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应用GeminiOne系统完成六例二尖瓣钳夹术|别出机杼 创新致远

截至2023年12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高传玉院长、刘煜昊教授领衔结构性心脏病团队应用沛嘉医疗自主原研的GeminiOne经导管瓣膜缘对缘修复系统,成功完成6例退行性二尖瓣反流病例的临床入组。手术由刘煜昊教授主刀,陈同峰博士担任助手;超声引导超声科田新桥主任团队马玉磊医师实施。所有手术均顺利进行,六例患者的二尖瓣反流病情得到显著改善。本次手术的顺利植入,标志着由阜外医院胡盛寿院士潘湘斌教授牵头的国产原研器械GeminiOne系统的临床试验,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PI单位)刘煜昊教授的带领下稳步推进,进一步探索原创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独特临床优势。


Case1 宽病变A2脱垂


术前评估及手术策略

该患者为74岁男性,术前经超声心动图示患者左房增大,二尖瓣关闭不全,收缩期A1、A2(主要为A2)脱向左房侧,可见断裂腱索回声,诊断为重度二尖瓣反流(MR 4+)。多普勒超声下可见大量偏心性反流,反流面积14.3cm²,缩流颈宽度11.3mm,肺静脉血流翻转。该患者二尖瓣病变区域脱垂宽度达17.1mm,高度达5.8mm,二尖瓣前叶22.9mm,后叶13.5mm,二尖瓣瓣口面积约6.4cm²。

术前X-plane

术前X-plane Color

术前3D

术前3D Color

本例患者病变位于A2区域,脱垂宽度较大,高度尚可,瓣口面积充足,计划术中首选一枚长宽型号瓣膜夹对病变位置进行夹合,视残余反流情况再进行第二枚瓣膜夹植入。


手术过程

患者全麻后,房间隔穿刺选择中间靠后的穿刺位点,离二尖瓣工作区约3.9cm。第一枚瓣膜夹定位2区上方,多普勒可见彩色血流分开,3D下夹臂方向合适,确认弹道合适后潜入心室,超声下确保前后叶都在夹臂上,进行单边抓捕。先抓捕前叶,超声下直视前叶gripper down,微提拉瓣膜夹,顺时针微调靠近后叶,抓捕后叶。

第一枚瓣膜夹瓣上定位

彩色多普勒血流

第一枚瓣膜夹前叶抓捕

第一枚瓣膜夹后叶抓捕

第一枚瓣膜夹夹持后残余外侧反流

跨瓣压差

关闭瓣膜夹,超声评估,由于病变位置较宽,彩色多普勒可见外侧残余反流,二尖瓣跨瓣压差2mmHg,决定外侧再置入一枚瓣膜夹。


第一枚夹子稳定释放后,再次经可调弯导引鞘将第二枚短窄夹置入左房,精准操控到达外侧残余反流区,紧贴第一枚瓣膜夹,随后3D外科视野下调整夹臂方向,保持两个瓣膜夹平行贴靠。

第二枚瓣膜瓣上定位

夹臂方向调整

瓣上充分评估后,第二枚瓣膜夹进入心室,回拉确认前后叶都在夹臂内,选择前后叶同时抓捕,关闭瓣膜夹,即刻超声彩色多普勒显示反流全部消失,评估合适后释放。释放后显示2枚瓣膜夹组织桥稳定,跨瓣压差3 mmHg,手术成功。

第二枚瓣膜夹抓捕 

即刻彩色多普勒

释放后3D组织桥

释放后3D彩色多普勒


CASE 2 A2脱垂


术前评估及手术策略

患者71岁,术前经超声心动图示患者左心增大,诊断为二尖瓣前叶脱垂并关闭不全,重度二尖瓣反流(MR 4+)。二尖瓣增厚、回声增强,瓣叶开放可,2D法测得二尖瓣瓣口面积6.5cm²,收缩期二尖瓣前叶部分板体A2、A3脱向左房,脱垂宽度约11.1mm,高度约6.3mm,VCW=8.3mm,前瓣长度21mm,后瓣长度15 mm,二尖瓣瓣口面积约5.95cm²。


术前X-plane

术前X-plane Color

术前3D

术前3D Color

该例患者为A2区脱垂,脱垂宽度、高度尚可,瓣口面积充足,预估穿刺高度充分,计划一枚长宽型号瓣膜夹覆盖内侧病变区域。


手术过程

患者全麻后,经房间隔入路送入22Fr大鞘及长宽型号瓣膜夹系统,将瓣膜夹精准定位A2P2区病变位置。

选择中间靠后的穿刺位点

在术者的紧密配合和精细调整下,顺利完成瓣叶抓捕和夹合。超声评估合适后,将瓣膜夹成功释放。释放后组织桥稳定,跨瓣压差1mmHg,肺静脉逆流消失,手术成功。

瓣膜夹定位

夹臂方向确认

组织桥稳定

残存微量反流


CASE 3 A2脱垂


术前评估及手术策略

患者为65岁女性,术前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重度二尖瓣反流(MR 4+),二尖瓣A3、A2脱向左房侧,瓣缘可见细小断裂腱索回声。彩色多普勒下可见大量偏心性反流,反流面积12.5cm²。该患者二尖瓣病变区域脱垂宽度约9.4mm,高度2.7mm,VCW 7.38mm,前瓣长度约16.8mm,后瓣长度12.6mm,二尖瓣瓣口面积5.41cm²,平均跨瓣压差1mmHg。

