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管生:聚焦颅内支架发展 激发医工结合潜力

编者按:

2018年8月17~19日,第三届颅内支架专题国际研讨会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隆重召开。会议邀请了国内外多家研发和应用颅内支架较多的中心、机构和医院的相关专家,围绕颅内支架相关问题进行学术讨论。为更好地了解本届大会的亮点及颅内支架临床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我们对大会执行主席、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主任管生教授进行了专访。

微信图片_20180817153429.jpg

管生教授主持培训班开场并介绍会议初衷

医维讯:

第三届颅内支架专题国际研讨会在郑州隆重举行,作为大会执行主席和本次大会的东道主,您为会议的顺利召开付出了大量心血。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本次大会在内容和议程方面的亮点?

管生教授:

神经介入的关键技术就是颅内支架技术,这也是我们选择这一主题的初衷。

我们最初的想法是,由于大家所使用的各种颅内支架都是进口的,就希望能够打造一个平台,交流使用这些产品时的一些感悟,以此启发我们研发自己的产品。但是会议办到后来,我们发现可探讨的学术内容太多了,比如这两年随着支架经验的积累,我们发现支架的血流导向作用,要远远比最初运用支架只是为了遮挡一下弹簧圈的作用要大得多,而且直接导致了神经介入理念的革命性变化。现在,很多的颅内病变都在用血流导向装置,也就是密网支架,可以处理很多过去无法处理或者处理效果比较差的一些颅内动脉瘤。

针对这个内容,本届会议有三个方面的安排:

一是举办颅内支架的技术培训班,针对国内有一定颅内支架操作技术经验的同道,尤其是中青年的医生开展培训。

二是举办并发症的沙龙。支架虽然是很好的东西,但是一定要选好用好。如果选不好、用不好,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在大会正式会议之前,我们将先进行技术培训,并举办并发症沙龙。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第三个重要安排,也就是大会的主题报告环节,由国内外的同道们,针对颅内支架的先进的理念和经验,以及自己的使用心得进行交流,8月18日的重点是聚焦颅内动脉瘤与支架,8月19日的重点是聚焦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与支架

我想,大会的亮点在于它是专题会,我们只是针对颅内支架这样专门的技术和产品,而不是泛泛地去讨论。另外,我们不是仅仅围绕这一专题随意找几个讲者,而是针对领域内存在的问题,以及新的亮点,去组织相关的话题并根据这些话题去邀请到国内外卓有建树的专家,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大会日程吸引了众多同道的关注。

微信图片_20180817153433.jpg

会议现场座无虚席,吸引了各方同道关注


医维讯:

颅内支架专题国际研讨会聚焦医学创新,让支架研发者、临床使用者有机会同台交流。从近年来颅内支架的新动向看,您认为颅内支架专题国际研讨会对于我国的医疗创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管生教授:

颅内支架专题国际研讨会每届都邀请非常好的颅内支架产品的研发工程师参会,来为我们讲解支架的设计理念,同时也能够倾听医生的心声。大家会在一起探讨:当初设计这个支架是为了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临床医生在使用时又有什么样的感受?是不是取得了设计的初衷和效果?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我想对所有的设计者和应用者都会有一种新的启发。虽然前两届会议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从这一届大家踊跃参会的情况看,我想大家的意识已经加强了。尤其是本次会议上,我们推出的国产密网支架,几乎可以做到与国外的先进产品同步。大家可以通过国内自主研发的产品和国外产品之间的对比,增加对颅内支架国产研发的信心。


医维讯:

近年来,我国经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比例逐年增高。但不同类型的支架因其形态结构的不同,有不同的适应证及特点。若选择不当,不仅不能起到良好的辅助效果,反而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能否请您谈谈在颅内动脉瘤治疗过程中支架选择方面的经验?

管生教授:

这是非常专业、非常学术的问题。

总体来讲,我们现在不是最初没有支架或者只有一两种支架的年代。现在,国内市场上现在已经有10余种支架可以应用,但这10余种支架是不是可以随便用?其实不是的。因为每款产品都有其独特的设计特点、不可取代的地方,所以我们要根据病人不同的病理类型、形态、解剖位置和病变特点,在它们之间做很好的搭配,也就是进行个体化的选择和指导,选用最适合的产品,从而取得更安全和更好的治疗效果。


医维讯:

我们了解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颈动脉支架、颅内动脉支架、急诊取栓等均取得了快速发展,有些方面已居全国前列,手术成功率及疗效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对于很多希望开展神经介入的医院来讲,也非常希望了解郑大一附院的成功经验,能否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

管生教授:

成功的经验各有不同,失败的教训却总是相似。

我想,我们取得成功主要有这样几个因素:

首先是医院独特的因素。河南是人口大省,但大医院、实力强的综合医院并不是很多。而我们医院在神经介入方面的高精尖技术相对比较齐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有了丰富的病源,再加上患者的信任,所以我们在这一领域的进步确实是比较快的。

其次,由于我们不是专科医院,神经介入起步也比较晚,从最开始,我们就要求我们的年轻医生以一当十,每做一台手术,一定要去总结,要反思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正是拿出这样的功夫和拼搏精神,才有了今天这样被同道们认可的平台。10年来,郑大一附院的病人数量急剧地增加,但医务人员并没有同比例的增长,其实靠的就是医务人员的这种艰辛付出。

同时,我们也非常重视学习其它学科的成功经验。例如,心脏介入技术走在了神经介入的前面,所以我们始终在关注心血管领域的变化。无论是在临床中还是学术交流中,我们经常会邀请心内科医生参加,了解他们的介入发展程度,从而更好地促进我们学科的发展。

阅读数: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