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先和专访:S-ICD植入操作简单 临床优势显著
  编者按:长期以来,对于防止心脏性猝死(SCD),ICD是唯一有效的器械治疗方法。而不久前刚刚在我国上市的S-ICD系统,可实现在不接触心脏和血管的情况下,达到与经静脉ICD同样的预防效果。近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林先和教授完成了安徽省首例S-ICD (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严道医声网就S-ICD的临床效果、推广情况等相关问题,对林先和教授进行了采访。

林先和主任团队完成安徽首例S-ICD植入

  严道医声网:林教授,您好!我们了解到您的团队近日成功进行了安徽首例皮下植入式心律除颤器(S-ICD)植入。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这个“首例”意味着什么?

  林先和教授:可以说,此项技术开展标志着我院对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治疗工作进入了一个新台阶。2014年12月23日,北京阜外医院华伟教授团队完成中国首例S-ICD植入,目前国内只有几个大的心脏中心可以开展这项手术。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在S-ICD技术应用方面,我院已处于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

  区别于传统的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系统,波士顿科学S-ICD系统不需要经静脉途径放置除颤导线,而是另辟蹊径地在皮下的固定部位植入一根皮下除颤电极,通过该皮下电极来采集信号,反映患者的真实心律,从而提供安全有效的除颤治疗。既往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S-IC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也避免了与经静脉导线相关的潜在并发症,适用于大多数心脏性猝死一级和二级预防的患者。我院心血管内科开展此项新技术,将为更多有心源性猝死风险的患者带来福音。

  严道医声网:那么请您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病人的基本病情及手术情况?

  林先和教授:接受这例S-ICD植入手术的,是一名73岁患有扩张型心肌病的男性患者。在当地心脏骤停后抢救成功,之后反复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效果不佳,转到我院进行综合治疗,初步控制住病情。动态心电图示频发室早,多源,室早二联律,三联律;心脏轻度增大,EF:48%;符合ICD植入适应证。因为患者QRS波窄,不适合植入CRT-D,但是如果植入双腔ICD,考虑到将来患者心肌病病情可能会发生进一步进展,出现QRS波增宽、左室传导阻滞等,需要装三腔起搏器时就会不方便。此外,手术过程需要X线透视指引,并且可能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如气胸、血气胸、导线移位等,此外囊袋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以及ICD导线故障也是十分棘手的并发症,常常需要拔除ICD电极导线,引起拔除导线的并发症等。而S-ICD不需要经静脉在心脏中放置导线,无需X线透视,通过解剖标记指导即可完成S-ICD植入。经手术组专家讨论,我们认为对这位患者植入S-ICD更适合。

  手术中,植入S-ICD后,给患者进行右下诱发室颤,机器很快自行充电并除颤,手术非常成功,患者也很满意。

  严道医声网:通过您的手术体会,S-ICD与传统的ICD植入有哪些不同之处?它为医生和患者带来了怎样的益处?

  林先和教授:S-ICD与传统的ICD植入的不同之处体现在:首先,对术者来讲,S-ICD无需经静脉路径,也不需要将电极导线放在心腔内,严格按照体表解剖标记来进行手术。第二,对患者来讲,不需要静脉植入,避免传统ICD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感染风险,易与患者达成共识。第三,手术过程方面,相较传统ICD植入操作简单,整个过程不需要X线透视,不需要在导管室操作。

  严道医声网:截至目前,我们了解到国内植入S-ICD共20台,分别在国内10多家中心开展。您对这项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前景如何看待?

  林先和教授:目前,有很多心脏病引起心肌病的患者,以往这些患者都是植入腔内ICD,现在经过严格的筛选,为一些不需要植入腔内ICD的患者植入S-ICD,既避免了对心脏和血管的干预性措施,同时也避免了腔内植入ICD的种种并发症。对医生来讲,手术中不需要X光透视,手术过程相对简单;对病人来讲,减少了植入腔内ICD引起的并发症,医生和患者均受益。我相信,将来会有更多的患者倾向于选择植入S-ICD。当然,要在严格筛选病例,应用适应证的前提下进行,不能扩大化。综合来看, S-ICD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阅读数: 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