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7日-11月19日,第八届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厦门成功举办。会议在往届GAP-CCBC的基础上,围绕心血管疾病的最新防治进展、规范化诊疗及热点问题,对两岸四地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成就进行了分享。会议期间,严道医声网对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杨跃进教授进行了采访。
严道医声网:
“海峡会”自举办以来,以其鲜明的海峡和国际特色闻名于业内,作为大会主席,首先请您回顾会议的发展历程。未来,如何从会议肩负的使命以及内容形式等方面强化会议特色,您有什么样的设想和规划?
杨跃进教授:
8年前,卫生部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成立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由我来担任主任委员,并在北京举行了第一次会议。在与香港伊利沙伯医院蒋忠想等专家交流会议定位时,我们考虑到指南虽然是全国、全世界的具有统一指导意义的,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中东地区,欧美地区,亚太地区,即使在中国海峡两岸四地也不一样。于是,我们就提出了GAP-CCBC,意思就是通过危重病例来解释指南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弥补指南与临床之间的差别,最终解决临床的病人问题,并进一步将主题确定为“加强两岸学术交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缩小指南实践差距,共同提高临床水平”,而且多年来始终坚持这一办会理念。
成立这一论坛的目的是加强两岸学术交流。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两岸四地互补性很强,我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互相学习:向台湾专家学习美国的规范,向香港专家学习英国的规范,向澳门专家学习葡萄牙式规范。而大陆呢,一个字,杂,什么怪病都有,这是其它地区看不到的。之后,我们又提出打造三个平台:海峡两岸交流互补平台,老中青三代专家指导培训平台,三级、二级、一级医院普及提高平台。确定了“交流互补、指导培训、普及提高”的12字方针。
利用“海峡会”这一平台,我们还开展了 “千县万医”工程,当初计划花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对1000个县级医院的一万名心内科医生进行培训。我们每年都搞了很多场的培训,现在已经坚持七八年。
会议地址,开始设在了厦门,后来和福州轮流召开,第七届是在深圳举行的,这届又搬回了厦门,而且今后可能长期将会址放在厦门了。因为谈到海峡,厦门更具有代表性。
本次会议还将举行换届会议,并对组织机构的建设形式进行讨论。谈到未来的发展,我们将在形式上更加多样,加入更多的板块,更好地适应县级医院的需求。此外,我们还将与卫计委中国医院管理研究所办的中国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医师培训项目结合起来,对年轻医生进行培训;同时,引进海昌并发症俱乐部的内容,把我们的经验教训教给年轻一代。在形式上,我们会更加突出病例,因为理论上讲的都是正常的,但临床上情况却可能千差万别,通过一些具体病例的分析,往往就能发现某些器械、药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严道医声网:
从日程中了解到此次会议期间您将带来2017年ESC STEMI指南解读相关讲座,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您对2017ESC STEMI指南提出的新概念、新观点和新治疗策略的评价?
杨跃进教授:
首先,我先介绍一下自己对指南的看法。
我认为,医生才是我们医疗的主力,是防病治病的主力军,所有的指南只是工具,要为我所用,是我的奴隶。我们医生绝对不能丢掉这个主体,变成指南的奴隶,那就错了。即使新的指南,我们也要结合临床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我的观点完全赞同2017 ESC最新指南中的这三句话:“第一,所有的医务工作者在对病人进行预防、诊断、治疗时,无论做任何思考和决策,都应该充分考虑指南的指导作用。第二,指南不可以凌驾于任何医生依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所做的决定。第三,医生对病人的所有诊断、治疗的后果要负一切责任。”
谈到这次的2017ESC STEMI指南,同样是这样。我重点探讨了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血栓抽吸导管该不该用?指南认为,TOTAL研究结果认为无获益,脑血栓事件反而增加,但当下临床实践经验认为,该用,还得用。既然血栓堵塞就有指征,多能抽吸出栓子,并不影响血管开通时间,而在特殊情况下是必须用的,否则栓塞和无再流风险很高。
二是发病>48小时未PPCI和溶栓又无症状的患者禁行PCI的真正原因是什么?2017ESC指南提出了这一问题,但没有明确原因。而我们临床观察到,STEMI小于10天的IRA (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患者,不是无指征,而是过早行PCI可能有害,存在无再流风险,特别是心脏破裂(黑色第五日)风险。病理上,STEMI 后梗死区心肌完全恢复需要4周的时间,PCI的最佳时机为约两周,高危四周,个别情况可再延迟。因此,不是越早越好,是迟些好。
三是心源性休克是否需要插入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2017ESC指南认为不必,因为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认为IABP无效(无保驾作用),而我们认为不可见死不救,通过我们的临床实践看,IABP可有效保驾高危患者行PCI,关键在于应在术前而非术中有问题插入IABP,原则上不应PCI术后插入IABP。
四是急诊PCI是否可以同时做Non-IRA?此前研究存在争议,最新的ACC/AHA指南将其升级为2b,2017ESC指南进一步升级为2a。事实是,既无指征,又有风险,毫无必要。TCT2017上最新的德国休克研究则提出:只处理IRA优于同时开通Non-IRA。
这是我与2017ESC STEMI指南不同的一些观点。之所以提出这些,就是要以病人的安全和治愈为标准,以病人的救活为唯一标准。这个病人活了,你就对了,这个病人死了你就要找原因,是他的病问题,还是你治错了,不能以理论检验实践,一定要以实践检验理论,永远记住,这是哲学。
严道医声网:
此次会议延续历届会议立足临床实践的同时,增设了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者会议专场。由您领衔的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研究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观察研究,能否请您结合该研究取得的进展,谈谈该研究对改善我国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临床指导价值?
杨跃进教授:
这个研究是国家“十二五”项目。当初是要求每个省区市有代表性地入选至少一家省级医院、一家地市级医院和一所县医院。 三级医院入选患者约5万例。“十二五”项目结束后,我们还继续在做这个项目,还在进行随访和总结。因为现在等于这个宝库已经建好了,关键在于怎么挖掘这个宝库。我们的研究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特别关注75岁以上的老年人。国际上很多临床研究都排除他们,因为他们太脆弱了,容易出现并发症,容易死亡。但这些病人确确实实又是我们国家增加很快的人群,所以我们要重点关注他们。现在的治疗方法对他们有没有好处?哪些有好处?哪些没好处?我们要知道。
二是有利于形成中国自己的资料库。有自己的资料,才有话语权。否则,做指南都只能是抄人家的东西。
三是可以更好地培养年轻一代。
现在我们还在深度挖掘,现在有两篇重要的文章在准备中,原来阜外医院蒋立新教授提出,我国过去十年间,心肌梗死住院量增加了十几倍,死亡率却没有下降,其原因何在?他抛出这个问题来,全球都知道中国的这个情况。我们现在就想科学回答这一问题,原因就在于我们省级医院水平很高,市级医院还可以,但县级医院水平差别大一些。但这不是医生的水平差,而是医疗的设备、条件、认识差,也没人帮助,这一研究对未来医改及第三世界国家都将有帮助。 二是一个相关的心血管事件预测评分系统的研究。目前都在深度挖掘,这对培养人才,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对未来的心肌梗死的防治,提高疗效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