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资讯第4期 | 缺血损伤,心脏可通过“光合作用”修复;生物瓣膜钙化,不妨试试超声波;房颤消融,术前且莫停用新型口服抗凝药

upfile

 2017年6月第四周(总第4期)

  各位听众朋友,医生朋友,大家好。网罗“心”资讯,一周“心”开始。由严道医声网和国内权威心血管医院的专家团队共同策划的每周“心”资讯又和您见面了。

  缺血损伤,心脏可通过“光合作用”修复;继用于治疗冠脉钙化病变,超声波再应用于软化钙化生物瓣膜;心跳骤停,手机APP可进行紧急调度;房颤消融前停用新型口服抗凝药反而有害;超半数家用血压计测量结果不准……心血管研究最新成果,尽在本期“每周‘心’资讯”。

心发现

另辟蹊径:心脏可通过“光合作用”修复缺血损伤

  长期以来,我们都是通过溶栓、置入支架等血运重建的方式来治疗心肌梗死。而近日发表于《Science》杂志的一项研究却让人脑洞大开。这项研究尝试运用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聚球藻来治疗因急性缺血而受损的心肌。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将经过光照和未经过光照的细菌分别注射入急性心肌梗死的动物模型中,结果发现经过光照的细菌在10-20分钟内能够将心肌的氧气含量提高近25倍。并且在小鼠动物模型中发现,注入聚球藻细菌并开胸对心脏进行光照能够明显改善小鼠的心功能,并抑制小鼠的心肌重构。研究者Jeseph Woo强调,细菌寿命较短,发挥作用后便会死去,研究过程中没有发现任何免疫排斥现象。下载原文

←电镜下的聚球藻

再立新功:超声应用于无创软化钙化生物瓣膜

  在每周“心”资讯的第一期节目中,我们介绍了一项关于超声波用于治疗冠脉钙化病变的研究,而发表于《JACC:Basic to Translational Science》杂志的最新研究显示,短脉冲高能超声,能有效软化钙化的人工生物瓣膜,解除狭窄。生物瓣膜置换术后无需长期抗凝治疗,但是其十年左右的使用寿命,以及退行性钙化导致的二次手术的风险却是患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来自法国巴黎的研究者Olivier Villemain博士和其同事表示,研究所用的是由体外变频器发射的脉冲空化超声,该装置并不会去除钙化,而是通过软化僵硬的钙化部位从而改善瓣膜狭窄。该杂志主编DouglasL.Mann博士认为,将高能超声用于人工瓣膜组织的原理与泌尿系超声碎石术的原理类似,该技术应该很快就会运用于瓣膜病患者。下载原文

快速应答:手机APP可调度心跳骤停应急救援

  如今通过智能手机APP“共享”单车、滴滴快车等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而我们是否能通过手机APP“共享”医疗应急救援?一个新上市的智能手机APP——“第一应答(First Responder App)”在加快心跳骤停救援时间方面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其工作原理是,当紧急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services,EMS)调度员收到疑似心跳骤停的求助时,他们会在派遣救护车的同时在“第一应答”上发布包含患者定位信息的指令。应答速度最快、且接受过CPR培训的“第一应答”的用户会被派去进行抢救,直至救护车到达。该APP同时还包含公共场所可用于抢救的体外除颤仪位置信息。三个月的验证研究发现,在36%的情况下,APP用户可比救护车早到3分钟以上。

心观点

房颤消融前停用新型口服抗凝药反而有害

  欧洲心律协会2017年会上发布的一项最新前瞻性研究表明,房颤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前停用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不仅没有必要。而且还会对大脑造成损伤。该研究一共纳入410名房颤患者,在其行肺静脉隔离术(pulmonary-veinisolation,PVI)前后分别进行脑部MRI检查,结果显示,与坚持持续服用维生素K拮抗剂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相比,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一段时间后,术前停用的患者,在术后新发无症状脑损伤的风险更高。来自澳大利亚Elisabethinen大学教学医院的研究者MichaelDerndorfer博士强调,该研究并不旨在说明应优先选用维生素K拮抗剂而非NOACs,而是证明了在消融术期间坚持口服抗凝药的重要性。下载原文

