐私协议条款的更新、升级https证书实现数据加密传输、数据库和服务器的分权限管理、数据所有出口的敏感信息脱敏、敏感信息存储加密等)、数据安全演练。针对信息安全,胸痛中心医院需注意事项包含:填报主机安全事项、服务器安全防护和保护措施、定期升级安全设备&特征库、安全提供商渗透攻击演练等。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昱熙教授:信息化发展必要性——胸痛中心数据应用价值
李昱熙教授根据前期实际的数据研究案例所呈现出的结果差异,提到心血管医学研究海量数据重要,但精准的数据更为重要,对此信息化建设非常有必要,希望各医疗机构能够利用信息化手段用研究的要求来管理数据质量,同时继续协同推进数据标准化工作。
二、信息化技术创新
助力胸痛中心全方位发展
▼▼▼
北京电力医院张蛟教授:智慧胸痛中心随访管理展望
开展ACS患者随访,对胸痛患者实现全程闭环管理,助力持续深化胸痛中心建设内涵。现阶段胸痛中心单位ACS患者随访存在的两大痛点:数据上报之难、随访常态化进行之难,通过数字化平台工具串联院内院外线上线下实现全程管理,线上随访平台生成随访计划、实时提醒,借助智能机器人患者诊疗信息记录等功能,实现患者智能随访,有效减轻随访工作负荷。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杨靖教授:人工智能如何助力胸痛中心信息化建设
杨教授提到人工智能Ai赋能胸痛患者急性期救治全链条:辅助诊疗。患者全流程管理Ai主要应用场景有:智能心电、智能poct识别、医学影像智能识别、智能流程优化、智能语音播报、数据上报自然语言智能分析处理及术后智能监测和随访等。
南京明基医院郭振峰教授:如何做好智慧胸痛中心区域性覆盖
通过患者个人居家监测管理、胸痛救治单元、120救护车以及各胸痛中心单位等多方联动,借助心电一张网与院前院内串联的全流程管理的胸痛中心信息化系统以及智能化辅助诊断与数据结构化处理等技术实现信息共享、远程诊断、数据汇集统计分析,从而推动智慧胸痛中心区域性建设覆盖。
三、智慧胸痛中心建设优秀经验分享
及讨论互动
▼▼▼
南京明基医院张玲教授和盐山县人民医院李猛教授针对各自医院优秀智慧胸痛中心建设经验作以分享。最后各专家针对目前信息化建设推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点互动讨论。
借助信息化手段,以智慧胸痛中心建设为抓手,构建区域新型心血管疾病防控体系,实现心血管疾病“防、救、治、管、康”的有机结合和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战略转移。期待未来,更多专家及医疗机构携手并进,推动我国智慧胸痛中心建设向更多、更高、更好方向发展,为更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