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患者左主干合并钙化病变,对于PCI介入治疗而言可谓“难上加上”,操作难度大,手术风险高,患者并发症可能多。近日,辽宁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治疗中心在侯爱洁教授带领下,由栾波教授等组成的冠心病介入治疗团队,通过血管内超声(IVUS)进行精准评估,应用Shockwave IVL血管内冲击波导管钙化碎裂术(Intravascular Lithotripsy,IVL)改善局部斑块结构,成功救治一位左主干严重钙化病变患者,成为国内率先将IVL技术应用到左主干严重钙化病变的医院之一,再次体现了辽宁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综合治疗水平。
病例简介
患者为78岁男性,3年前在当地医院接受冠脉治疗,于前降支近段至中段植入2枚支架,回旋支和右冠脉分别各植入1枚支架。近半月来,再次出现劳力性胸痛,于当地医院造影提示,左主干高度狭窄伴钙化,前降支近段高度狭窄伴钙化,近至中段原支架通畅,略有轻微内膜增生,回旋支近段狭窄50%左右,远段原支架通畅,右冠近段狭窄40%-50%,中段原支架通畅,由于患者及家属拒绝行CABG治疗,为进一步诊治遂转入辽宁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并再次建议行CABG治疗,但家属仍拒绝,遂考虑再行PCI手术干预。
辅助检查:
血常规示白细胞6.5×10 *9/L
B型钠尿肽前体1760.00g/L
肌钙蛋白0.240ng/L
乳酸脱氢酶319.7U/L
超声检查:左房增大,左室前壁活动减弱,EF值:0.41;
入院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II级(NYHA分级)。
手术过程
考虑欲处理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充分给予循环支持,术前植入IABP,成功穿刺右桡动脉后,置入6F薄壁鞘管,完善造影检查后,置入7F EBU3.5指引导管至左冠脉开口,送两条Sion Blue导丝分别至前降支和回旋支远端,推送血管内超声导管(IVUS)未能通过左主干狭窄处,遂沿前降支导丝送入2.5mm*15mm顺应球囊10-14atm扩张,扩张后分别对前降支和回旋支进行IVUS检查。
根据IVUS检查结果,制定个体化手术策略,由IVUS检查结果示回旋支开口未见明显狭窄,前降支近段和左主干末端存在高度狭窄伴环形钙化,决定行前降支至左主干介入治疗,术式为cross over跨越回旋支,考虑环形钙化处血管残余管腔略大,本院现有旋磨头为1.75mm,未必能充分修饰钙化处病变,决定行Shockwave IVL技术治疗以充分断裂钙化,最大化管腔获益。
根据IVUS结果,选用4.0mm*12mm Shockwave球囊,充分预处理球囊后,沿前降支导丝推送Shockwave IVL球囊至前降支近段,释放2轮脉冲,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撤出IVL导管至指引导管内,恢复血供,患者症状好转,经多次单轮操作,最后对前降支和左主干钙化处分别释放3轮和5轮脉冲。
行IVUS检查钙化处钙化环断裂,管腔明显增大,由IVL前4.69mm²增加至IVL后9.48mm²。
植入3.5mm*24mm支架,远端与原支架相连近端至左主干开口,造影示支架扩张充分,最后用4.0mm*12mm高压球囊分别对前降支近段和左主干支架内高压扩张,造影见支架膨胀良好,回旋支开口未受累及。
再次行IVUS检查示,支架膨胀良好,有效管腔面积达到11.47mm²。患者经介入干预后,胸痛症状较前明显缓解,体力活动较前恢复。
支架植入后 vs 术前
术者点评
无保护左主干钙化病变,目前是介入领域中的难点和高危病例,为追求即刻和远期的良好预后,需对钙化斑块进行充分预处理,目前对钙化斑块处理办法有高压球囊扩张、切割球囊扩张、旋磨、IVL等,此病例手术团队利用IVUS,精准评估患者的各个冠脉结构,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钙化结构、残余管腔情况,决定采用Shockwave IVL血管内冲击波技术改善左主干钙化分布,并进行合理术式和相关器械选择,最终取得良好的效果,再次体现辽宁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治疗中心针对复杂、高危且有血运重建指征患者的介入治疗水平。
术中根据影像学评估结果,果断选择4.0*12mm Shockwave IVL导管,钙化重塑后管腔面积直达11.47mm², 实现了大直径血管有效管腔获得“一步到位”。同时,Shockwave IVL技术通过“刚柔并济”的作用原理,原位断裂钙化,微创健康内膜,鲜有慢血流、无复流发生;IVL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缺血耐受程度随时调整脉冲个数,为复杂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提供了更为安全、可靠的解决方案。
专家简介
侯爱洁
辽宁省人民医院
向上滑动阅览
栾波
辽宁省人民医院
向上滑动阅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