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生,一生相瓣”爱德华MITRIS RESILIA二尖瓣置换手术直播第一周活动圆满落幕!



二尖瓣置换术是临床治疗二尖瓣疾病的重要术式。在二尖瓣位,临床最关心的就是瓣膜能用多久,能不能用得更久。相比主动脉瓣来说,二尖瓣生物瓣置换的询证医学证据相对较少,MITRIS RESILIA干式二尖瓣瓣膜采用创新的RESILIA组织技术,通过减少钙沉积提高瓣膜耐久性,抗钙化性能优异,但其远期预后效果仍需真实世界研究验证。我们期待它有很好的长期耐久性表现,使得患者真正获益。




作为爱德华RESILIA家族新成员,MITRIS RESILIA干式二尖瓣瓣膜是全球首款采用全封闭抗钙化技术的外科二尖瓣生物瓣膜,针对二尖瓣复杂解剖及高衰败率的临床难题,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2025年3月27日-28日,爱德华携手全国多家瓣膜病介入中心,共同举办“澎湃新生,一生相瓣”爱德华MITRIS RESILIA二尖瓣置换手术直播月活动。第一周活动聚焦二尖瓣介入治疗前沿技术,通过多台手术直播与学术研讨,全面展示MITRIS RESILIA干式二尖瓣瓣膜的创新设计与临床价值,为二尖瓣疾病治疗注入新动能。


Day 1上午场|破局而生 锚定未来

手术转播中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3月27日,首场转播活动特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魏来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勇新教授担任主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春生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闫炀教授致辞谈到,随着患者对于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以及介入瓣中瓣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二尖瓣生物瓣应用比例逐年递增。选择一款耐久性更好,并且适合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瓣膜越来越重要。MITRIS RESILIA干式二尖瓣瓣膜采用创新的RESILIA组织处理技术,通过减少钙沉积提升瓣膜耐久性。其远期效果值得期待。与主动脉瓣相比,二尖瓣置换的循证证据相对较少,因此亟需通过多中心协作,探索生物瓣在复杂病例中的应用价值。


手术直播演示1

术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春生教授团队



王春生教授团队带来首台手术转播。患者为58岁女性,有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史,心脏超声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重度二尖瓣狭窄合并轻度关闭不全、轻中度三尖瓣反流、中度肺动脉高压。手术团队最终决定为患者实施胸腔镜微创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MVR)联合三尖瓣成形术(TVP),同期实施MAZE迷宫手术。术中植入一枚29号的MITRIS RESILIA二尖瓣瓣膜。手术顺利,术后超声显示人工瓣膜开合良好,平均跨瓣压差1mmHg,峰值压差3mmHg,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手术直播演示2

术者: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闫炀教授团队



第二台手术由闫炀教授团队完成。患者为60岁女性,既往20年前确诊风湿性心脏病保守治疗未行手术,本次病程进展表现为活动耐力显著下降伴睡眠障碍,心脏超声证实风湿性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合并轻度狭窄,结合STS评分提示手术死亡风险1.82%。最终,团队采用微创腋下第四肋间切口入路,通过股动脉与股静脉联合颈内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术中植入一枚29号的MITRIS RESILIA二尖瓣瓣膜。手术顺利,术后超声显示人工瓣膜开合良好,平均跨瓣压差1.5mmHg,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转播结束后,王春生主任表示:“MITRIS RESILIA瓣膜在植入中有两点对术者是比较友好的。一是收瓣脚,二是瓣膜设计的改进对术中的阻挡变小。”闫炀教授提到:“MITRIS RESILIA瓣膜的瓣脚内收功能使得整个植入过程中与瓣叶是零接触,更好地保护瓣叶。同时它的缝合环的确非常柔软和舒适,手感非常好,期待它能造福更多的二尖瓣患者。”


Day 1下午场|攻坚复杂 智启新章

手术转播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下午的转播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任长伟教授田白羽教授主持;活动开场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来永强教授、王坚刚教授致辞表示,爱德华公司始终致力于心脏瓣膜领域的创新探索,其经典生物瓣产品已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应用经验。此次推出的MATRIS RESILIA干式二尖瓣瓣膜,为二尖瓣病变患者提供了更优化的生物瓣选择方案。从技术细节而言,其进一步简化了植入流程,免去术中反复冲洗步骤,显著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尤其适用于微创术式对操作效率的高要求场景。然而,任何新型器械的长期性能仍需通过多中心随访数据验证,这也是未来需共同深化的研究方向。


