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第一周(总第38期)
▲一种智能手表可用于诊断房颤;
▲世界上最小的冠脉支架在美国获批上市;
▲年轻的冠脉三支病变患者,外科搭桥优于介入;
▲低危人群选择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仍需谨慎;
▲流感疫苗降低心衰患者死亡风险;
▲气温波动过大增加心梗风险;
▲脂肪肝其实与心脏健康无关;
▲地中海饮食益处多多;
▲女性要高度警惕苹果形身材。
心血管研究的最新成果尽在本期“每周‘心’资讯”。
一种智能手表可用于诊断房颤
将可穿戴设备应用于医学领域是近年来的热点话题之一,即将在美国心脏病学会2018年会上发布的一款将智能可穿戴设备——苹果手表与传感器相结合用于诊断房颤的产品想必将成为议论的焦点。该设备将传感器与苹果手表连接后每当使用者接触传感器就会自动记录30s的心电图。经证实,与传统的12导联的心电图相比,其诊断房颤的敏感性达到了93%,而特异性达到了84%,研究者表示,该设备将帮助简化电生理检查,节省资源,并且可在心脏病发作前及时做出诊断,对于房颤的筛查有重要意义。
世界上最小的冠脉支架在美国获批上市
血管支架究竟可以做得多小?去年发表于《JACC》杂志的一项纳入了101名平均参考血管直径为1.91mm的患者,对其植入2.0-mm的药物洗脱支架后随访12个月发现,靶病变失败率仅为5%,效果明显好于预期,证明了在如此细小的血管中PCI治疗病变的可行性。该研究中使用的是美敦力公司的RESOLUTE ONYX 2.0 mm支架,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冠脉支架。
日前,该支架终于在美国获批上市了。相关专家表示,临床上经常会遇见由于小血管阻塞导致心绞痛症状的患者,此前对于直径小于2.25mm的血管通常都是植入尺寸并不合适的直径2.25mm的支架或者使用球囊扩张,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会增加靶血管血运重建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而此次正式面市的2.0mm的支架将很好地满足临床需要,这类患者虽然数量不多,但也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年轻的冠脉三支病变患者还是优先选择外科搭桥
对于三支病变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介入治疗和搭桥手术孰优孰劣却一直存在争议。上个月发布于在美国佛罗里达举办的胸外科协会年会的一项长期随访研究提示,对于年轻的三支病变患者来说,外科搭桥手术的远期获益优于介入治疗。该研究对200名平均年龄45岁冠心病患者进行了长达12年的随访,其中100名接受了CABG治疗,100名接受了PCI治疗。结果显示,PCI治疗的患者的心肌梗死(9% vs 1%;P = 0.02),重血运重建(31% vs 7%;P < 0.01),及再次入院(45% vs 10%;P < 0.01)的风险都高于CABG患者。此外,对于单支和双支病变患者,CABG和PCI的5年内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是对于三支病变患者,则PCI的再次血运重建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都高于CABG。
低危人群选择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仍需谨慎
去年基于PARTNER 2A研究、SURTAVI研究等中危患者行TAVR的相关研究结果,中危患者已作为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适应证被写入指南,而近来将TAVR的适应症进一步扩大至低危患者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但日前的一项荟萃分析却提出警告,外科换瓣手术仍然应当作为一线治疗手段,TAVR目前还不适用于低危患者。该研究纳入了6项研究共计3484名患者,结果显示TAVR和外科手术术后后的短期死亡率相似,但2年后TAVR的死亡率为17.2%,高于外科手术12.7% 的死亡率(P = 0.006)。相关专家表示,这项研究的结论与我们之前对于低风险患者的治疗理念是一致的,一种技术高度成熟的外科手术与不太成熟的导管手术相比还是有其优势所在的,但该研究中存在许多未校正的混在因素,因此我们亟需对比TAVR和外科手术的随机对照试验。目前有三项正在进行的对比低危患者中TAVR和外科手术的随机对照试验——PARTNER 3, 美敦力低危患者TAVR试验和NOTION 2,其结果到底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吧。下载原文
流感疫苗降低心衰患者死亡风险
