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鼓楼医院心内科起搏电生理团队 成功植入江苏省首例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

严道医声网讯:

2018年9月6日,南京市鼓楼医院心内科徐伟教授带领起搏电生理团队在阜外医院华伟教授指导下成功植入江苏省首例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

1.jpg

患者男性,77岁,六年前因心肌梗死,心室颤动植入ICD,3月前因囊袋外伤致囊袋感染转入南京市鼓楼医院行囊袋清创和全除颤系统移除。临床诊断:(1)陈旧性心肌梗死; (2)心功能不全(NYHA Ⅱ);(3)ICD植入后感染;(4)ICD系统移除术后。该患者是心脏猝死二级预防,具有高感染风险的患者,符合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的I类适应证。

徐伟教授分析本病例特点:

(1)ICD系统感染后移除的患者;

(2) 心梗室颤植入TV-ICD,属心脏性猝死二级预防;

(3)无明确心动过缓,非除颤后起搏依赖;

(4)应考虑避免经静脉ICD除颤导线长期植入体内再次发生感染。故决定为患者植入S-ICD替代传统ICD。

术前对患者进行了体表心电图筛查,主要向量符合筛查标准,可以植入S-ICD,患者BMI 26.5。经评估可以耐受S-ICD植入手术,该患者是目前国内最年长的植入患者。

2.jpg

整个手术过程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于左侧第4肋间沿腋中线走形切开皮肤10厘米,逐层分离皮下组织至筋膜层,作10*10厘米囊袋。于剑突下切开皮肤2厘米,逐层分离皮下组织至筋膜层,通过隧道穿引针连接囊袋,再沿胸骨向上约15厘米处切开皮肤2厘米,逐层分离皮下组织至筋膜层,通过隧道穿引针连接剑突下切口,使用隧道穿引针将45厘米长的3401除颤电极从囊袋经隧道送至剑突下切口,固定电极中段,再使用隧道穿引针将电极经隧道送至胸骨上方切口,固定头端。连接脉冲发生器,置入囊袋内,以庆大霉素盐水冲洗各术区及囊袋,逐层缝合胸大肌筋膜层及皮下组织,组织胶水粘合皮肤,术区纱布覆盖,包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止血。

3.jpg

4.jpg

手术圆满成功,术中测试除颤阻抗61欧姆,参数良好,耗时1小时40分钟。

心脏性猝死是我国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的主要诱因。绝大多数心脏性猝死由室颤引起。及时有效地除颤,是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关键。

S-ICD是在心脏性猝死预防领域取得革命性突破的新技术。S-ICD电击治疗转复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传统经静脉ICD相同。它的整个系统都由皮下植入,不直接接触心腔和血管,从而降低经静脉植入除颤导线的相关术中及术后风险,如气胸、血气胸、导线移位等,此外囊袋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ICD导线故障等。它为无法植入经静脉ICD的心脏性猝死的高危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S-ICD相比经静脉ICD,发生感染的风险更低。综合以上,SICD更适合年轻、不需要起搏以及高感染风险的患者,例如早先发生过装置感染的患者、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或者长期处于免疫抑制的患者。

5.jpg



医院及团队介绍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脏科是中国成立最早的心脏科之一,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基础和临床紧密结合,以冠心病和心律失常介入治疗为特色的临床学科。心脏科是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南京市医学重点学科,卫生部冠心病及心律失常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美国心脏病学院继续教育基地,卫生部心血管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江苏省心血管专科医师进修基地,南京市心血管病临床中心,南京市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转化医学中心,南京大学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及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及南京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由于植入和随访专一团队的长期临床实践,起搏电生理团队积累了丰富的CIEDs围手术期及术后长期管理的经验,是国内重要的植入性器械应用培训基地。每年举办数期CRT植入培训班,为心脏起搏新技术的普及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起搏电生理团队还主持和参与了国内外大量先进的临床研究工作,成果斐然。

阅读数: 2704