田白羽: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修复与生物瓣置换手术中远期效果比较




田白羽教授汇报了安贞医院的最新研究,该研究选取2011年至2023年中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修复和生物瓣置换的患者共981例,其中修复317例,置换667例,平均年龄66岁,平均随访时间4.8年。该研究显示,在围手术期修复相比置换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中期生存率无显著差异,但风心修复组中期严重MR的发生率要显著高于置换组(6.41% v.s. 0.89%),远期结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手术直播演示

术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王坚刚教授团队



王坚刚教授团队针对一位64岁风湿性心脏病女性患者实施了全麻体外循环下的二尖瓣置换联合三尖瓣成形术。该患者6年前接受过二尖瓣球囊扩张术,10年前行PCI术,此次术前诊断为风湿性二尖瓣重度狭窄伴中度反流合并三尖瓣轻度反流。术中植入一枚25号的MITRIS RESILIA瓣膜,术后超声显示人工瓣膜开合良好,平均跨瓣压差2mmHg,峰值压差 5mmHg,手术圆满成功。手术过程中,团队精准把控关键节点,最终实现了理想的修复效果。术后经食管超声实时确认人工瓣膜启闭良好且跨瓣压差显著降低。


术后讨论环节,王坚刚教授表示:“MITRIS RESILIA 瓣膜的似乎开口面积比Magna Ease瓣膜还要大,血流动力学表现非常好。缝合环进针出针非常舒服,期待它未来长期耐久性的表现”。


Day 2|视野无界 多元共融

手术转播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



3月28日,本次活动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叶晓峰教授,南京市第一医院黄福华教授主持。活动开场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强教授、南京市第一医院陈鑫教授致辞指出,在当前的临床实践中,外科置换手术所使用的人工瓣膜主要分为机械瓣和生物瓣两大类。与机械瓣相比,生物瓣的优势在于患者无需终身抗凝,术后生活质量相对较高,但其瓣膜存在衰败风险,一旦衰败则需再次手术更换。鉴于此,临床领域对于一种耐久性良好、能够长期使用的生物瓣膜存在迫切需求。希望本次直播能够通过展示创新的器械和优化的术式,为心脏瓣膜病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更好的生活希望。


手术直播演示1

术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强教授团队



赵强教授主刀的手术演示,患者为67岁男性,患者2023年在他院接受MVP+TVP手术,术后心电图显示心房颤动。2025年2月起,患者再次出现胸闷、活动后气促、胸痛,外院心电图显示心房扑动,UCG检查显示二尖瓣、三尖瓣成形术后,二尖瓣后叶局部增厚、回声增强,关闭时局部脱向左房,中重度返流(偏心),于2025年2月14日接受射频消融术。术前诊断为心脏瓣膜病(MVP+TVP术后),二尖瓣脱垂伴关闭不全(中重度),心脏射频消融术后,心功能II级。探查后术中行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植入一枚29号的MITRIS RESILIA瓣膜。术后超声显示人工瓣膜开合良好,峰值压差 3mmHg,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手术直播演示2

术者:南京市第一医院陈鑫教授团队



第二台手术直播演示中,陈鑫教授团队面对的是一位55岁男性患者,术前诊断为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赘生物)、二尖瓣关闭不全(中-重度)以及心功能II级。在术前抗感染方案中,采用了头孢曲松联合依替米星进行治疗。术前检查显示冠脉造影正常,未发现其他特殊异常。手术初始方案为正中开胸行二尖瓣修复,备二尖瓣置换术。术中发展患者前后叶均有赘生物,修复效果不一定好,因此决定行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中植入一枚27号的MITRIS RESILIA瓣膜。术后超声显示人工瓣膜开合良好,血流正常,无瓣周漏,手术取得圆满成功。陈鑫教授按照患者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术中手术入路方式,以及手术策略的做法,获得专家的一致称赞!


以技术创新为引擎 以患者获益为根本

▼▼▼

第一周“澎湃新生,一生相瓣”爱德华MITRIS RESILIA二尖瓣置换手术直播活动,通过多台手术的精彩演示和深度研讨,充分展示了MITRIS RESILIA干式二尖瓣瓣膜在治疗二尖瓣疾病方面的独特优势和临床潜力。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期待更多创新成果在心脏外科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助力心脏外科更好地应对复杂二尖瓣病变等挑战,为患者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案。


扫描二维码观看直播

注:本文仅代表与会专家的个人观点,旨在促进学术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本文所涉医疗器械的完整描述信息,包括适应症、禁忌症、警告、注意事项,详见说明书。


国械注进20243130603 干式二尖瓣瓣膜


阅读数: 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