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新一代可回收系统等创新器械的不断推出,TAVR在国内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同时,患者群体逐渐趋于年轻化,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瓣膜类型,并在实现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成为临床决策中的重要课题。在技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完善手术方案、规范手术操作、提高手术成功率,成为业内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这些努力将有助于让更多患者受益于TAVR技术,提升其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2025年3月12日,“杨”帆远航 精准可控——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TAVR可回收规范化操作手术交流班在中国未来研究会未来生物医学工程分会、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增材制造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及北京屈正爱心基金会支持下圆满举办,通过主题讲课夯实理论基础,手术示教及模拟器操作深化临床认识,开启了一场TAVR可回收规范化操作交流之旅。

携手共进,主动融入前沿新技术
▼▼▼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刘金成教授回顾了我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发展历程,并分享了团队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自2016年完成西北地区首例TAVR手术以来,西京医院心外科TAVR团队持续探索、创新,目前已完成手术近九年,手术量逐年增长,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尽管TAVR技术经过20年发展,已经趋于成熟,但仍然有很多问题如基于国人流行病学的治疗策略、瓣膜耐久性、全生命周期管理管理、年轻患者TAVR以后的冠脉治疗等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次学术交流也为全国同行提供了宝贵的互相交流与学习机会,推动TAVR领域的持续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规范共筑,交流互鉴技术共成长
▼▼▼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杨剑教授向全国各地的专家和同行们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 近年来TAVR技术日新月异,新产品和新器械的出现使得技术的质量不断提高。随着循证医学证据和应用经验的积累,技术规范化变得尤为重要。本次培训班采用可视化模拟操作、理论授课、手术演示和病例讨论等形式,旨在通过多元化交流,促进技术的深入应用,提升与会人员的专业水平,推动TAVR技术的持续发展与创新。
精准与创新并行,TAVR治疗迈向新高度
▼▼▼
在会议的上半场中,多位专家围绕TAVR的最新进展、个性化影像评估及手术优化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上半场重点关注TAVR的适应证扩展、影像技术在精准治疗中的应用及手术操作的标准化与进阶技巧,旨在推动TAVR手术的安全性、精准性和长期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前沿指导。
翟蒙恩: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最新进展及TAVR患者选择

翟蒙恩教授就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最新进展及患者选择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TAVR技术经过20余年发展,已成为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并逐步扩展至低风险及年轻患者。TAVR的适应证不断拓展,近年来,无症状重度AS患者早期TAVR干预已显示出显著的生存获益,同时,针对主动脉瓣反流(AR)的专用器械也取得重要突破。ALIGN-AR研究的临床数据表明,单纯AR患者使用专用TAVR器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未来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力依据。
在手术技术优化方面,TAVR术中对合缘对齐(CA)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以提高冠脉再入路的可行性并延长瓣膜耐久性。此外,极简TAVR术式在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方面展现了优越性。展望未来,TAVR仍将围绕瓣膜血栓防治、脑卒中管理、耐久性提升及全生命周期优化展开深入研究,新型可调弯自膨胀瓣膜系统的出现,有望进一步提升手术安全性并降低技术难度。
马燕燕:多模态影像系统及3D打印指导TAVR的个性化精准治疗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马燕燕教授表示,目前TAVR产品在设计上各具特色,因此在不同情况下,术前的评估至关重要,以确保选择最合适的瓣膜。在TAVR手术前,通常通过CTA对主动脉根部结构和入路结构等进行评估,以判断手术的可行性,并预估手术的难度和风险。然而,CTA作为二维影像技术在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估中存在一定局限。为此,西京医院TAVR团队引入了心血管3D打印技术。这项技术能够真实再现解剖结构,利用3D模型进行手术模拟,在并发症预防和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此外,在临床教学中,使用3D模拟器进行TAVR操作培训,能够显著缩短学习曲线,提高培训效率。
翟蒙恩:TAVR手术Step bv Step手术流程及进阶技巧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翟蒙恩教授梳理了TAVR手术的步骤。从术前准备清单、手术耗材的准备与选用经验,到消毒铺巾的范围等细节,教授介绍了团队在手术过程中遵循的标准流程。他特别强调了临时起搏器的放置与调试、主入路路径的选择及其评估要点。同时,教授围绕超声引导穿刺的关键技术,详细讲解了如何确认血管走向、直径、钙化以及分叉位置等重要因素,此外,还深入解析了预埋缝合器、大鞘植入等操作注意事项。最后,他分享了个人在球囊预扩、瓣膜释放等环节中的进阶操作技巧和宝贵经验。
首瓣决策定终身
全生命周期管理与技术优化并行
▼▼▼
会议下半场,专家们聚焦年轻患者的首瓣选择及TAVR在单纯主动脉瓣反流(AR)中的技术优化。讨论强调,首瓣决策关乎患者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合理的瓣膜设计可优化冠脉通路、血流动力学及长期耐久性。同时,TaurusElite-STABLE技术原则在单纯AR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为术式优化提供了系统性指导,助力TAVR治疗迈向更加精准、安全的未来。
刘洋:基于国内AS特点看年轻患者首瓣选择

刘洋教授指出,随着TAVR患者年龄逐渐降低,年轻患者的冠脉再介入需求及长期瓣膜耐久性成为关键考量因素。他表示亚洲患者的瓣环直径较小,易导致即刻冠脉阻挡风险增加,影响未来冠脉介入通路。自膨胀瓣在血流动力学方面展现优势,收腰设计可减少瓣叶推移,降低冠脉阻挡风险,提高再介入的可行性。此外,在TAVR-in-TAVR过程中,首瓣的VTSTJ(瓣叶推移后至窦管交界的距离)对后续手术的影响尤为重要,收腰与CA设计的瓣膜可降低冠脉通路受限的风险。在长期疗效方面,环上瓣相比环中瓣在小瓣环患者中的血流动力学表现更优,减少术后PPM(患者-假体瓣膜不匹配)的发生率,提高瓣膜耐久性。此次研讨会强调,针对年轻患者,应在首瓣选择时综合考虑冠脉通路、血流动力学及长期管理策略,以优化TAVR治疗效果。
金屏 :TaurusElite-STABLE原则在单纯AR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实践

