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资讯第12期|癌症患者卒中、心梗风险也会增加;非停跳搭桥手术安全性受质疑;老年痴呆风险可追朔到中年时的高血压、糖尿病等

upfile

2017年8月第三周(总第12期)

 

 

  各位听众朋友,医生朋友,大家好。网罗“心”资讯,一周“心”开始。由严道医声网和国内权威心血管医院的专家团队共同策划的每周“心”资讯又和您见面了。

  雪上加霜,患了癌症,脑卒中、心梗的风险也会增加;国内常用的非停跳搭桥手术,安全性受到质疑;老年患了痴呆,风险可追朔到中年时期的高血压、糖尿病和抽烟等;来自中国的研究再次证实,空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空气净化器的价值受到肯定;饮酒也有最佳量……

  心血管研究的最新成果尽在本期“每周‘心’资讯”。

 

心发现
 

心梗、卒中也是癌症相关并发症

  我们之前已知静脉血栓栓塞是癌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但一直不知道癌症同样也会引起动脉血栓栓塞。而近日一项发表于《JACC》杂志的回顾性配对队列研究显示,恶性肿瘤患者的动脉血栓栓塞风险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该研究纳入了2791719对癌症和对照组匹配后的患者,研究发现,癌症患者6个月内动脉血栓栓塞即心梗风险较对照患者升高了三倍,脑卒中则升高2倍,其中,肺癌和其他癌症终末期的患者的栓塞风险最高。研究者认为,该研究提示我们对于新诊断的恶性肿瘤患者,尤其是癌症晚期的患者,应该考虑进行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但现实情况中,当患者诊断为癌症时,我们总是习惯性忽略其他疾病的风险,研究提示我们,如果癌症患者有潜在的急性斑块破裂的风险,是否也应该开始抗血小板以及更有效的控制血脂、血压的治疗。但研究者同时表示,在癌症患者中应用阿司匹林或他汀等药物进行预防治疗是否能真正获益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明,因为癌症患者较普通人更为“脆弱”,出血风险更高。下载原文

 

空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放置净化器可降低风险

  在上周的心资讯中,我们报道过,长期暴露于道路交通噪音和环境空气污染之中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近日,一项来自中国的研究为空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因果联系提供了证据支持。这项发表于《Circulation》杂志的、由中国大学生参与的随机双盲交叉试验证实,空气中细颗粒污染物(particulate matter,PM)数量的增加会使得受试者的血压、炎性和氧化应激标志物、胰岛素抵抗以及体内激素的水平都有所升高。研究者纳入了来自上海复旦大学17栋不同宿舍的60名大学生,研究人员在学生宿舍中放置了空气净化器,其中只有一半的净化器真正处于工作状态,研究人员让净化器工作9天后间隔12天再工作9天,然后测量血清中各种代谢产物的水平。结果发现,细颗粒物(直径≤2.5μm)中暴露程度的增加与皮质醇、肾上腺素以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升高存在相关性,同时也与血糖、氨基酸和血脂的水平有关。来自上海复旦大学的研究者阚海东博士认为,这项研究的结果提示我们,颗粒物质作用于人体的方式远比我们目前已知的要多,因此我们必须要意识到降低颗粒污染物的重要性,放置室内空气净化器是一个降低PM暴露的切实可行的方法,长期下去也许能够改善心血管健康。

 

心观点

最新研究:不应用体外循环的非停跳搭桥术后生存率低于体外循环下的搭桥手术

  传统的冠脉旁路移植术需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摆脱体外循环技术的冠脉旁路移植术即不停跳搭桥手术在国内所占比例很高,但国际上关于是否应在体外循环下行搭桥手术却一直存在很大争议。近日一项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最新研究显示,与接受体外循环下搭桥的患者相比,接受不停跳搭桥治疗的患者的5年死亡率更高。该研究分析了2009年的ROOBY研究中的2203名患者的五年随访结果,结果发现,非停跳搭桥的五年内全因死亡率比体外循环下搭桥的患者要高出3%,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也高出了4%左右。这些结果都表明,非停跳搭桥其实并不一定能给患者带来更多的获益,但在特殊人群,如肝移植患者或并发症负担较重的体弱年老患者,非停跳搭桥获益是大于体外循环下搭桥的,研究者表示,仍有必要开展为期更长的随访研究以便对这两种不同心脏搭桥手术策略的长期结局做出更进一步评估。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究竟什么样的人群才能从非停跳搭桥中获益。同时此项研究也对我国将来心外科搭桥手术的方向提出了重要的质疑和启示。 

 

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最佳介入时间

  目前指南都推荐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应常规进行介入治疗,但对于究竟何时进行介入治疗却一直存在争议。近期发表于《柳叶刀》杂志的一项meta分析研究通过分析患者的死亡率,探究了NSTE-ACS患者的最佳介入时间。该研究纳入了来自8项试验的5324名患者,平均随访180天,结果发现,在早期介入和推迟介入的患者之间,死亡率并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在心脏标志物升高、危险分层GRACE评分高于140分以及患有糖尿病或是年龄大于75岁的高危患者中,早期介入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研究者表示,目前欧美指南均推荐对TNI升高或GRACE评分大于140分的NSTE-ACS患者在24小时内行介入治疗,但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患有糖尿病和年龄大于75岁的患者也应采取同样的措施,但该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下载原文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怎样评价抗凝效果呢? 