超半数家用血压计测量结果不准

  近日发表于《美国高血压杂志》一项研究显示,约70%的家用血压计所测结果不够准确,用来指导高血压的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来自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研究团队选取了85名拥有家用示波血压计的受试者,再将其使用家用血压计测量所得结果与研究人员使用台式水银血压计测量所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69%的家用血压计误差大于5mmHg,其中7%误差大于15mmHg。下载原文

双上肢血压差异可提示冠心病风险

  之前已有研究表明,双上肢臂间血压间的差异与动脉粥样硬化、外周血管疾病、锁骨下动脉狭窄以及心源性死亡率相关,但其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而日前发表于《Atherosclerosis》杂志的一项纳入819名受试者的回顾性研究显示,臂间血压差异与Gensini评分的结果呈正性相关,而Gensini评分反映的正是冠脉狭窄的程度,所以臂间血压差异的大小可直接提示冠心病风险高低。来自Newton-wellesley医院的MichaelJaff医生认为,该研究再次表明测量双上肢血压应成为临床查体的标准步骤。下载原文

受教育程度越高,患冠心病风险越低

  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受教育程度愈高,患冠心病的风险愈低。该研究近日发表于《JAMA》杂志,共纳入来自美国四个州的13948名年龄介于45-65岁之间不患有冠心病的受试者,并根据受教育程度分为五组。随访数年后发现,男性受试者中,在接受小学教育水平的人群中,冠心病发病率为59%,高中学历的人群中为50.9%,本科学历中为46.4%,而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群中发病率最低,为42.2%,女性受试者中发病率分别为50.8%,49.3%,32.8%和28%。换句话说,在高中或高中以下学历的人群中,每2个人就有1个人患有冠心病。下载原文

炎性标志物或可解释与看电视相关的死亡风险

  一项来自英国的大型队列研究首次证明,与长时间看电视相关的死亡风险的升高可能与C反应蛋白以及纤维蛋白原等炎性标志物的水平有关。研究结果显示,纤维蛋白原是死亡事件的最强的预测因子,同时与血管疾病的风险的升高有关,尤其是静脉栓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研究共纳入8451名参与者,将每天看电视6个小时以上定义为长时间看电视,结果发现,长时间看电视的人群的死亡风险是对照组的1.17倍,心源性死亡风险是对照组的1.22倍。

六分之一的心跳骤停幸存者存在基因变异

  来自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者Andrew Krahn博士及其同事对174名不明原因突发心跳骤停的幸存者进行了基因测序,发现六分之一的幸存者都存在致病性的基因变异。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大多数变异与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等疾病相关的基因有关。Andrew Krahn博士认为,致病性基因突变也可能存在于心跳骤停患者的家属之中,家属进行基因测序后可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心概念

中国心血管报告:

  近日,中国循环杂志刊登了《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概要。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自2005年以来每年组织多个学科的专家编撰《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旨在为心血管病防治研究提供技术指导与权威评价。

  本次报告指出,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5.01%,城市为42.61%。

  中国心血管病(CVD)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目前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00万,心力衰竭450万,肺原性心脏病500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高血压2.7亿。

↑2015年中国农村和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因构成比(%)

  报告指出,心血管病的疾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加强政府主导下的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刻不容缓。下载原文

  感谢大家收听每周“心”资讯,我们下周再见。

策  划:刘 巍 严道医声网

内容提供:刘 巍 席子惟

文字编辑:张晓静 吴 玲

后期制作:子 琪    

往期回顾

1. 2017年6月第一周(总第1期)

2. 2017年6月第二周(总第2期)

3. 心跳骤停,无人机或从天而降;蛇毒制剂将用于抗血小板;高龄患者慎用阿司匹林

 

阅读数: 1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