流感将心肌梗死风险提高近6倍,而接种流感疫苗或许是一种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好办法。近日一项来自于日本的荟萃分析证实,在流感季节接种流感疫苗能使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风险降低48%,而在非流感季节则风险降低为21%。该研究纳入了5项观察性研究的荟萃分析,共涉及78,882名心力衰竭患者,随访1 - 4年。研究者表示,呼吸道感染,包括流感和肺炎,是导致心力衰竭恶化的重要诱因,并增加死亡风险,而接种流感疫苗可以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或降低严重程度,从而预防心力衰竭患者恶化并住院治疗和相关死亡的风险。该研究将于2018年3月11日发表于在美国奥兰多举行的美国心脏病学会2018年会。
气温波动过大增加心梗风险
经验丰富的临床大夫会发现,季节变换、气候变动的时候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人数会显著增加,而即将公布于美国心脏病学会2018年会的一项研究则针对气温变化和心梗风险进行了专门研究,结果显示当日气温波动幅度每增加9华氏度(约等于16摄氏度),心肌梗死风险增加5%。研究者分析了2010年至2016年间在密歇根45家医院接受PCI治疗的30404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的信息,统计患者发病的24小时、48小时、1周及2周内的气温波动情况,发现与心肌梗死风险最为密切的是发病当日24小时的气温变化幅度,气温波动幅度越大,心梗风险越高。
造影结果正常的女性冠心病患者心肌上也会由疤痕
临床上有部分女性患者存在胸痛等心肌缺氧的症状,但是行血管造影检查却提示无血管阻塞,多数情况下医生会认为该患者无冠心病,胸痛或许是焦虑等精神因素导致,但近日发表于《Circulation》杂志的一项研究表示,我们还可以进一步通过心脏核磁来帮助诊断,8% 的存在胸痛但造影结果正常的女性患者心脏核磁结果提示存在心肌梗死后的标志性的心脏瘢痕。研究纳入了340名有疑似心绞痛症状,但是冠脉造影结果正常的女性,行心脏核磁检查后,26名女性存在心脏瘢痕,此外,核磁显示的26例存在瘢痕的患者还表现出心肌重塑的功能征象,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舒张末期和收缩期容积也明显增加。研究者表示,该研究说明一个看似正常的血管造影结果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不能就此认为他们是健康的、低风险的,最好能通过其他手段进一步确诊。下载原文
脂肪肝其实与心脏健康无关
脂肪肝是目前体检一个常见的诊断,既往有观察性研究显示,非酒精性脂肪肝会增加一系列肝外疾病的患病风险,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心脏病等,然而近日一项发表于《欧洲心脏病学杂志》的大型研究却显示,脂肪肝实际上与缺血性心脏病并无实际联系。该研究首先利用一项来自丹麦一项9万余人的队列研究,验证了先前的观察性研究中的脂肪肝与缺血性心脏病的相关性,随后通过涉及超过27万人的荟萃分析发现,脂肪肝与心脏病的联系或许仅来源于混杂因素造成的偏差,实际上脂肪肝与缺血性心脏病并无内在联系,脂肪肝并非缺血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下载原文
地中海饮食不仅有益于心血管健康,还帮助控制体重、改善血脂水平
不久之前,以蔬菜水果、鱼类、五谷杂粮、豆类和橄榄油为主的地中海饮食被评选为年度最佳饮食,因为其可降低心脏病风险,还可以保护大脑血管免受损伤,降低中风和记忆力减退的风险。而近日一项来自于《Circulation》杂志的研究再次补充了地中海饮食带来的益处。该研究将为期3个月的素食饮食和地中海饮食进行了交叉对比,结果发现,素食饮食对降低LDL胆固醇更为有效,而地中海饮食则明显有助于降低甘油三酯。在体重方面,素食和地中海饮食的受试者分别减去1.88 kg和1.77 kg体重,体重指数(BMI)也都下降了约0.65 kg/m2。研究标明,低热量的健康的素食或地中海饮食模式可能能够为预防和管理肥胖和以及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提供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下载原文
苹果形身材预示心梗风险,尤其是女性群体
苹果型身材是指腰腹部过胖,形似苹果,手臂和腿较细,但却有着大肚子,又称腹部型肥胖、向心型肥胖、内脏型肥胖等,这类人群脂肪主要沉积在腹部的皮下及腹腔内。近日一项发表于《美国心脏协会杂志(JAHA)》的研究指出,腰围粗和腰臀比高的肥胖,即苹果型容易导致心肌梗塞(MI),与身体质量指数(BMI)相比,腰臀比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更高,在男性中高出6%,而在女性中测高出18%。相关专家表示,该研究提醒临床医生要意识到腰臀比的重要性,它是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的标志。下载原文
感谢大家收听每周“心”资讯,我们下周再见。
策 划:刘 巍 严道严道医声网
内容提供:刘 巍 席子惟
文字编辑:张晓静 吴 玲
后期制作:子 琪 蒋京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