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耕齐奋进,致远启新程,顺应时代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潮流,以笃行夯实基础,以担当不断超越。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举办的“心视野”系列学术活动始终瞄准心内医学最前沿。2024年12月4日,上海九院“心视野”系列活动之房颤中心示范基地专场成功举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自2019年获得“中国房颤中心”认证挂牌以来,南北两部积极进取,以房颤综合管理为核心,精进左心耳封堵技术,完善房颤中心的各项建设目标,实现了房颤中心的高水平运行。2024年9月顺利通过示范基地的现场认证,并于11月在武汉荣耀授牌,标志着九院房颤中心建设迈上了新的高度。

会议在九院房颤中心副主任张庆勇教授主持下拉开序幕,王旭东副院长做开场致辞,肯定了九院房颤中心取得的成绩并对未来提出期望,中国房颤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席、上海市房颤中心专家委员会主席李毅刚教授,王旭东副院长,九院房颤中心示范基地主任张俊峰主任以及社区共建单位:杨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罗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淞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西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代表共同为“房颤中心示范基地”揭牌。
Session 1
理论先行——房颤综合管理

Session 2
紧跟前沿——新技术论坛
Session 3
聚焦热点——左心耳封堵专题

王骏院长介绍了塞式封堵器特点以及在不同类型心耳的封堵策略,在实际的临床操作中可使用退鞘法、进伞法和毛毛虫法灵活使用,从而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王群山教授通过临床数据介绍了房颤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一站式手术兼顾心功能改善和卒中预防,可能对房颤合并心衰患者有1+1>2的效果。陈维教授分享了多年以来左心耳封堵手术的临床经验,强调处理左心耳封堵术的并发症,临床医师可在TEE指导下规范操作,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加强术中监测和术后管理,以便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孙健教授通过一例一站式手术病例,全方位的分析了临床细节,针对左心耳封堵操作技巧,术前多种影像测量,术前CTA的重要性等热点话题进行交流。会议也邀请青年术者分享了自己的疑难病例和手术体会。吴绍辉教授带来了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食道心包瘘的病例。现场就术中ICE的使用和消融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曾金美教授带来了一例Summit室早解剖消融。曾金美教授认为,AMC区域消融需要高功率长时间的消融才有效。容耀聪教授进行了持续性房颤消融后房速的病例分享。现场就右肺前庭是否存在点位恢复、以及激动标测顶部最早的机制,进行了深入讨论。余金波教授分享了术后影像学随访和内皮化判定的标准。

最后,张俊峰主任表示,第九人民医院房颤中心将以“示范基地”揭牌为新的起点,不忘初心,切实做好示范基地的各项工作,努力成为房颤防治领域的优秀典范,为推动全国房颤中心建设事业的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