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心力衰竭日丨讲讲心衰“新四联”药物启动顺序?终末期心衰治疗现状?

2024年11月26日是第10个全国心力衰竭日。


心力衰竭(心衰)患病率持续上升,对公共卫生构成重大挑战。据2012至2015年中国高血压调查研究(China Hypertension Survey,CHS 2012~2015)数据显示,我国35岁及以上成年人心衰约有1370万心衰患者。心衰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伴随着高死亡率和再住院率。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不同和治疗后的变化,心衰被分为HFrEF、HFmrEF、HFpEF等类型,值得注意的是,LVEF在41%~49%范围内的患者也可能从HFrEF的治疗中获益。


随着心衰治疗的进步,特别是药物治疗,2021 ESC心衰指南将药物治疗模式从“金三角”进阶为“新四联”,《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下文简称《心衰指南》),亦推荐ARNI/ACEI/ARB、β受体阻滞剂、MRA、SGLT2i四联疗法作为HFrEF患者的基础治疗方案,“新四联”有望进一步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


本文根据相关指南,对HFrEF患者的“新四联”药物治疗及启动顺序进行整理。


新四联药物有哪些?


1.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RASI)


《心衰指南》推荐在HFrEF患者中应用ARNI(Ⅰ,A)或ACEI(Ⅰ,A)或ARB(Ⅰ,A)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以降低心衰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图片

治疗慢性HFrEF常用的RASI及其剂量


2.β受体阻滞剂


HFrEF患者,无论是否合并冠心病、糖尿病,或在老年、女性和不同种族的HFrEF患者中,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琥珀酸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及卡维地洛),均可改善症状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住院、猝死风险。


图片

治疗慢性HFrEF常用β受体阻滞剂及其剂量


3.MRA


研究证实,在使用ACEI/ARB、β受体阻滞剂的基础上加用MRA,可使NYHA心功能Ⅱ~Ⅳ级的HFrEF患者获益,降低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猝死和心衰住院风险。


MRA常用药物:

1)螺内酯,初始剂量10~20mg,1次/d,至少观察2周后再加量,目标剂量20~40mg,1次/d。

2)依普利酮,初始剂量25mg,1次/d,目标剂量50mg,1次/d。



4.SGLT2i


对于已经接受指南推荐的标准抗心衰治疗、NYHA心功能Ⅱ~Ⅳ级、LVEF≤40%的HFrEF患者,使用达格列净或恩格列净能降低心衰加重(因心衰住院或急诊静脉注射治疗)或心血管死亡风险。


SGLT2i常用药物:

达格列净和恩格列净的起始剂量和目标剂量均为10mg,1次/d。对于收缩压<100mmHg的患者起始剂量可为2.5~5mg。



新四联药物启动顺序?


HFrEF患者治疗ESC/中国心衰指南均指出,所有HFrEF的患者应尽早使用ARNI/ACEI/ARB、β受体阻滞剂、MRA、SGLT2i四联疗法,除非药物禁忌或不耐受。患者如有液体潴留证据,可加用利尿剂。


1.新四联药物启动顺序——三步法:


《心力衰竭SGLT2抑制剂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指出,对于尚未接受规范心衰治疗的患者,建议可采用三步法启动药物治疗:


  • 第一步,同时开始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SGLT2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HFrEF的最有效的药物,尤其是在减少心血管死亡方面;SGLT2抑制剂在降低心衰住院风险方面具有显著作用,这种益处可能会降低β受体阻滞剂使用后发生心衰恶化的短期风险。

  • 第二步,评估患者对血压和肾功能的耐受性,在第一步的1~2周内添加ARNI。

  • 第三步,评估患者血钾和肾功能的耐受性后,在第二步的1~2周内添加MRA。


“三步走”的治疗方式可以让患者在4周内用上四联疗法的所有药物,比传统“五步法”缩短了很多时间,按照该方式用药可能更好地减少死亡和住院风险,同时保证了治疗的耐受性,对心衰治疗效率的提升有帮助。



2.血压/容量等——影响SGLT2i启动时机:


《慢性心力衰竭新四联药物治疗临床决策路径专家共识》指出,由于“新四联”药物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降压作用,基于患者的血压、肾功能以及血钾情况综合考虑,收缩压≥100 mmHg为HFrEF患者安全启动“新四联”的条件。对收缩压≥100mmHg的HFpEF患者,推荐尽早启动SGLT2i,以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心衰住院的风险:


①收缩压≥100mmHg:

  • 建议同时启动ARNI(或ACEI/ARB)、SGLT2i和BB,并密切随访血压、体液潴留情况、利钠肽水平,及时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

  • MRA:接受ARNI(或ACEI/ARB)、SGLT2i和BB治疗,若eGFR≥30ml/(min·1.73m²),血钾<5.0mmol/ L,则应加用MRA。


②收缩压<90mmHg:

  • 对于这类患者,寻找和去除导致血压低的病因、诱因尤为重要。在对因治疗基础上,建议给予地高辛增加心肌收缩力;若存在显著的体液潴留,建议强心同时加强利尿。

  • 经过处理,收缩压稳定于100mmHg以上,则及早按照收缩压 ≥100mmHg的路径启动「新四联」药物。

  • 已使用「新四联」药物者,若新出现收缩压<90mmHg,应先调整或停用其他影响血压的药物。尽可能继续维持新四联治疗,必要时可适当减量。


③90mmHg≤收缩压<100mmHg:

  • 若临床状况稳定,则按照收缩压≥100mmHg的路径启动「新四联」药物,但应谨慎地从最小剂量起,并密切监测血压、症状和体征的变化;临床不稳定则按照收缩压 <90mmHg的路径处理。


《心力衰竭SGLT2抑制剂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指出,如果血压已经达到或高于所需值(95~100mmHg),则可以立即启动SGLT2抑制剂。然而,如果血压较低,尤其在接受RAAS抑制剂和利尿剂的患者中可能会出现低血压,可考虑降低利尿剂或其他影响血压药物的剂量,以允许启动SGLT2抑制剂。



死亡率高,终末期心衰如何治疗?


终末期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心衰的临床状况,患者表现为严重的心功能不全,通常伴有NYHA心功能Ⅲ/Ⅳ级症状,预后极差,死亡率高。这些患者常常经历反复的长期住院治疗,且生活质量极低。


目前终末期心衰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脏机械辅助装置(如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和心脏移植。药物治疗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和延长生命,但对改善长期预后效果有限。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衰的有效方法,但由于供体心脏的稀缺,许多患者需要长时间等待。近年来,LVAD,尤其是人工心脏的使用,为终末期心衰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王春生教授在一次采访中指出,LVAD与病损心脏协同工作,相当于给心脏装上了一个发动机,和心脏一起完成泵血功能,为患者提供短期或长期的供血支持。LVAD不仅可以为等待心脏移植的患者争取宝贵的时间,还可以作为长期替代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LVAD可以作为心脏移植前的过渡治疗,也可以作为长期的治疗手段。随着技术的进步,LVAD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了显著提高,使得终末期心衰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例如,全磁悬浮持续流LVAD可以使终末期患者2年生存率达到84.5%。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磁液悬浮离心式LVAD(“火箭心”)在终末期心衰患者中也显示出良好的短期疗效。


这些进展为终末期心衰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尽管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包括设备的成本、长期管理以及并发症的防治。


阅读数: 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