金屏教授介绍到,现有的经验及研究显示,应用我国已上市的自膨胀瓣膜对解剖合适的PAR患者行TF-TAVR是安全、有效的,而基于器械选择、解剖筛选、操作技术要点总结的STABLE原则能够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TaurusElite-STABLE技术在单纯主动脉瓣反流患者中的应用指导策略。他介绍道,S代表System,系统考量;T代表Tube ,管状解剖结构;A代表Axial & Anchor ,调整同轴&稳定锚定;B代表Blood pressure ,血压控制;L代表Landing Zone ,着陆区形态;E则代表Echo ,超声辅助;并且结合经验就各部分内容展开了解读。在器械选择上,TaurusElite小锥角能快速贴靠组织,瓣膜锚定区受力能明显反馈至形态变化上(容易识别出稳定的工作位形态),是能满足在挑战的AR解剖中进行TAVR手术治疗的优异选择。以瓣环为核心的管状纤维骨架结构是假体瓣膜的主要锚定结构。与AS相较,AR术中对同轴性调整要求更高,此外真实窦底的选择、稳定的工作位形态判断和起搏节奏控制对瓣膜的稳定释放都至关重要,超声能多角度指导定位深度和最佳锚定位置,是保证AR TAVR手术成功的重要手段。STABLE原则为AR TAVR提供了从评估到操作、以及精准术中评估的全面技术体系。
西京医院TAVR团队手术示教
▼▼▼
手术直播1:杨剑教授团队为大家介绍了患者情况及手术策略。患者为77岁男性,术前超声提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并关闭不全,升主动脉瘤样扩张,主动脉窦部及肺动脉内径增宽。CT提示Type0二叶瓣,纵列式分布,左右冠脉异窦。瓣叶增厚,重度钙化。手术策略为经右侧股动脉入路,采用20mm球囊预扩,预装AV26瓣膜,备AV29。术前应用3D打印进行体外球囊模拟评估。

本例手术难点为因升主扩张导致的导丝跨瓣及系统跨瓣较难,以及在瓣膜初始定位时,增厚瓣叶和钙化结构可能会挤压瓣膜下滑。在团队谨慎操作和密切配合下,手术成功完成。
根部结构
脱钩后造影
手术直播2:患者为56岁男性,术前超声提示二叶式主动脉瓣(Type1型)伴狭窄(PGmax 27mmHg)并关闭不全及钙化,主动脉窦部及升主动脉瘤样扩张,CT提示Type 1型二叶式主动脉瓣,右无窦纤维及钙化融合,瓣叶增厚伴轻度钙化,钙化分布于右无窦交界。手术策略为经右侧股动脉入路,不预扩,预装AV31瓣膜,备AV29瓣膜。

本例手术难点为瓣环偏大,升主动脉扩张,存在室壁瘤结构,锚定难度相对较高,且右无窦高位存在钙化团块,容易影响瓣膜展开形态。团队根据各项评估,确定手术策略为AV31瓣膜植入,右侧股动脉为主入路,手术同样在全体成员协作下顺利完成。
根部结构
脱钩后造影
手术直播3:患者为75岁,术前超声提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CTA提示头臂干、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主动脉弓管壁少许钙化斑块;胸降主动脉局部非钙化、混合斑块,管腔轻微狭窄。右肾动脉起始部管壁钙化斑块,管腔轻微狭窄;双侧髂总、髂内动脉管壁钙化斑块,管腔轻微狭窄。CT提示三叶式主动脉瓣,反流病例,舒张期瓣环22.4mm。瓣叶无增厚,无钙化分布。

本例手术难点为单纯反流患者,无钙化结构辅助锚定,锚定难度相对较高,且入路存在狭窄和钙化。团队根据各项评估,确定手术策略为不预扩,AV26瓣膜植入,备AV29。右侧股动脉为主入路,手术同样在全体成员协作下顺利完成,团队围绕术中关键步骤及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介绍分享。
根部结构
脱钩后造影
通过三例精彩的手术演示,杨剑教授团队与参会专家展开了深入交流。尽管TAVR手术在国内已逐步成熟,但每位患者的病变情况各具特点,手术中的技术与操作需因人而异、因病施策。无论采用何种术式或技巧,均需严格遵循指南规范,在充分评估患者解剖结构的基础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只有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精准施策,才能使手术达到最佳效果,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的目标。
除了精彩的主题讲课及病例分享,会议还穿插了话题讨论,在场参会专家围绕以上内容展开了互动交流。

作为本次活动的另一亮点,“模拟器演练环节”1:1复刻病患主动脉根部模型,进行体外TAVR手术的模拟和练习,西京团队专家 “手把手”、“点对点”传授手术基础技巧,切实提高术者规范化操作意识,让各位专家有更真实的模拟手术反馈和体验。


在热烈的学术交流与深入探讨中,本次培训班圆满落幕。全国各地的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器械操作技巧、手术策略、首瓣选择、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现场互动气氛高涨,讨论热度持续不减。

本次培训以TAVR可回收技术的规范化操作为主题,西京医院TAVR团队全流程解析了术前评估、术中技术要点及术后管理策略,并结合实战病例深度剖析关键细节,让参会者在沉浸式学习中掌握TAVR手术的标准化流程。此次交流不仅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平台,也为TAVR技术的进一步规范化与临床优化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