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蜀论道 心脏器械论坛:心源性猝死的预测和预防
心脏器械论坛

讨论主题:心源性猝死的预测和预防

讨论嘉宾:陈柯萍  汤宝鹏  薛小临

主持人:刘兴斌
 

话题1:心源性猝死的定义、是否常见、抢救成功率及其主要机制

陈柯萍教授

       心源性猝死,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具有突发性、隐匿性和紧迫性三个重要特点。虽然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地区对心源性猝死的院外抢救成功率不同,但普遍都很低,发达国家仅为3%~5%,我国更是几乎为零。我国54万/年的发生率更说明心源性猝死的严重危害性及我们充分认识和及时、有效诊疗的必要性。

汤宝鹏教授

       根据大量的流行病学数据研究报告,在我国,心源性猝死为最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明显高于恶性肿瘤等疾病所造成的死亡。换句话说,心源性猝死在人群中无处不在,甚至于就在我们身边。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对于心源性猝死的认识。

薛小临教授

       心源性猝死是指心脏疾病原因导致的突然死亡。常见原因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以及遗传性离子通道疾病。导致心源性猝死的直接原因往往是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

刘兴斌教授

       猝死是指突然死亡。心源性猝死是指心脏疾病原因的突然死亡。心源性猝死一般指的是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导致的突然死亡。及时电击复律除颤才能抢救成功。
 

话题2:如何预测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汤宝鹏教授

       针对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我们要重点关注心力衰竭的病人,特别是左室射血分数<35%的病人,风险大大增加。此外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人、心肌病变的病人和离子通道异常的病人都是需要我们警惕的猝死高危人群。

薛小临教授

       青壮年心源性猝死中,大部分病人并不存在心脏结构异常,但隐匿性的恶性心律失常成为幕后真凶,而其可怕之处在于常规的体检往往很难发现,这需要我们医护人员和病人提高这方面的认识,提高对猝死高危心电图表现、晕厥病史、猝死家族史的认识,以及必要时基因检测等可以及时发现猝死高危病人。

陈柯萍教授

       在运动员和青壮年猝死人群中有些存在心脏结构性异常,其中最常见的是肥厚性心肌病,我们要重点关注发生过晕厥、心脏骤停事件的,或有过运动后低血压的及存在持续性室速或室壁厚度>3.5cm的病人。此外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也是不容忽视的疾病,需要我们共同提高认识。

刘兴斌教授

       中老年病人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冠心病心力衰竭,关注左室射血分数可以及时发现猝死高危病人。青少年猝死的主要原因是肥厚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以及离子通道疾病,如长QT综合征。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并不少见,心电图有特征性的诊断线索,应尽量减少漏诊。
 

话题3:如何减少ICD的治疗痛苦

薛小临教授

       ICD是很多猝死高危病人唯一确切预防猝死降低总死亡率的措施。ICD电击治疗确实存在着一定的痛苦,但是同挽救病人生命相比,痛苦是可以接受的。当然药物综合治疗非常必要,术前沟通和放电治疗后的管理也很重要。

汤宝鹏教授

       随着经验、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尽可能减少不必要和不恰当的放电治疗。ICD放电治疗后应及时就诊,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医患沟通,必要时调整ICD工作相关参数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以及必要时推荐导管消融治疗。

陈柯萍教授

       ICD治疗不是单纯的放电治疗,而是全方位、全自动的综合治疗,包括抗心动过缓起搏、抗心动过速起搏、低能量转复、高能量除颤等。ICD是预防猝死最有效的措施,ICD的参数设置既要遵循一般原则又要根据病人具体情况个体化调整,甚至同一个病人不同阶段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案,不同的ICD治疗参数设置。目的在于在保证病人安全延长病人寿命的同时尽可能减少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刘兴斌教授

       ICD还存在许多不足,但很多时候是唯一有效预防心源性猝死的措施。术前术后的综合管理非常重要。电击治疗有一些痛苦,但一般情况下病人可以很好地耐受。
 

话题4:如何预测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薛小临教授

       无论在ICD植入前后都可以进行射频消融治疗,这可以有效降低室速、室颤发作减少ICD电击治疗,从而减轻病人痛苦延长ICD使用寿命。

陈柯萍教授

       ICD植入后如果发生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为避免ICD频繁持续放电治疗所带来的痛苦,推荐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特别是植入术后发生室速电风暴者,应该积极考虑导管消融治疗。而关于消融治疗在ICD植入前还是植入后,目前尚无定论,但我们必须认识到ICD是我们治疗的底线。

汤宝鹏教授

       ICD术后只要发生了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速电风暴,就应该积极推荐射频消融。当然综合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刘兴斌教授

       ICD一级预防病人(慢性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数持续降低,没有发生过室速室颤),一般不存在先消融还是后消融的问题。发生过室速室颤的病人(ICD二级预防)可以在ICD术前或者术后进行消融。但是需要强调对于扩张型心肌病等严重基础疾病的室性心动过速,导管消融仅仅减少室速发作频率,并不能确切预防猝死,降低死亡率。所以很多时候ICD是最后一道防线但是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基础疾病的治疗、心理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导管消融也非常重要。
 

一句话总结

陈柯萍教授

       ICD是预防猝死的最重要措施,虽然有痛苦,但不能为了减少痛苦而危及生命。生命是最重要的。

汤宝鹏教授

       心源性猝死非常常见,需要我们及时发现高危病人,给予恰当治疗。

薛小临教授

       了解心源性猝死相关知识、发现高危病人、采取指南推荐的措施(包括ICD)降低高危病人的猝死风险是我们医生的神圣职责。
 

致谢和总结

刘兴斌教授

       再次感谢三位专家参与我们今天的“西蜀论道心脏器械论坛”。谢谢三位专家给我们提供了非常权威同时非常实用的相关知识。我们都很有收获。我简单总结一下:心源性猝死的预防需要遵循权威指南,需要综合治疗。有ICD指征时需要与病员充分沟通,充分尊重病人意愿,ICD术前术后的个体化、规范化综合管理也非常重要。心源性猝死危及病人生命安全,也是造成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提高认识、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是保证病人安全、保证医疗安全的基础。

阅读数: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