术前X-plane

术前超声 Color

该例患者为A2区脱垂,脱垂宽度及高度尚可,二尖瓣瓣口面积充足,预估穿刺高度充分,计划术中首选长宽型号瓣膜夹对病变位置进行夹合。


手术过程

患者全麻后,穿刺高度约4.59cm,经房间隔入路,送入22F大鞘及长宽型号瓣膜夹系统,并定位至A2P2区病变位置。

瓣膜夹定位

夹臂方向确认

组织桥稳定

残存微量反流

在术者的紧密配合和精细调整下,顺利完成瓣叶抓捕和夹合,超声评估前后瓣叶夹持充分,成功释放瓣膜夹。释放后可见组织桥稳定,反流降至少量,平均跨瓣压差2mmHg,肺静脉逆流情况改善,手术成功。


CASE 4 房间隔冗长P2脱垂


术前评估及手术策略

该患者为79岁女性,术前超声心动图显示该患者左房内径增大,收缩期二尖瓣P2、P3脱向左房侧,瓣缘可见断裂腱索回声。诊断为二尖瓣重度反流(MR 4+),多普勒超声下可见大量偏心性反流,缩流颈宽约9.7mm,二尖瓣有效反流口面积0.43cm²,有效反流容量43mL。该患者二尖瓣病变区域脱垂宽度可达17.1mm,高度2.1mm,前瓣长度21.9mm,后瓣长度16.6mm,二尖瓣瓣口面积约5.95cm²。

术前X-plane

术前X-plane Color

术前3D

术前3D Color

该例患者为P2区脱垂且病变宽度大,反流量大。术前食道超声下可见房间隔冗长,预估穿刺难度大。计划术中先以一枚长宽夹覆盖病变区域。


手术过程

患者全麻后,食道超声Bi-CAVA切面可见冗长房间隔,房间隔双平面下选择中间靠后穿刺位点,保证帐篷征时左房有足够空间,小心推送穿刺针进入左房,注射生理盐水确认针尖在左房内。测量穿刺高度约4.07cm。

房间隔冗长

中间靠后穿刺位点

穿刺高度约4.07cm

经房间隔入路,送入22F大鞘及长宽型瓣膜夹系统,并定位至A2P2区病变靠内侧位置。

瓣膜夹定位

夹臂方向确认

组织桥稳定

术后跨瓣压差

在术者的紧密配合和精细调整下,顺利完成瓣叶抓捕和夹合。经超声评估合适后,仅残存内侧少量反流,瓣膜夹稳定释放。术后即刻评估,组织桥稳定,反流1+,跨瓣压差5mmHg,肺静脉逆流明显消失,手术成功。


GeminiOne产品介绍

沛嘉医疗自主原研的GeminiOne系统独具匠心地采用滑槽式机械结构,可以实现瓣膜夹操纵全过程的自动锁控,简化手术流程,在保持较小植入物尺寸的同时,实现更大的有效夹合臂长。系统调弯性能优化,配合较小植入物尺寸,可实现较低房间隔穿刺位置,同时手术过程中整体系统性能稳定,瓣膜夹解脱安全简便,无需抽线操作。针对缘对缘术式会带来瓣口面积损失,造成二尖瓣狭窄的问题,GeminiOne系统可以主动操控瓣膜夹解脱角度,并实现任意角度稳定、安全的无极解脱。GeminiOne系统共有4个瓣膜夹型号,可进行单边独立抓捕与瓣膜夹反张,其输送系统仅22Fr最大外径,优化的调弯范围,实现极简化操纵的同时,将瓣膜夹开闭角度可视化,兼备对瓣膜夹的精准角度控制。

GeminiOne产品在研发阶段即得到了PI专家团队们的支持与帮助,通过医工结合的形式,使得产品可以快速步入临床阶段,目前该产品临床由胡盛寿院士、潘湘斌教授团队牵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与上海胸科医院作为共同PI单位,潘湘斌教授团队与各中心主要研究者团队共同推动,期待GeminiOne这一具有自主研发创新专利设计的国产器械,在中国临床专家们的支持与推动下,可进一步扩大中国原研专利产品及技术在国际的影响力,加速推进中国临床试验,为全球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提供更多选择,造福广大二尖瓣反流患者。


阅读数: 3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