  随着阿哌沙班、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等直接口服抗凝药(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DOACs)在房颤等患者中的广泛运用,新的问题出现了,急性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需急诊进行溶栓或外科手术之前,我们如何才能准确评估患者的抗凝水平?患者的抗凝状态如何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来说非常重要,譬如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溶栓的禁忌症之一就是之前患者长期使用口服的抗凝治疗。如果患者之前在应用华法林抗凝,那么则可以通过INR检测结果进行判断,但是如果患者服用的是新型非维他命K直接口服抗凝药,即我们常说的NOACs,那么对凝血功能的评估就要复杂多了。近日发表于《Stroke》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针对某种药物的特异性检测或许在日常常规监测中用处不大,但对于急诊病例的诊治却非常重要,研究者对来自96名服用DOACs的患者的481份血样结果显示:与测定血药浓度的金标准相比:常规凝血试验如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对血中DOAC药物浓度的特异度很低,而凝血酶时间TT试验则敏感度很低,相反,针对特定抗Xa因子活性等特异性试验则相对准确很多。所以对于急性卒中,急性心梗等需要紧急溶栓但同时口服新型抗凝药物的患者,常规的凝血功能不能用来准确给予指导需依赖特异性检测,但后者有待普及。

 

心生活


接下来是两条关于痴呆症的资讯:

 

中年时期的高血压、糖尿病、抽烟等均增加老年后患痴呆症的风险

  目前,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痴呆的患病率达到6.6%;80岁以上人群的痴呆患病率则超过22%。那么如何才能降低自己老年后患痴呆症的风险呢?近期发表于《JAMA: Neurology》杂志的一项长达25年的大型研究显示,中年时期出现的心血管健康风险会大大增加老年痴呆的患病风险。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者纳入了15744名参与者,收集了其25年间的各类健康数据,分析后发现,如果一个人中年时期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和抽烟等危险因素,那么其老年患上痴呆症的风险将分别是对照人群的1.39倍、1.41倍和1.77倍,同时,痴呆症风险也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患病风险更高。研究人员表示,该结果提示我们中年时期应认真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并加以控制,这样或许可以降低未来患痴呆的风险,防患于未然。

 

血压波动较大,提示痴呆风险升高

  高血压会增加患痴呆症的的风险,但血压对痴呆风险的影响可不仅限于此。近日发表于《Circulation》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日间血压波动较大的人群发生全因痴呆、血管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也更高。该研究纳入了1674名≥60岁的受试者,平均随访5.3年,结果表明,与血压最稳定的患者相比,收缩压波动幅度最大的人群患痴呆症的风险升高了一倍以上。来自日本九州大学的研究者Toshiharu Ninomiya博士表示,该研究提示我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精神压力,保证良好的睡眠状态,可以帮助维持血压稳定,从而降低痴呆的风险。

 

饮酒也有最佳量 

  俗话说“酒行大补,多吃伤神”,那么饮酒量到底控制在多少合适?此前已有研究证明,少量饮酒有益于心血管健康,而过量饮酒则适得其反。近日发表于《JACC》杂志的一项大型meta分析纳入了来自12项研究的333000多名美国成年人,再次证实了饮酒量与死亡率之间的“J”型曲线关系,即轻中度的饮酒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可以降低饮酒者的全因死亡率,相反,重度饮酒则会增加全因及肿瘤相关死亡率。该研究中,轻度饮酒是指每周少于3杯,中度饮酒是指每周超过3杯但男性≤14杯或女性≤7杯,而重度饮酒指男性每周超过14杯或女性超过7杯。其中的1“杯”定义为含酒精14g,相当于半两左右的50度白酒。

 

  感谢大家收听每周“心”资讯,我们下周再见。

 

 策  划:刘 巍 严道医声网

内容提供:刘 巍 席子惟

文字编辑:张晓静 吴 玲

后期制作:子 琪    

往期回顾

1.能听的"心”闻 每周“心”资讯开播啦

2.每周“心”资讯|2017年6月第二周(总第2期)

3. 每周“心”资讯|心跳骤停,无人机或从天而降;蛇毒制剂将用于抗血小板;高龄患者慎用阿司匹林

4. 每周“心”资讯 | 缺血损伤,心脏可通过“光合作用”修复;生物瓣膜钙化,不妨试试超声波;房颤消融,术前且莫停用新型口服抗凝药

5.每周“心”资讯 | 生物瓣膜“种”出来;急性脑卒中后应保持何种姿势;无导线起搏器时代无法阻挡;CETP抑制剂降脂效果获肯定

6.每周“心”资讯 | 急性心梗治疗的“稀血疗法”;只有芝麻四分之一大的超声系统进入临床试验;CTO病变植入全程金属支架长期疗效获肯定;左心耳封堵大规模推广再遭质疑;工作环境过热,患有带状疱疹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7.每周“心”资讯 | 急性心衰救命的D2F时间;依达赛珠单抗可完全逆转达比加群的抗凝作用;ICD预防心衰猝死遭大数据质疑;房颤消融术亦存在安慰剂效应

8.每周“心”资讯 | 加班和饮酒易导致房颤发生;欧洲心律协会更新NOAC应用指南;心包炎或可预警恶性肿瘤

9.每周“心”资讯 | 发生他汀出现不良反应切勿停药;过度补钙可增加心脏风险;3D透视技术可在细胞水平对心脏疾病进行诊断;全新的主动脉狭窄分类方法发布;坎地沙坦较氨氯地平,新发糖尿病风险更低……

10.每周“心”资讯 | 预测冠心病又有新方法;高血压“隔代遗传”获证明;匹伐他汀+依折麦布联合降脂效果受质疑……


阅读数: 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